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5198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包括:颈带,所述颈带用于悬挂于用户脖颈上;充电盒,所述充电盒连接于所述颈带,所述充电盒上形成用于容置无线耳机的充电仓,所述无线耳机设置于所述充电仓内时,所述充电盒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通过在充电盒上设置颈带,使用者可以将充电盒悬挂于脖颈上,在不使用无线耳机时,将无线耳机容纳在充电仓内,在需要充电时,将无线耳机置于充电仓内充电即可,实现充电盒携带方便,充电盒及无线耳机不易遗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耳机充电盒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有线耳机的耳机线无论是在收纳还是佩戴时均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体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备娱乐产品。现有的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为保证续航能力,均配有耳机充电盒。多数充电盒体积较大不便携带,且充电盒表面较光滑很容易从口袋滑落而丢失,且无线耳机容易遗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旨在对以上缺陷进行了改善,通过对耳机盒设置可折叠的颈带,使用者可以通过颈带挂在使用者脖子上,方便携带,不占用空间,充电盒及无线耳机不容易遗失。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包括:颈带,所述颈带用于悬挂于用户脖颈上;充电盒,所述充电盒连接于所述颈带,所述充电盒上形成用于容置无线耳机的充电仓,所述无线耳机设置于所述充电仓内时,所述充电盒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盒包括:主充电盒,所述主充电盒上设置有所述充电仓;次充电盒,所述次充电盒上设置有所述充电仓,所述主充电盒和所述次充电盒分别连接于所述颈带的两端;电缆,所述电缆设置于所述颈带内,所述主充电盒通过所述电缆电连接于所述次充电盒。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盒包括:壳体,所述充电仓形成于所述壳体上;至少一组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释放开关,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所述释放开关带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在所述壳体内移动;其中,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至少一耳机磁性件,所述无线耳机容纳于所述充电仓时,所述耳机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位置对应并磁性相吸;所述释放开关带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移动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耳机磁性件位置对应并磁性相斥。进一步地,所述磁吸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磁吸组件均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两个所述耳机磁性件,两个所述耳机磁性件与两组所述磁吸组件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盒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释放开关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内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磁吸组件设置于所述释放开关上;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固定于壳体内壁,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释放开关;其中,当所述耳机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位置对应并磁性相吸时,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初始状态,所述释放开关带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移动时,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释放开关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磁吸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按键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按键部,且所述按键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以供人手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盒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在所述滑轨上,用于将所述释放开关限位于所述滑轨内。进一步地,所述主充电盒内设有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固定在所述主充电盒内;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所述电缆电连接于所述次充电盒。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包括:耳机充电触点,所述主充电盒对应所述耳机充电触点设有供所述耳机充电触点外露的触点孔;导光条,所述主充电盒对应所述导光条末端设有供所述导光条外露的导光孔;电源按键;所述主充电盒对应所述电源按键设有供按键外露的按键孔;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导光条和电源按键均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主充电盒对应所述充电接口设有供所述外露充电接口的充电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通过在充电盒上设置颈带,使用者可以将充电盒悬挂于脖颈上,在不使用无线耳机时,将无线耳机容纳在充电仓内,在需要充电时,将无线耳机置于充电仓内充电即可,实现充电盒携带方便,充电盒及无线耳机不易遗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的主控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盒背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充电盒19可充电电池12磁吸组件21无线耳机13充电仓22第一磁性件14壳体23耳机柄15释放开关24入耳部16滑轨31颈带17压缩弹簧116充电接口18支架117导光条111主充电盒118电源按键112次充电盒119电源按键帽113主控单元121第二磁性件114主控板122第三磁性件115耳机充电触点123支撑部100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124按键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100包括:颈带31,所述颈带31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颈带,所述颈带用于悬挂于用户脖颈上;/n充电盒,所述充电盒连接于所述颈带,所述充电盒上形成用于容置无线耳机的充电仓,所述无线耳机设置于所述充电仓内时,所述充电盒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颈带,所述颈带用于悬挂于用户脖颈上;
充电盒,所述充电盒连接于所述颈带,所述充电盒上形成用于容置无线耳机的充电仓,所述无线耳机设置于所述充电仓内时,所述充电盒为所述无线耳机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
主充电盒,所述主充电盒上设置有所述充电仓;
次充电盒,所述次充电盒上设置有所述充电仓,所述主充电盒和所述次充电盒分别连接于所述颈带的两端;
电缆,所述电缆设置于所述颈带内,所述主充电盒通过所述电缆电连接于所述次充电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
壳体,所述充电仓形成于所述壳体上;
至少一组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
释放开关,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所述释放开关带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其中,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至少一耳机磁性件,所述无线耳机容纳于所述充电仓时,所述耳机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位置对应并磁性相吸;所述释放开关带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移动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耳机磁性件位置对应并磁性相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吸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磁吸组件均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
所述无线耳机内设置有两个所述耳机磁性件,两个所述耳机磁性件与两组所述磁吸组件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
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释放开关可滑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加庆郄勇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