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及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78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及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包括滤样池以及设置在滤样池池口的进样部分;滤样池呈芭蕉扇形设置,且滤样池的出液口设置在窄边侧壁,而滤样池的池底设置有导流区;进样部分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滤样池的池底在紧靠着宽边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每一个透气孔,均设置有一个导气槽,各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有气体聚集区;各导气槽能够与相应的透气孔贯通,同时各导气槽通过气体聚集区与导流区连通。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滤血池的池底增加导气槽,并在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气体聚集区,从而便于进样时气体的排出,减少气泡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及单指标微流控芯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进样腔的单指标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免疫侧向层析诊断技术作为一种稳定和实用的技术,适合在多样的即时检验(POCT)或者现场使用。在免疫层析反应系统中,由于系统原因导致CV大,无法达到精确定量。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免疫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微流控又分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其中:被动式微流控需要毛细血管力来达到液体向前的侧向层析。但是由于不同样本特别是全血样本的粘稠度不同,导致液体流速无法统一。主动式微流控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可以给向前的推力,使液体均匀的向前流动,避免因为不同流速导致的测试值差异。主动式微流控的动力有离心力驱动、电润湿驱动、压力驱动(电解泵、压缩气体泵、化学分解泵、直接气压差驱动),但是如果要达到随意控制液体流动的目的,不但要有推动力,还要有阀门控制,还要有防回流免得液体因为压力去除而回流。申请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主动微流控芯片,如中国专利201721237825.0、中国专利201710878470.1等,并且针对其中的进样腔,提供了具体结构,如中国专利201710377142.3、201910018240.7。通过实际应用,申请人发现,中国专利201910018240.7中提及的滤样池,虽然布置了导流条,但是导流条在滤样池宽端、窄端的数量、形状、大小均一样,因此,样本极易滞留在导流条与样品池较宽的前端,浪费样本。另外,这种导流条的布置方式,导致血清滤出压力大,易造成血清被吸收到滤血纸中。另外,申请人以往的研究中,包括上述已公开的中国专利,进出反应腔的微流道均设置在下层芯片的正面,因此,实际使用时,气体易于占据反应腔的上部,导致血清未充满反应腔即流出,即不能很好地实现反应腔的定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其通过改变现有微流控芯片,在滤血池池底布置导气槽,并将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气体聚集区,从而便于气体排出;另外,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改变滤血池底导流条的布置,以有效地促进样本集中过滤向前进入反应腔中,有利于进气方向集中,减少过滤时的死体积,避免样本滞留在导流条与样品池较宽的前端,浪费样本;同时减少进气时产生的大气泡造成的断流,加快过滤后血清的流速,提高过滤效率。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包括滤样池以及设置在滤样池池口的进样部分;滤样池呈芭蕉扇形设置,且滤样池的出液口设置在窄边侧壁,而滤样池的池底设置有导流区;进样部分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滤样池的池底在紧靠着宽边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每一个透气孔,均设置有一个导气槽,各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有气体聚集区;各导气槽能够与相应的透气孔贯通,同时各导气槽通过气体聚集区与导流区连通。作为上述进样腔的进一步改进,导流区在滤样池的池底,按照流体流向,至少分隔成两个流体能够相互连通的区域;在每一个导流区,均具有若干呈聚拢状分布的导流条,且处于流体流向前端的导流区中导流条的分布密度小于处于流体流向后端的导流区中导流条的分布密度。作为上述进样腔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滤样池的池底按照流体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区、第二导流区;所述的第一导流区所具有的导流条包括两类,分别为一级导流体、次级导流体;一级导流体、次级导流体均为棱条凸起,且一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次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而一级导流体的长度与次级导流体的长度一致;相邻的两条一级导流体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次级导流体;所述的第二导流区,在与一级导流体对应的位置处,均沿着一级导流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布置有一根导流条;第二导流区的导流条为棱条凸起,且第二导流区棱条凸起的横截面尺寸不大于一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作为上述进样腔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气槽具有三个;各导气槽紧靠着滤样池宽边侧壁的一端与进样部分所设置的三个透气孔一一对应贯通,而导气槽的另一端缺口设置,与气体聚集区贯通;第一导流区具有3条一级导流体,而第二导流区具有三条导流体;且第二导流区棱条凸起的横截面尺寸与一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本技术的另一个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芯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样腔、定量反应腔、混匀腔以及废液腔;所述进样腔包括滤样池以及设置在滤样池池口的进样部分;滤样池呈芭蕉扇形设置,且滤样池的出液口设置在窄边侧壁,而滤样池的池底设置有导流区;进样部分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滤样池的池底在紧靠着宽边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每一个透气孔,均设置有一个导气槽,各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有气体聚集区;各导气槽能够与相应的透气孔贯通,同时各导气槽通过气体聚集区与导流区连通。作为上述单指标微流控芯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片本体为三片式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上层芯片、中层芯片以及下层芯片;所述的定量反应腔,一端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另一端则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且定量反应腔分体设置为上、下两个部分,对应为上部反应腔、下部反应腔;其中:上部反应腔、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均设置于中层芯片的背面,而下部反应腔则设置于下层芯片的正面;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分别与上部反应腔连通。作为上述单指标微流控芯片的进一步改进,上部反应腔内设置有包被抗体;下部反应腔内设置有荧光标记抗体。作为上述单指标微流控芯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腔呈橄榄形,通过沿着流体流向布置的两个弧形壁面围合而成,且弧形壁面趋近于半圆体。作为上述单指标微流控芯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片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外接液路接口,分别为第一外接液路接口、第二外接液路接口;其中:第二外接液路接口,依次通过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a、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b与反应腔的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连通;第一外接液路接口依次经第一试剂输送微流道a、第一试剂输送微流道b后,与混匀腔的试剂输入微流道连通;混匀腔的试剂输出微流道通过第一试剂输送微流道c与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连通;所述的混匀腔的试剂输入微流道与第一试剂输送微流道a之间、混匀腔的试剂输出微流道与第一试剂输送微流道c之间、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a与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b之间均配置有防回流结构。作为上述单指标微流控芯片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a设置于下层芯片的正面,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b设置于中层芯片的背面;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a与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b之间的防回流结构为第二防回流结构,包括第二防回流结构的竖直流道a、第二防回流结构的竖直流道b以及第二防回流结构的防回流连接流道;第二防回流结构的防回流连接流道设置于上层芯片的背面,而第二防回流结构的竖直流道的两端均贯穿中层芯片设置;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a依次经第二防回流结构的竖直流道b、第二防回流结构的防回流连接流道、第二防回流结构的竖直流道a后,与第二试剂输送微流道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包括滤样池以及设置在滤样池池口的进样部分;滤样池呈芭蕉扇形设置,且滤样池的出液口设置在窄边侧壁,而滤样池的池底设置有导流区;进样部分设置有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样池的池底在紧靠着宽边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每一个透气孔,均设置有一个导气槽,各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有气体聚集区;/n各导气槽能够与相应的透气孔贯通,同时各导气槽通过气体聚集区与导流区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包括滤样池以及设置在滤样池池口的进样部分;滤样池呈芭蕉扇形设置,且滤样池的出液口设置在窄边侧壁,而滤样池的池底设置有导流区;进样部分设置有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样池的池底在紧靠着宽边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每一个透气孔,均设置有一个导气槽,各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有气体聚集区;
各导气槽能够与相应的透气孔贯通,同时各导气槽通过气体聚集区与导流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其特征在于,导流区在滤样池的池底,按照流体流向,至少分隔成两个流体能够相互连通的区域;在每一个导流区,均具有若干呈聚拢状分布的导流条,且处于流体流向前端的导流区中导流条的分布密度小于处于流体流向后端的导流区中导流条的分布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样池的池底按照流体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区、第二导流区;
所述的第一导流区所具有的导流条包括两类,分别为一级导流体、次级导流体;一级导流体、次级导流体均为棱条凸起,且一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次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而一级导流体的长度与次级导流体的长度一致;相邻的两条一级导流体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次级导流体;
所述的第二导流区,在与一级导流体对应的位置处,均沿着一级导流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布置有一根导流条;第二导流区的导流条为棱条凸起,且第二导流区棱条凸起的横截面尺寸不大于一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进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槽具有三个;
各导气槽紧靠着滤样池宽边侧壁的一端与进样部分所设置的三个透气孔一一对应贯通,而导气槽的另一端缺口设置,与气体聚集区贯通;
第一导流区具有3条一级导流体,而第二导流区具有三条导流体;且第二导流区棱条凸起的横截面尺寸与一级导流体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5.一种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芯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样腔、定量反应腔、混匀腔以及废液腔;所述进样腔包括滤样池以及设置在滤样池池口的进样部分;滤样池呈芭蕉扇形设置,且滤样池的出液口设置在窄边侧壁,而滤样池的池底设置有导流区;进样部分设置有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样池的池底在紧靠着宽边侧壁的位置处,对应于每一个透气孔,均设置有一个导气槽,各导气槽与导流区之间设置有气体聚集区;
各导气槽能够与相应的透气孔贯通,同时各导气槽通过气体聚集区与导流区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为三片式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上层芯片、中层芯片以及下层芯片;
所述的定量反应腔,一端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另一端则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且定量反应腔分体设置为上、下两个部分,对应为上部反应腔、下部反应腔;其中:
上部反应腔、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均设置于中层芯片的背面,而下部反应腔则设置于下层芯片的正面;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分别与上部反应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行尚杰弗瑞·陈于沛孙威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