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0431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3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线性地理实体评估领域。缓冲区建立方法包括确定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的集合,以线性地理实体的作用方向为参考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复制线性地理实体的地理实体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次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一次平移后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本申请通过以自定义的角度确定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方向,使得线性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能够整体或部分偏向某特定角度,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并且可以使线性地理实体上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保持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本申请涉及线性地理实体评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缓冲区分析(BufferAnalysis)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中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对给定的空间实体或集合(点、线、面),在其周围建立一定距离(缓冲半径或宽度)的缓冲区多边形,用以确定这些实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在线性地理实体缓冲区分析中,目前常规的空间缓冲区建立分析方法使用的均是垂直于线性地理实体建立的。而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常规缓冲分析方法针对线性地理实体数据进行分析时,由于缺少对实际参考的认知,使得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无法整体或部分偏移;同时常规方法在线性转折处,存在增大或减少缓冲区的问题,无法保证缓冲区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都相等。即常规方法无法得到满足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包括: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确定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的集合,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一一对应,以线性地理实体的作用方向为参考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复制线性地理实体的地理实体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次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一次平移后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通过以线性地理实体作用方向和用户自定义角度,使得线性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能够整体或部分偏向某一特定角度,进而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并且可以使线性地理实体上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保持相等。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缓冲区的侧类型包括全部、线左侧或线右侧。在上述示例中,通过先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使建立的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示例中,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时需要自定义倾斜角度,以垂直地理实体线走向为0°,倾斜角度为正时垂直地理实体线逆时针旋转得到缓冲方向,倾斜角度为负时垂直地理实体线顺时针旋转得到缓冲方向。在上述示例中,现有常规的空间缓冲区建立分析方法使用的均是垂直于线性地理实体或集合建立的。本申请以垂直地理实体线走向为0°,通过自定义线性地理实体的倾斜角度得到缓冲方向,使建立的缓冲区满足线性地理实体对作用方向范围需求,进而使缓冲区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示例中,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缓冲方向平移完成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时需要复制并平移地理实体线的多个转折点,并且将每一级复制并平移后的点连接成线,每一级复制并平移后的点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在上述示例中,在平移地理实体线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将地理实体线的转折点依次复制且沿缓冲方向平移后连接成线,点形成的线与地理实体线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缓冲距离是根据基础图件比例尺确定。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缓冲级数根据缓冲距离和图幅为参考确定。在第二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其包括根据上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得到的缓冲区区域,运用证据权方法中用于评估线性地理实体与已知作用对象之间空间关联性的t-检验,确定最佳缓冲距离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缓冲区分析方法能够用于得到符合或接近客观事实的缓冲区,并且确定最佳缓冲距离范围。在第三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区分析方法在断层控矿要素定量评价、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工厂选址和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区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断层控矿要素定量评价、矿产预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工厂选址和路径规划中,用以增强预测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常规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直线断层线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曲线断层线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折线断层线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二维空间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0°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常规空间缓冲区分析与本申请的t-检验结果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1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1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2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2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3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8的倾斜角度为-35°的空间缓冲区分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请参阅图1,目前常规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先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然后分别确定缓冲单位与缓冲距离集合Di,明确缓冲区的侧类型,以垂直于线性地理实体或集合为缓冲方向建立生成分级缓冲区(即倾斜角度为0°)。但是,上述常规的空间缓冲区是一种特定的缓冲区建立方法,由于缺少对实际参考的认知,使得地理实体缓冲区作用范围无法整体或部分偏移,存在增大或减小缓冲区的问题,无法保证缓冲区任何一点的缓冲距离都相等,即建立得到的缓冲区与实际情况的要求有一定差别。以下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具体说明:请参阅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以地质领域为例,其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确定多个断层Fi(i=1,2,…,n);需要说明的是,选定的线性地理实体可能是一条或多条断层,当选定的线性地理实体为多条断层时,需要对每一条断层分别建立缓冲区。(2)针对每一条断层Fi进行缓冲区分析,依据基础图件比例尺,确定缓冲距离dij、缓冲单位和缓冲级数,依据t-检验曲线图确定缓冲级数m,得到缓冲距离集合D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建立方法包括: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确定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的集合,所述缓冲级数和所述缓冲距离一一对应,以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作用方向为参考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复制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地理实体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所述缓冲方向平移完成所述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次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一次平移后形成的线与所述地理实体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建立方法包括:选定线性地理实体,确定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缓冲级数和缓冲距离的集合,所述缓冲级数和所述缓冲距离一一对应,以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作用方向为参考确定缓冲区的侧类型,以自定义角度确定缓冲方向,复制所述线性地理实体的地理实体线并且将复制得到的复制线沿所述缓冲方向平移完成所述缓冲级数的多次平移,并且每次平移的距离为每一级缓冲级数对应的缓冲距离,将每一次平移后形成的线与所述地理实体线连接由线成面,形成每一级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的侧类型包括全部、线左侧或线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自定义角度确定所述缓冲方向时需要自定义倾斜角度,以垂直地理实体线走向为0°,所述倾斜角度为正时所述垂直地理实体线逆时针旋转得到所述缓冲方向,所述倾斜角度为负时所述垂直地理实体线顺时针旋转得到所述缓冲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磊赵洁王文君迟宏庆韩凤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