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443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涉及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的生产设备领域。包括底座,其包括底板、竖直设置在底板中部的圆筒以及环绕圆筒设置的若干立柱,圆筒的内壁上环绕其轴线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锁紧螺栓螺纹连接在圆筒的内壁上,并径向贯穿圆筒的内壁向外伸出;以及环形压板,其放置在立柱上端,环形压板的内环面与圆筒间隔配合以分别构成筋板的内、外定位面;立柱上端设置有定位口;底板上设置有垫块和环形卡槽;环形压板上设置有吊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环形压板与底座配合限制住筋板,使得多块筋板组合后保证较高精度的圆度,同时利用锁紧螺栓对筋板进行固定,方便了后续的焊接加工,提高了焊接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
本技术涉及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的生产设备
,具体是一种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
技术介绍
大功率牵引电机壳体通常由筒体和端盖组成,其中,筒体是由多块相同或不同的筋板焊接成的一个整体,为了保证牵引电机的质量,需要对筒体的内壁圆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在对筋板进行精加工时,对筋板弧度的控制尤为重要。目前,对筋板进行精加工的方式为:将多块筋板铸坯相互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筒形结构,然后对其整体进行精车加工,只要保证圆筒的内壁圆度即可筋板的弧度,然后再将各筋板分开,并对其余部分进行车削加工。因此,在焊接筋板铸坯时,就需要对焊接形成的圆筒的圆度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出的筋板在弧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厚度均匀一致。目前控制焊接圆筒的圆度的方式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控制,或者是将筋板靠在基准圆筒外壁上进行定位。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精度控制差的问题,会导致精加工后的筋板壁厚不均匀;另外,由于未对筋板铸坯进行固定,焊接时筋板铸坯容易移位或倾倒,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矫正,费时费力,且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2),其包括底板(21)、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中部的圆筒(22)以及环绕所述圆筒(22)设置的若干立柱(24),所述圆筒(22)的内壁上环绕其轴线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23),所述锁紧螺栓(23)螺纹连接在所述圆筒(22)的内壁上,并径向贯穿所述圆筒(22)的内壁向外伸出;以及/n环形压板(3),其放置在所述立柱(24)上端,所述环形压板(3)的内环面与所述圆筒(22)间隔配合以分别构成筋板(1)的内、外定位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2),其包括底板(21)、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中部的圆筒(22)以及环绕所述圆筒(22)设置的若干立柱(24),所述圆筒(22)的内壁上环绕其轴线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23),所述锁紧螺栓(23)螺纹连接在所述圆筒(22)的内壁上,并径向贯穿所述圆筒(22)的内壁向外伸出;以及
环形压板(3),其放置在所述立柱(24)上端,所述环形压板(3)的内环面与所述圆筒(22)间隔配合以分别构成筋板(1)的内、外定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4)的数量为三个以上,且环绕所述圆筒(22)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4)上端正对所述圆筒(22)一侧设置有定位口(241),所述环形压板(3)的边缘卡装入所述定位口(2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车牵引电机壳体筋板用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四个垫块(26),四个所述垫块(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辉胡伟罗斌凤元和黄鸿夏烈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瑞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