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579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包括上端盖、抱箍、上端头隔板、密封圈、上端头、上膜束壳、不锈钢支撑杆、膜丝、下膜束壳、底座隔板、膜束外侧爆气孔、底座、底板、气管接头、卡簧、上端曝气管,上端曝气孔,膜束中心曝气孔组成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通过上端曝气、底座曝气以及下膜束壳中心曝气,实现了膜束外侧与内部的全系统曝气方式,显著增强了组件的气擦洗效果,提高膜组件的抗污染能力。同时除上下膜束壳与膜丝构成的膜束为一体结构不可拆卸外,其余全部为可快速组装和拆卸的结构。该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生产简单,可实现膜组件的快速组装,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后期达到使用寿命时也只需更换膜束部分,其他部件可重复使用减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制造
,是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
技术介绍
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在水处理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浸没式膜产品主要包括帘式浸没式膜组件和柱式浸没式膜组件,二者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同,应用领域也有一定区别,一般帘式膜组件多应用于水质复杂,生化程度高,曝气强度大的膜生物反应器中。柱式浸没式膜组件则更多应用于市政饮用水提标过滤、海水淡化预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但是柱式浸没式膜组件相对于帘式膜组件来说,其产品在相同条件下填充密度更高,曝气系统效率更高、清洗效果更好等特点。但无论是帘式膜组件还是柱式膜组件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污染,而除了膜本体的抗污染性能外,整个组件的构造以及模架的设计结构都对膜系统的稳定运行起重要作用。通过曝气的作用对膜丝形成良好的扰动,达到气擦洗膜丝的效果来降低膜丝污染的速率。对于浸没式系统而言,很多都是采用外置式曝气结构,曝气效果不均,存在较多的死角易堆积污染物,使得其对于膜污染的控制上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特别是对于柱式浸没式组件这种高填充密度的结构而言,合理的曝气设计对于膜组件的抗污染能力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柱式浸没式膜组件主要分为带外壳和不带外壳做保护两种形式,且两种膜组件上端和下端对膜丝的固定方式大多采用环氧浇注的方式,使壳体和膜丝形成一个整体,当膜丝出现质量问题或寿命到期后,壳体无法回收重复利用或重复利用成本很高。柱式浸没式膜组件曝气系统主要为从底部曝气,当气泡上升到膜组件上端时,气泡大量从组件外侧溢出,很难对组件上端部分内部的膜丝进行有效清洗,清洗效果较差,而组件上端恰恰是污染物最易集中的区域。当膜丝分成多束进行封装时,如果只在膜束外侧进行曝气,膜束内部由于膜丝密度大,污染物很难被有效清洗。针对上述浸没式膜组件在应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实现了更换组件时只需更换由上下膜束壳构成的膜束,其他结构可实现重复利用,组装快速,拆卸方便。同时针对柱式浸没式组件的曝气问题,通过组件两侧支撑杆进行气体输送,当气体到达底座内腔后,气体通过底座隔板上的曝气孔对膜束外侧进行曝气,气体通过膜束中心的曝气孔对膜束内部进行曝气,气体通过底座中心的曝气管道对组件上端部分膜丝进行曝气,形成对组件上端和下端,膜束外侧和内部全方位的曝气清洗,同时膜束中心的曝气孔从底座进气口由近及远呈由小到大分布,保证了底部曝气的均匀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包括上端盖(1)、抱箍(2)、上端头隔板(3)、密封圈(4)、上端头(5)、上膜束壳(6)、不锈钢支撑杆(7)、膜丝(8)、下膜束壳(9)、底座隔板(10)、膜束外侧爆气孔(11)、底座(12)、底板(13)、气管接头(14)、卡簧(15)、上端曝气管(16),上端曝气孔(17),膜束中心曝气孔(18)组成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膜束壳为产水端,与上端头体隔板间螺纹相连,使用卡簧锁死,上膜束壳与隔板间使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下膜束壳与膜丝构成的膜束为一体结构不可拆卸,膜束的有效直径为20-75mm,优选直径为30-60m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下膜束壳为曝气端,中心含曝气孔,与底座隔板间用下膜束壳底部的卡扣连接固定(或使用螺纹固定)。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端头体与底座之间用两根支撑管连接固定,形成组件的主体结构,整体为无外壳的全开放结构。组件高度1500-2600mm,优选高度为1500-2200mm,组件过高会使得对于膜丝的内径产水通道提出更多要求,膜丝的有效利用率下降;组件直径150-300m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端头体隔板上规律分布着上膜束壳安装螺纹孔,上端头隔板与下端头隔板安装孔中心位置相对应。上端头隔板和下端头隔板上各有5-25个膜束壳安装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无油压缩空气由上端头体进入,借助于支撑管输送到组件底部,支撑管可为不锈钢圆管或方管,圆管直径为15-25mm;方管边长为15-25m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底座隔板上围绕下膜束壳分布的曝气孔,对膜束进行外部曝气,且曝气孔从底座进气口由近及远呈由小到大分布,曝气孔直径为1.5-7.5mm,优选2.2-6.5m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底座中部设置有上端曝气管,将底座内腔中的气体输送到组件上端部分,通过上端的曝气孔对上端污染严重区域进行有效的曝气清洗,曝气管直径为15-25mm,优选15-20mm,管径过大影响装填率;曝气管上曝气孔的直径为1.5-4.5mm,优选1.5-3mm;曝气孔数量为5-25个。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膜束,其特征在于下膜束壳中心设有曝气孔,对膜束内部进行曝气,曝气孔直径为1.5-4.5mm,优选1.5-3m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膜束,其特征在于膜束所用膜丝为带支撑管的增强型复合膜丝,可避免常规无支撑膜丝在该全曝气膜组件下的断丝问题,膜丝外径为1.2-3.5mm,优选外径1.5-2.6mm,膜丝太细或者太粗都显著影响膜组件的装填率,进而影响其在污水中的过滤表现。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除上下膜束壳与膜丝构成的膜束为一体结构不可拆卸外,其余全部为可快速组装和拆卸的结构,均可实现配件的重复利用。三部分曝气结构的设计,提高了曝气效果,可显著降低了组件清洗频率,提高产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柱式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结构示意图(为避免图示过于复杂,影响结构的展示,只画图了1组膜束的膜丝)。图2为图1中的膜束壳与膜丝构成的膜束部件结构图。图3为图1中的上端头装配图。图4为图1中的底座装配图。图5为图1中的曝气系统结构图。图6为图1中上端曝气管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组件内膜丝有效高度2000mm,组件直径210mm。所述膜组件不锈钢φ20mm支撑圆管(7)将上端头(5)和底座(12)进行连接固定,上端头和底座设有不锈钢支撑圆杆(7)的承插孔,构成组件的整体架构。将外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1)、抱箍(2)、上端头隔板(3)、密封圈(4) 、上端头(5)、上膜束壳(6)、不锈钢支撑杆(7)、膜丝(8)、下膜束壳(9)、底座隔板(10)、膜束外侧爆气孔(11)、底座(12)、底板(13) 、气管接头(14)、卡簧(15)、上端曝气管(16),上端曝气孔(17),膜束中心曝气孔(18)组成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1)、抱箍(2)、上端头隔板(3)、密封圈(4)、上端头(5)、上膜束壳(6)、不锈钢支撑杆(7)、膜丝(8)、下膜束壳(9)、底座隔板(10)、膜束外侧爆气孔(11)、底座(12)、底板(13)、气管接头(14)、卡簧(15)、上端曝气管(16),上端曝气孔(17),膜束中心曝气孔(18)组成的一种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膜束壳为产水端,与上端头体隔板间螺纹相连,使用卡簧锁死,上膜束壳与隔板间使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下膜束壳与膜丝构成的膜束为一体结构不可拆卸,膜束的有效直径为20-7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下膜束壳为曝气端,中心含曝气孔,与底座隔板间用下膜束壳底部的卡扣连接固定或使用螺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端头体与底座之间用两根支撑管连接固定,形成组件的主体结构,整体为无外壳的全开放结构,组件高度1500-2600mm;组件直径150-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系统曝气的浸没式膜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国良赵经纬廖小奇张旭良王炎锋马旭敏于皝叶麒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易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