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467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扭矩控制装置,包括旋盖、棘轮、凸轮、控制杆、拨爪,两个对称地设置在旋盖的周壁的弹性机构,包括紧定螺栓和弹簧;弹簧设置在紧定螺栓内,延伸至腔室内部,旋紧控制弹簧的穿过周壁的压缩量;旋盖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形成通口与腔室连通;棘轮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棘轮设置有与外部固定的固定孔;拨爪的一端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棘轮上;拨爪包括两个并设置在凸轮两侧,每个拨爪与凸轮和弹簧抵接;控制杆设置在旋盖外侧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与凸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控制输出预设扭矩值的结构,在力矩过大时发出声响,从而让使用者知道已到达最大力矩,以保护螺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矩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旋盖在紧固时容易因为力矩过大破坏螺纹,现有技术无法用简单的结构解决力矩过大破坏螺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力矩过大破坏螺纹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一种稳定、精确控制输出预设扭矩值的结构,在力矩过大时发出声响,从而让使用者知道已到达最大力矩,以保证螺纹紧固且不至于因力矩过大破坏螺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扭矩控制装置,包括旋盖,旋盖内部形成腔室,腔室的内壁面形成有螺纹,螺纹用于与螺纹紧固件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棘轮、凸轮、控制杆、拨爪和弹性机构;其中,弹性机构具有两个,且两个弹性机构对称地设置在旋盖的周壁,每个弹性机构包括紧定螺栓和弹簧;弹簧设置在紧定螺栓内,并且穿过周壁延伸至腔室内部;紧定螺栓与旋盖的周壁螺纹连接,并且通过旋紧控制弹簧的穿过周壁的压缩量;旋盖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形成通口,通口与腔室连通,用于供螺纹紧固件进入腔室内与旋盖的螺纹配合;棘轮、凸轮和拨爪设置在腔室内;并且,棘轮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拨爪的一端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棘轮上;并且,拨爪具有两个,且两个拨爪对称地设置在凸轮的两侧,并且每个拨爪靠近凸轮的一侧与凸轮抵接,远离凸轮的一侧与弹簧抵接;控制杆设置在旋盖外侧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并且控制杆穿过第二端部与凸轮固定连接;以及,当控制杆带动凸轮向一侧转动时,凸轮推动对应的拨爪脱离棘轮向弹性机构靠近;并且棘轮朝向第一端部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与外设的阀芯配合。采用上述方案,先通过调节紧定螺栓来控制弹簧进入腔室的长度和能达到的压缩量,以控制得到需要的扭矩。拨动控制杆到一侧,使与拨动控制杆连接的凸轮偏向该侧,并推动该侧的拨爪脱离棘轮。此时,另一侧的拨爪则在弹性机构的弹簧作用下紧贴棘轮。接着转动旋盖,此时,另一侧的拨爪随旋盖转动,并且紧贴棘轮、带动棘轮一起转动。当输入扭矩值大于设定值时,此时另一侧的拨爪无法继续带动棘轮转动,若继续旋转旋盖会使另一侧的拨爪绕着棘轮做周向运动。由于棘轮上高低不平,拨爪会发出敲击棘轮的啪啪声,提醒已经达到设定扭矩。装置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无需借助工具,当需要调整扭矩时,只需通过调节紧定螺栓位置来控制弹簧压缩量,以达到控制输出扭矩的目的,从而保证螺纹紧固且不至于因力矩过大破坏螺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扭矩控制装置,扭矩控制装置还包括护片,护片设置在腔室内部,位于棘轮靠近第一端部的一侧;并且,护片上形成有通孔,通孔正对于固定孔,并与固定孔连通,通孔用于外设的阀芯可以穿过通孔。采用上述方案,加装护片对内部的各种零件起到保护的作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扭矩控制装置,旋盖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凸缘,凸缘位于螺纹靠近第二端部的一侧,并且护片设置在凸缘上。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凸缘安装护片,结构简单,对护片起到稳定地固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扭矩控制装置,旋盖的周壁还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穿过周壁与护片连接,限制护片在的周向方向上相对旋盖旋转。采用上述方案,用定位销卡住护片,防止护片脱落。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扭矩控制装置,拨爪和棘轮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二端部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螺栓转动连接可以平滑的转动,且固定稳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扭矩控制装置,控制杆上还设置有手柄。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手柄可以方便调节控制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扭矩控制装置,每一拨爪靠近弹性机构的一面设置有卡槽,并且拨爪转动至与弹性机构抵接时,弹性机构的一端卡接于卡槽。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卡槽有助于让弹簧卡在拨爪上,并方便压缩弹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扭矩控制装置,凸轮焊接在控制杆上。采用上述方案,凸轮与控制杆不可拆卸的连接,可以使连接更加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种稳定、精确控制输出预设扭矩值的结构,在力矩过大时发出声响,从而让使用者知道已到达最大力矩,保证螺纹紧固且不至于因力矩过大破坏螺纹,解决现有技术中力矩过大破坏螺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中的扭矩控制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中的扭矩控制装置的顶部透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旋盖;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10:腔室;120:螺纹;130:凸缘;140:定位销;20:棘轮;21:固定孔;30:凸轮;40:控制杆;50:拨爪;51:左侧拨爪;52:右侧拨爪;53:卡槽;60:弹性机构;61:紧定螺栓;62:弹簧70:护片;通孔7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矩控制装置,包括旋盖,所述旋盖内部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壁面形成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螺纹紧固件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棘轮、凸轮、控制杆、拨爪和弹性机构;其中,/n所述弹性机构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机构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旋盖的周壁,每个弹性机构包括紧定螺栓和弹簧;/n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紧定螺栓内,并且穿过所述周壁延伸至所述腔室内部;/n所述紧定螺栓与所述旋盖的周壁螺纹连接,并且通过旋紧控制所述弹簧的穿过所述周壁的压缩量;/n所述旋盖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n所述第一端部形成通口,所述通口与所述腔室连通,用于供所述螺纹紧固件进入所述腔室内与所述旋盖的所述螺纹配合;/n所述棘轮、所述凸轮和所述拨爪设置在所述腔室内;并且,/n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n所述拨爪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棘轮上;并且,/n所述拨爪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拨爪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凸轮的两侧,并且每个所述拨爪靠近所述凸轮的一侧与所述凸轮抵接,远离所述凸轮的一侧与所述弹簧抵接;/n所述控制杆设置在所述旋盖外侧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杆穿过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以及,/n当所述控制杆带动所述凸轮向一侧转动时,所述凸轮推动对应的所述拨爪脱离所述棘轮向所述弹性机构靠近;并且,/n所述棘轮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与外设的阀芯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矩控制装置,包括旋盖,所述旋盖内部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壁面形成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螺纹紧固件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棘轮、凸轮、控制杆、拨爪和弹性机构;其中,
所述弹性机构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机构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旋盖的周壁,每个弹性机构包括紧定螺栓和弹簧;
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紧定螺栓内,并且穿过所述周壁延伸至所述腔室内部;
所述紧定螺栓与所述旋盖的周壁螺纹连接,并且通过旋紧控制所述弹簧的穿过所述周壁的压缩量;
所述旋盖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形成通口,所述通口与所述腔室连通,用于供所述螺纹紧固件进入所述腔室内与所述旋盖的所述螺纹配合;
所述棘轮、所述凸轮和所述拨爪设置在所述腔室内;并且,
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
所述拨爪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棘轮上;并且,
所述拨爪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拨爪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凸轮的两侧,并且每个所述拨爪靠近所述凸轮的一侧与所述凸轮抵接,远离所述凸轮的一侧与所述弹簧抵接;
所述控制杆设置在所述旋盖外侧与所述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杆穿过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以及,
当所述控制杆带动所述凸轮向一侧转动时,所述凸轮推动对应的所述拨爪脱离所述棘轮向所述弹性机构靠近;并且,
所述棘轮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杰李一鹏杨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朗松珂利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