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572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信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针对现有的人们在使用电梯时,往往容易踩踏接收装置,造成接收装置损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收控制板,且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箱,且安装箱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摄像头、控制器和驱动马达的相配合,以此可方便带动接收控制板进行正反向转动,所以在导盲犬需要使用接收控制板时,提供一定的方便,并且在使用之后,可实现对接收控制板进行收纳的目的,所以可以对接收控制板进行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信息
,尤其涉及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梯没有为导自犬做操作的准备,所以导盲犬在作为盲人的助手进行为肯人服务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带领盲人进入电梯,但是由于盲人的身体,原因是无法对电梯进行操作,所以会依赖导官犬来进行电梯的操作,公告号:CN101570291A导盲犬的感应信息接收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盲犬的感应信息接收装置领域,提出了导盲犬的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导盲犬信息的接收装置,用来接收导盲犬对电梯的操作信息,使电梯能够通过该操作信息来对电梯进行实际操作反应,使电梯能够为导盲犬进行服务,并且准确的接收导盲犬所操作的信息,并通过导盲犬的操作最终为盲人提供服务。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电梯上设置了一个导盲犬信息的接收装置,使得现有电梯更加适。合导盲犬进行操作,使导盲犬可以通过电梯来进行相关的操作。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安装时,缺少相应的防护装置,且接收装置在安装时,其安装位置一般都是比较低的,所以人们在使用电梯时,往往容易踩踏接收装置,造成接收装置损坏,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人们在使用电梯时,往往容易踩踏接收装置,造成接收装置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收控制板,且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箱,且安装箱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均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且防护罩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马达和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马达分别与两个转动杆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内壁上对称滑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绳,两个拉绳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箱内并固定绕设在两个转动杆上,且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移动板传动连接,利用两个拉绳可以方便拉动两个转动杆同时进行转动。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联动杆,且联动杆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轴,移动板的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罩,所述连接轴的底端延伸至连接罩内并与连接罩的内壁活动连接,利用连接罩和连接轴可以实现联动杆的转动运动转化为移动板的横向直线运动。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伞齿轮,且转轴上对称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伞齿轮,两个第一伞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二伞齿轮相啮合,利用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可以使得转动杆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位于安装箱内的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安装箱的顶部内壁和转动杆固定连接,利用扭力弹簧可以实现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通过控制器向发出工作指令,使得驱动马达开始工作时,便会带动联动杆进行转动,使得两个连接轴推动移动板进行移动,失去对拉绳的拉力,所以此时处于受力状态下的扭力弹簧便会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在转动杆进行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使得转轴进行转动,使得接收控制板进行转动,直至转动一百八十度,使得接收控制板正面朝上,方便导盲犬进行操作;在操作完成后,控制器会向驱动马达发出反转的工作指令,使得联动杆进行反向转动,便会使得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进一步可带动转动杆进行反转,以此可以带动接收控制板进行反向一百八十度转动,即可使得对接收控制板收入防护罩内,实现保护的目的;本技术通过摄像头、控制器和驱动马达的相配合,以此可方便带动接收控制板进行正反向转动,所以在导盲犬需要使用接收控制板时,提供一定的方便,并且在使用之后,可实现对接收控制板进行收纳的目的,所以可以对接收控制板进行有效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的安装箱内部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三维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的附图1中A结构放大图。图中:1底座、2防护罩、3转轴、4第一伞齿轮、5安装箱、6转动杆、7摄像头、8接收控制板、9第二伞齿轮、10驱动马达、11联动杆、12移动板、13连接轴、14连接罩、15拉绳、16扭力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4,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2,防护罩2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收控制板8,且转轴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7,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箱5,且安装箱5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两个转动杆6均与转轴3传动连接,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10,且防护罩2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马达10和摄像头7电性连接,驱动马达10分别与两个转动杆6传动连接。本技术中,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2,且移动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绳15,两个拉绳15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箱5内并固定绕设在两个转动杆6上,且驱动马达10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移动板12传动连接。本技术中,驱动马达10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联动杆11,且联动杆1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轴13,移动板12的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罩14,连接轴13的底端延伸至连接罩14内并与连接罩14的内壁活动连接。本技术中,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伞齿轮9,且转轴3上对称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伞齿轮4,两个第一伞齿轮4分别与两个第二伞齿轮9相啮合。本技术中,转动杆6上套设有位于安装箱5内的扭力弹簧16,且扭力弹簧1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安装箱5的顶部内壁和转动杆6固定连接。实施例二参照图1-4,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2,防护罩2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收控制板8,且转轴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7,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箱5,且安装箱5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两个转动杆6均与转轴3传动连接,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10,且防护罩2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马达10和摄像头7电性连接,驱动马达10分别与两个转动杆6传动连接。其中,通过控制器向发出工作指令,使得驱动马达10开始工作时,便会带动联动杆11进行转动,使得两个连接轴13推动移动板12进行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收控制板(8),且转轴(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7),所述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箱(5),且安装箱(5)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两个转动杆(6)均与转轴(3)传动连接,所述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10),且防护罩(2)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马达(10)和摄像头(7)电性连接,所述驱动马达(10)分别与两个转动杆(6)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接收控制板(8),且转轴(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7),所述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箱(5),且安装箱(5)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两个转动杆(6)均与转轴(3)传动连接,所述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10),且防护罩(2)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马达(10)和摄像头(7)电性连接,所述驱动马达(10)分别与两个转动杆(6)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感应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2),且移动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绳(15),两个拉绳(15)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箱(5)内并固定绕设在两个转动杆(6)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利江浩洋张金林邹飞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玉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