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间清扫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29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齿间清扫器具包括含有轴部(20)的基部以及清扫部,清扫部具有清扫部主体和刷部,清扫部主体包括前端覆盖部(42a)和基端覆盖部(42c),刷部包括多个前端刷和多个基端刷,其中,前端比例比基端比例小,前端比例是各前端刷中的作为该前端刷与前端覆盖部(42a)的连接部的前端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A1)的、相对于前端覆盖部(42a)的外周面中的前端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面积(A2)的比例,基端比例是各基端刷中的作为该基端刷与基端覆盖部(42c)的连接部的基端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C1)的、相对于基端覆盖部(42c)的外周面中的基端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面积(C2)的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齿间清扫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间清扫器具。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用于清扫齿间的齿间清扫器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基部和由弹性体形成的清扫部的齿间清扫器具。基部包括:具有能够在齿间插通的形状的轴部;和具有能够由手指抓持的形状的抓持部。清扫部具有覆盖轴部的外周面(包含前端部的部位)的清扫部主体和分别从清扫部主体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7629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齿间清扫器具,希望更容易插入齿间,进而,要求提高齿的侧面和齿间的清扫性(刮取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对齿间的插入性,并且能够提高齿的侧面和齿间的清扫性的齿间清扫器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不断研究,结果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关注多个刷中设置于清扫部主体的前端侧的区域的刷的比例和多个刷中设置于清扫部主体的基端侧的区域的刷的比例。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想到,通过使设置于清扫部主体的前端侧的区域的刷的比例较小,能够减小清扫部向齿间的插入阻力,且能够提高清扫部向齿间的插入性,而且,通过使设置于清扫部主体的基端侧的区域的刷的比例较大,能够提高该区域中的刚性(包括轴部和清扫部的整体的刚性),而且能够提高齿垢的刮取性、且提高齿的侧面和齿间的清扫性。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观点而提出。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间清扫器具,其包括:基部,其包括轴部,该轴部具有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和覆盖上述轴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能够清扫齿间的清扫部,上述清扫部具有:覆盖至少上述轴部的包含前端部的部位的清扫部主体;和设置于上述清扫部主体的外周面的刷部,上述清扫部主体包括:覆盖上述轴部中的包含上述前端部的前端区域的前端覆盖部;和覆盖上述轴部中的包含上述前端部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的基端区域的基端覆盖部,上述刷部包括:分别具有从上述前端覆盖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前端刷;和分别具有从上述基端覆盖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基端刷,其中,前端比例比基端比例小,上述前端比例是指存在于上述前端覆盖部的表面的、各前端刷中的作为该前端刷与上述前端覆盖部的连接部的前端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的、相对于上述前端覆盖部的外周面中的上述前端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面积的比例,上述基端比例是指存在于上述基端覆盖部的表面的、各基端刷中的作为该基端刷与上述基端覆盖部的连接部的基端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的、相对于上述基端覆盖部的外周面中的上述基端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面积的比例。本齿间清扫器具中,前端比例(前端侧的区域中的刷的比例)相对小,基端比例(基端侧的区域中的刷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清扫部的向齿间的插入性和清扫部对齿的侧面和齿间的清扫性两者提高。具体地说,通过前端比例相对较小,清扫部向齿间的插入阻力较小,即,清扫部向齿间的插入性提高,而且通过基端比例相对较大,包括基端区域、基端覆盖部和基端刷的该区域整体的刚性相对变大,而且齿垢的刮取性提高,且齿的侧面和齿间的清扫性提高。此外,上述清扫部主体还包括覆盖上述轴部中的位于上述前端区域与上述基端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的中央覆盖部,上述刷部还包括分别具有从上述中央覆盖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中央刷,其中,中央比例比上述前端比例大且比上述基端比例小,上述中央比例是指存在于上述中央覆盖部的表面的、各中央刷中的作为该中央刷与上述中央覆盖部的连接部的中央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的、相对于上述中央覆盖部的外周面中的上述中央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面积的比例。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前端比例为10%以下,上述中央比例为12%以下,上述基端比例为14%以下。据此,清扫部的向齿间的插入性进一步提高,清扫部对齿的侧面和齿间的清扫性进一步提高。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提高向齿间的插入性,且能够提高齿的侧面和齿间的清扫性的齿间清扫器具。附图说明图1是包含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扫器具的齿间清扫器具组的正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齿间清扫部的清扫部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前端连接部、中央连接部和基端连接部、清扫部主体中各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概略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各部位的面积和比例的表。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扫器具1,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齿间清扫器具1具有基部10和清扫部40。基部10由聚丙烯、聚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聚缩醛等的合成树脂形成。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0由含有30重量%的玻璃纤维的聚丙烯形成。该基部10具有轴部20和抓持部30。轴部20具有沿着特定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并且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在与轴部20的轴向(图1的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处的轴部20的截面是圆形。另外,所述截面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等。本实施方式中,轴部20形成为随着从该轴部的基端部向前端21(参照图2)去而其外径逐渐变小的圆柱状。在通过轴部20的中心轴的平面处的该轴部20的截面中的、轴部20的中心轴与通过轴部20的外缘部的直线所成的角,从减少向齿间的插入阻力,并且得到优异刚性和高清扫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设定为0.45度以上且10度以下。抓持部30以沿着轴部20的轴向从轴部20的基端部离开的方式延伸,具有能够用手指抓持的形状。抓持部30形成得扁平。如图1所示,各齿间清扫器具1的抓持部30彼此由连结片32连结。以上说明的基部10例如以下述方式形成。即,在具有与基部10对应的形状的空间的1次成形模具(图示省略)内,通过使具有含有30重量%的玻璃纤维的聚丙烯的固形物(小球状)熔融并流入而形成基部10。接着说明清扫部40。清扫部40是用于清扫齿间的部位,由具有比基部10的硬度低的硬度的树脂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作为所述树脂材料,使用苯乙烯类弹性体。但是,作为所述树脂材料,也可以使用硅酮、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等。本实施方式中,清扫部40具有清扫部主体42和多个刷部44。清扫部主体42覆盖轴部20中的包含该轴部20的前端部的部位。具体而言,清扫部主体42具有前端覆盖部42a、中央覆盖部42b和基端覆盖部42c。前端覆盖部42a覆盖轴部20的前端区域20a。如图2所示,前端区域20a指的是从轴部20中该轴部20的前端21到从该前端21起向基端部离开规定尺寸h的位置的区域。该前端区域20a的直径,从减小向齿间的插入阻力,并且得到优异的刚性的观点,优选设定为0.3mm以上1.5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3mm以上0.9mm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3mm以上0.7mm以下。此外,前端覆盖部42a的直径,从减小向齿间的插入阻力,并且得到优异的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设定为0.4mm以上1.6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4mm以上1mm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4mm以上0.8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间清扫器具,其特征在于:/n包括:基部,其包括轴部,该轴部具有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和/n覆盖所述轴部的至少一部分且能够清扫齿间的清扫部,/n所述清扫部具有:覆盖至少所述轴部的包含前端部的部位的清扫部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清扫部主体的外周面的刷部,/n所述清扫部主体包括:覆盖所述轴部中的包含所述前端部的前端区域的前端覆盖部;和覆盖所述轴部中的包含所述前端部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的基端区域的基端覆盖部,/n所述刷部包括:分别具有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前端刷;和分别具有从所述基端覆盖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基端刷,/n其中,前端比例比基端比例小,所述前端比例是指存在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表面的、各前端刷中的作为该前端刷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连接部的前端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的、相对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前端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面积的比例,所述基端比例是指存在于所述基端覆盖部的表面的、各基端刷中的作为该基端刷与所述基端覆盖部的连接部的基端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的、相对于所述基端覆盖部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基端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面积的比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8 JP 2017-2544261.一种齿间清扫器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部,其包括轴部,该轴部具有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和
覆盖所述轴部的至少一部分且能够清扫齿间的清扫部,
所述清扫部具有:覆盖至少所述轴部的包含前端部的部位的清扫部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清扫部主体的外周面的刷部,
所述清扫部主体包括:覆盖所述轴部中的包含所述前端部的前端区域的前端覆盖部;和覆盖所述轴部中的包含所述前端部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的基端区域的基端覆盖部,
所述刷部包括:分别具有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前端刷;和分别具有从所述基端覆盖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基端刷,
其中,前端比例比基端比例小,所述前端比例是指存在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表面的、各前端刷中的作为该前端刷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连接部的前端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的、相对于所述前端覆盖部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前端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侑
申请(专利权)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