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461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使用图像纹理分析方法,观察患者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中利用DWI序列判断的梗死区内T2‑FLAIR信号是否出现增强来评估发病时间以筛选患者进行救治,通过使用5个可以定量化描述“迂曲线条状”这一特征的参数,并使用分线性模型,以预测治疗后的症状改良,避免了医生肉眼观察的主观性,并可以稳定、可重复的自动化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图像处理
,涉及一种核磁共振影像数据的处理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脑动脉的闭塞发生后,短期内,梗死区域的脑部核磁的DWI序列计算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会明显降低,而梗死区域的T2-FLAIR信号会随着发病时间而变高。因此,有不明发病时间的醒后卒中WAKE-UP研究,观察DWI序列判断的梗死区内T2-FLAIR信号是否出现增强来评估发病时间以筛选患者进行救治。此外,梗死区中的T2-FLAIR图像有时可靠到迂曲的线条状高信号,可能是由于血流的供给造成,这种影像可以预示溶栓/取栓治疗后的患者症状改良。因此,有必要针对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提出一种能够稳定、可重复的自动化计算的处理方法,对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良进行分析预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影像梗死区内的T2-FLAIR信号的灰度像素矩阵进行参数计算,并使用分线性模型,以预测治疗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取脑动脉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n步骤S2,使用弥散权重成像(DWI)序列对获取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进行梗死区的分割,将其中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预设阈值的区域划分为梗死区;/n步骤S3,对分割出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梗死区内的T2-FLAIR信号的灰度像素矩阵进行参数计算;/n步骤S4,将已知预后结果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梗死区内的T2-FLAIR信号的灰度像素矩阵数据导入步骤S3中进行参数计算,建立用于进行预测预后结果的随机森林模型,根据上述已知的预后结...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取脑动脉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
步骤S2,使用弥散权重成像(DWI)序列对获取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进行梗死区的分割,将其中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预设阈值的区域划分为梗死区;
步骤S3,对分割出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梗死区内的T2-FLAIR信号的灰度像素矩阵进行参数计算;
步骤S4,将已知预后结果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梗死区内的T2-FLAIR信号的灰度像素矩阵数据导入步骤S3中进行参数计算,建立用于进行预测预后结果的随机森林模型,根据上述已知的预后结果,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
步骤S5,对于未知预后结果的脑血管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梗死区内的T2-FLAIR信号的灰度像素矩阵数据,首先导入步骤S3中进行参数计算,然后使用步骤S4中的随机森林模型得到对预后结果的预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张陆建平杨鸣蒋李方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脑玺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