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烟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4608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烟火,其主要包括至少两烟球体、包覆单元、至少一连接于两烟球体间的引导元件,该些烟球体具有一装填烟火材料的腔室,该烟球体设一自腔室内向外伸出能引燃的引信,其特征是至少两烟球体所相互叠置的区间,由一包覆单元将至少一烟球体的引信予以包覆,其所包围的封闭区域内装填有火药粉,一引导元件一端伸入该区域内结合,该引导元件另一端则设置于另一烟球体引信的相对或接近位置,该两烟球体的叠置轴向区间,由一定位座中介连接,其一环缘位置设有一呈凹纳状的定位缘,该烟球体的引信予以跨置定位;当火药粉点燃后,引燃下方位烟球体的引信,通过引导元件传导火苗引燃另一烟球体的引信,使得烟球体间的引燃确实稳定,而具实用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火,特别涉及一种引燃效果确实的改进的烟火。 然而,在观赏焰花之际,却隐藏着一个危险因素,即,当烟火被引燃的发射火药推送至高空,而其内所附带的烟火材料未能及时产生引爆时,其坚实及具重量的形体从高空自由落下加速所产生的总冲量极为惊人,处于低处观赏的人群将可能成为此一坠击的目标而造成严重的伤亡。 请参考图1所示,配合以下的说明即可了解上述的弊病,大都出自传统高空烟火的结构上存有先天缺点所致;该等烟火结构大都具有一发射筒10、以及在其内部叠置有两个烟球体21、22所组成,而两烟球体21、22是各自具有一内容区域(图未示出),该内容区域是提供烟火材料的装填处,而两烟球体21、22上是设有一自烟球体内向外伸出的引信211、221,能允许火苗能经此被导引进入烟球体21、22内产生引爆。 而位于发射筒10下方位的烟球体21大都以一具可燃性的纸片23包覆该烟球体21的引信211,并在纸片23与引信211间装填有适量的火药粉25,该纸片23并被一穿伸于发射筒10外的引燃体24所中介连接;而另一上方位的烟球体22则于接近引信221的表面,涂布有适量的火药粉25A,并使引信221尽量靠近在下方位烟球体21的纸片23上缘位置,使得上方位烟球体22的引信221,以及火药粉25A能透过该下方的纸片23的火苗向上串烧接触下,而间接引燃内部的烟火材料产生引爆。 然而,在发射筒10内上方位烟球体22与下方位烟球体21间的引信211并没有任何的连接或是靠近关系,若是加上搬运过程中的摇晃震动,将很可能造成上方位烟球体22的引信产生移动异位,而无法确实靠近下方的纸片23,进而,该纸片23在燃烧时将无法顺利使火苗引燃上方位烟球体22的引信221与火药粉25A;且两烟球体21、22在被发射弹出筒外的同时,即会以很快的速度脱离彼此的堆叠接触关系,对于引燃上方位烟球体22的可能性将更加降低,于是,未引燃的上方位烟球体22往往皆成为对人们构成危险的坠落物。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上述已知结构的缺点,创造出一种更具新颖、进步的改进产品,期能有助于该产界技术的提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改进的烟火,其主要是由至少两烟球体、包覆单元、以及至少一连接于两烟球体间的引导元件所组成,其中该些烟球体具有一装填烟火材料的腔室,该烟球体设有一自腔室内向外伸出的使得火苗能被引导入腔室内产生引燃的引信,其特征是至少两烟球体所相互叠置的区间,由一包覆单元将至少一烟球体的引信予以包覆,其所包围的封闭区域内装填有火药粉,一引导元件一端并伸入该区域内结合,该引导元件的另一端与另一烟球体的引信位置处结合;该引导元件另一端与另一烟球体的引信位置处结合是为相对或接近位置,而形成接触或非接触的对应状态;该两烟球体的叠置轴向区间,由一预设的定位座中介连接,该定位座一环缘位置,设有一依烟球体的引信形式而相对呈凹纳状的定位缘,该定位缘可供置于定位座上方的烟球体的引信予以跨置而形成定位;该定位座与该等烟球体的接合处,是黏合或缝合加以固定; 该引信为一腔室内凸伸于外的柱形体,该柱形体内部设有一轴向贯通的穿孔,该穿孔与一伸入的引芯结合;该包覆单元是为一片材;该引导元件是具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条状型,并以黏合或由包覆单元的包覆固定,贴附固定于下方位的烟球体上;设置一引燃火源的火源引导元件伸入封闭区域内;设置一具保护功能的套袋,该套袋包套该些烟球体与包覆单元以及火源引导元件。 本技术主要是包含至少一烟球体、包覆单元、以及至少一连接于烟球体间的引导元件所组成,其中该些烟球体是以可燃性材质被适当设成一具有腔室的形体,该腔室是作为烟火材料的装填处,而在烟球体上是设有一自腔室内向体外伸出的引信,能借以引导火苗进入腔室内引爆烟火;而其特征是,在至少两烟球体所相互叠置的区间,由一包覆单元将至少一烟球体的引信予以包覆,且于其包覆单元所包围的封闭区域内装填有适量的火药粉,该封闭区域并被至少一引导元件的一端所伸入结合,而引导元件另一端则被设置于另一烟球体引信的相对或接近位置,其对应的状态是可被设定为接触或接近的非接触状态;当该火药粉经点燃后,除可引燃该烟球体的引信,亦可同时通过引导元件传导火苗的作用,而将另一烟球体的引信引燃,以确保烟球体间的引燃关系能确实达成。 同时,即在于两烟球体间设置至少一定位座,该定位座的一环缘适当位置,依烟球体的引信形式而相对呈凹纳状的定位缘,该定位缘可供置于定位座上的烟球体的引信能予以跨置而形成定位,使得该烟球体的引信与引导元件间更能确实达到一稳定的对应关系,从而解决了使其引燃效果好,具确实、稳定不会构成危险坠落物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结构简单,是指利用一连接于烟球体间的引导元件,使其间的引燃效果更加确实,当该火药粉经点燃后,除可引燃该烟球体的引信,亦可同时通过引导元件传导火苗的作用,而将另一烟球体的引信引燃,以确保烟球体间的引燃关系能确实达成,另外即在于两烟球体间设置至少一定位座,该定位座的一环缘适当位置,依烟球体的引信形式而相对呈凹纳状的定位缘,该定位缘可供置于定位座上的烟球体的引信能予以跨置而形成定位,使得该烟球体的引信与引导元件间更能确实达到一稳定的对应关系,使引燃效果更加确实而具实用性。 而特征在于,在至少两烟球体31、32所相互叠置的轴向区间,通过一定位座60中介连接,该定位座60是为一透空的管环形式,该定位座60的管环周缘适当位置,设有一上方烟球体31的引信311的柱形体形式而设的凹弧状定位缘61,该定位缘61是用以提供设置于固定座60上方位的烟球体31的引信311跨置定位,而上述的固定座60与两烟球体31、32的接合处,是可通过施予黏合或是缝合的方式加以固定。 一包复单元40是为一适当大小的片材,用以包围设置于下方位的烟球体32的引信321,使得引信321与烟球体32的局部区域将被其包覆结合,而包覆单元40包围该烟球体32间所形成的封闭区域41内,则装填有适量的火药粉42,该封闭区域41并被至少一引导元件50的一端所伸入结合。 引导元件50的另一端则被设置于上方位的烟球体31的引信311相对或接近位置,该对应的状态是可被设定为两者相互连接结合的接触状态(如图3所示),或使引导元件50的端处被固定于接近该引信311的非接触状态(如图4所示),而该引导元件50是为一具可燃性的材料(如纸质材料)被依形设成一适当长度的条状形式,其可通过一黏合方式或是经由包覆单元40的包覆固定下,而能贴附固定于下方位的烟球体32上;使得该引导元件50能与上方位的烟球体31的引信311间达成一确定的引接关系。 而需加以说明的,在上述的包覆单元40所包覆的封闭区域41内,伸入提供有一作为引燃火源的火源引导元件70,且火源引导元件70可被设定与引导元件50为同一质性的结构。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的两烟球体31、32与包覆单元40以及火源引导元件70等构件组合后,可利用一预设的套袋80予以包套,以形成一相对外界对内部该些构件产生具保护性的功能(如防止火气的引燃或是外物的碰撞)。 当上述的火源引导元件70受到点燃后,即会将火苗顺沿带入该封闭区域41内,使该封闭区域41内的火药粉42会产生剧烈的燃烧而将两烟球体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烟火,其主要是由至少两烟球体、包覆单元、以及至少一连接于两烟球体间的引导元件所组成,其中该些烟球体具有一装填烟火材料的腔室,该烟球体设有一自腔室内向外伸出的使得火苗能被引导入腔室内产生引燃的引信,其特征是:至少两烟球体所相互叠置的区间,由一包覆单元将至少一烟球体的引信予以包覆,其所包围的封闭区域内装填有火药粉,一引导元件一端并伸入该区域内结合,该引导元件的另一端与另一烟球体的引信位置处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烟火,其主要是由至少两烟球体、包覆单元、以及至少一连接于两烟球体间的引导元件所组成,其中该些烟球体具有一装填烟火材料的腔室,该烟球体设有一自腔室内向外伸出的使得火苗能被引导入腔室内产生引燃的引信,其特征是至少两烟球体所相互叠置的区间,由一包覆单元将至少一烟球体的引信予以包覆,其所包围的封闭区域内装填有火药粉,一引导元件一端并伸入该区域内结合,该引导元件的另一端与另一烟球体的引信位置处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烟火,其特征是该引导元件的另一端与另一烟球体的引信位置处结合是为相对或接近位置,而形成接触或非接触的对应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烟火,其特征是该两烟球体的叠置轴向区间,由一预设的定位座中介连接,该定位座一环缘位置,设有一依烟球体的引信形式而相对呈凹纳状的定位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谢月桂
申请(专利权)人:永丰烟火制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