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广域网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方法、及服务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508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方法、服务器,所述软件定义广域网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转发层,包括:SD‑WAN终端和SD‑WAN网关;编排控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编排控制器,用于管理同厂商的SD‑WAN终端和SD‑WAN网关;集中编排控制层包括:一协同编排器,部署在所述编排控制器的北向;所述协同编排器用于,与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之间通过RestfulAPI或者标准接口进行对接,以屏蔽不同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间的差异,来对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所述编排控制器的SD‑WAN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件定义广域网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方法、及服务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对于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用户终端的互通方案一般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SD-WAN编排控制器的集中管理下,使用户终端设备间直接进行互通。第二种是在SD-WAN编排控制器的集中管理下,在网络中部署网关设备,使网关设备作为用户终端之间的桥梁,实现用户终端到网关设备再到用户终端的互通方式。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设备间的互通,如图1所示,将SD-WAN系统分为虚拟逻辑网络层、物理网络层、网络互连层和用户层。虚拟逻辑网络层与物理网络层物理连接,与网络互连层通信连接;网络互连层与物理网络层物理连接,与用户层通信连接;其中,网络互连层,用于接收用户层对物理网络层的访问数据,将根据访问数据生成的访问请求发送给虚拟逻辑网络层,并在虚拟逻辑网络层的控制下将访问数据传送至物理网络层;虚拟逻辑网络层,用于根据访问请求,控制网络互连层将访问数据传送至物理网络层。该SD-WAN系统,实现了将现有的WAN改造为SD-WAN。上述方案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这种方法只考虑了同一个SD-WAN系统下简单的网络改造和同厂商终端间的互通,无法对异厂商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方法、服务,能够在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对不同厂商的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转发层,包括:SD-WAN终端和SD-WAN网关;编排控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编排控制器,用于管理同厂商的所述SD-WAN终端和所述SD-WAN网关;集中编排控制层,包括:一协同编排器,部署在所述编排控制器的北向;所述协同编排器用于,与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之间通过RestfulAPI或者标准接口进行对接,以屏蔽不同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间的差异,来对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所述编排控制器的SD-WAN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方法,应用于所述的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互通的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SD-WAN终端向同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发起终端设备注册消息;所述编排控制器将所述注册消息透传给所述协同编排器;所述协同编排器完成对所述SD-WAN终端的认证,并分别向所述SD-WAN编排控制器下发所述SD-WAN终端的配置文件;所述SD-WAN终端从所述SD-WAN编排控制器接收所述配置文件后,完成所述SD-WAN终端数据的自动配置,以实现所述SD-WAN终端与同厂家的所述SD-WAN网关之间的互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部署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用户终端转发层,包括:SD-WAN终端和SD-WAN网关;编排控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编排控制器,用于管理同厂商的所述SD-WAN终端和所述SD-WAN网关;集中编排控制层,包括:一协同编排器,部署在所述编排控制器的北向;所述协同编排器用于,与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之间通过RestfulAPI或者标准接口进行对接,以屏蔽不同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间的差异,来对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所述编排控制器的SD-WAN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因此,在多厂商(N≥2)SD-WAN编排控制器基础上搭建协同编排器,将互相隔离的多网络平面简化为互通的单一网络平面,屏蔽底层网络之间的差异,能够在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对不同厂商的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另外,所述编排控制层用于,通过RestfulAPI或者标准接口向北向提供统一或私有接口,供所述集中编排控制层进行数据调用,以实现所述编排控制器对外的能力开放;所述编排控制层还用于,对所述SD-WAN终端进行接入控制、设备管理、网络管理;对所述SD-WAN网关进行管理控制,使所述SD-WAN终端接入同厂商的所述SD-WAN网关。因此,能够实现客户网络间终端设备间的互通。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现有技术中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的网络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业务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的网络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用户终端转发层,包括:SD-WAN终端和SD-WAN网关;编排控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编排控制器,用于管理同厂商的所述SD-WAN终端和所述SD-WAN网关;集中编排控制层,包括:一协同编排器,部署在所述编排控制器的北向;所述协同编排器用于,与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之间通过RestfulAPI(一套用来规范多种形式的前端和同一个后台的交互方式的协议)或者标准接口进行对接,以屏蔽不同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间的差异,来对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进行管理,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户终端转发层,包括:SD-WAN终端和SD-WAN网关;/n编排控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编排控制器,用于管理同厂商的所述SD-WAN终端和所述SD-WAN网关;/n集中编排控制层,包括:一协同编排器,部署在所述编排控制器的北向;所述协同编排器用于,与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之间通过RestfulAPI或者标准接口进行对接,以屏蔽不同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间的差异,来对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所述编排控制器的SD-WAN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系统下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转发层,包括:SD-WAN终端和SD-WAN网关;
编排控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编排控制器,用于管理同厂商的所述SD-WAN终端和所述SD-WAN网关;
集中编排控制层,包括:一协同编排器,部署在所述编排控制器的北向;所述协同编排器用于,与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之间通过RestfulAPI或者标准接口进行对接,以屏蔽不同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间的差异,来对至少一个厂商的所述编排控制器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所述编排控制器的SD-WAN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编排器还用于,对运营支撑系统OSS、业务支撑系BSS系统或第三方平台提供能力开放,以实现面向用户的业务全流程贯通及第三方平台对服务的调用及售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排控制层用于,通过RestfulAPI或者标准接口向北向提供统一或私有接口,供所述集中编排控制层进行数据调用,以实现所述编排控制器对外的能力开放;
所述编排控制层还用于,对所述SD-WAN终端进行接入控制、设备管理、网络管理;对所述SD-WAN网关进行管理控制,使所述SD-WAN终端接入同厂商的所述SD-WAN网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转发层用于,处理转发用户的数据信息,完成所述SD-WAN终端在所述编排控制器中的注册上线;还用于对接收的数据报文进行深度解析,以实现基于业务的动态链路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D-WAN网关,还用于搭建SD-WAN骨干传输网络,以向接入到所述SD-WAN网关的同厂商的所述SD-WAN终端提供骨干传输及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D-WAN终端还用于,向同厂商的所述编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阳王姗姗范宇星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