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358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包括:加强肘板、外板、碳钢管、第一度涂塑层、第二度涂塑层和碳钢法兰,碳钢管还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第一涂塑层贴合于内管壁,第二涂塑层贴合于第一涂塑层;外板垂直套设于外管壁,且外板连接于碳钢管的一端,加强肘板连接于外板和外管壁,碳钢法兰套设于碳钢管的另一端;加强肘板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扇形通孔相邻于外板与碳钢管的连接处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本体材料均为普通钢质,可靠牢固,安全性能高,同时便于与船体外板采用全焊透焊接的施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材料简单,制作难度小,采购周期较短,且采购成本和制作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和海洋平台建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
技术介绍
目前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已建船舶、在建船舶或者未来建造船舶为达到环保要求,大部分都在船上安装脱硫系统。脱硫管道是一种运用在脱硫系统上一种输送管道,因为在脱硫系统中输送的具有酸碱物质的溶液因此,脱硫管道必须具有防腐、耐磨以及耐温等作用,以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脱硫之后的液体腐蚀性非常强,脱硫系统管道通常采用耐腐蚀性非常强的玻璃钢管。但是玻璃钢管不能跟船舶外板直接焊接,所以,脱硫系统的排舷外管只能采用其它型式的管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相关脱硫系统厂家和船厂采用了超级双向不锈钢管。然而,超级双向不锈钢管质量虽好,但是却有两个很明显的缺陷,一是超级双向不锈钢管非常昂贵,购买成本高,而是超级双向不锈钢管焊接工艺要求非常高,船厂基本不具备超级双向不锈钢管的焊接制作水平,通常是委外制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由于超级双向不锈钢价格昂贵和焊接工艺要求高从而购买成本和施工难度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包括:加强肘板、外板、碳钢管、第一度涂塑层、第二度涂塑层和碳钢法兰,所述碳钢管还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第一涂塑层贴合于所述内管壁,所述第二涂塑层贴合于所述第一涂塑层;所述外板垂直套设于所述外管壁,且所述外板连接于所述碳钢管的一端,所述加强肘板连接于所述外板和所述外管壁,所述碳钢法兰套设于所述碳钢管的另一端;所述加强肘板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所述扇形通孔相邻于所述外板与所述碳钢管的连接处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肘板焊接于所述外管壁,所述碳钢法兰焊接于所述碳钢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钢管焊接于所述外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度涂塑层和第二度涂塑层均采用纳塑钢重防腐涂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度涂塑层的厚度为0.140mm~0.150mm,所述第二度涂塑层的厚度为0.140mm~0.150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度涂塑层的厚度为0.150mm,所述第二度涂塑层的厚度为0.150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钢法兰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地排布于所述碳钢法兰。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钢管的管口设置有锥形口,且所述锥形口与所述碳钢法兰相邻设置。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包括:加强肘板、外板、碳钢管、第一度涂塑层、第二度涂塑层和碳钢法兰,碳钢管还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第一涂塑层贴合于内管壁,第二涂塑层贴合于第一涂塑层;外板垂直套设于外管壁,且外板连接于碳钢管的一端,加强肘板连接于外板和外管壁,碳钢法兰套设于碳钢管的另一端;加强肘板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扇形通孔相邻于外板与碳钢管的连接处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本体材料均为普通钢质,可靠牢固,安全性能高,同时便于与船体外板采用全焊透焊接的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制作材料简单,制作难度小,采购周期较短,且采购成本和制作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的示意图之一。图中:1、加强肘板;11、扇形孔;2、外板;3、碳钢管;31、内管壁;32、外管壁;33、锥形孔;4、第一涂塑层;5、第二涂塑层;6、碳钢法兰;6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包括:加强肘板1、外板2、碳钢管3、第一度涂塑层4、第二度涂塑层5和碳钢法兰6,碳钢管3还包括内管壁31和外管壁32;第一涂塑层4贴合于内管壁31,第二涂塑层5贴合于第一涂塑层4;外板2垂直套设于外管壁32,且外板2连接于碳钢管3的一端,加强肘板1连接于外板2和外管壁32,碳钢法兰6套设于碳钢管3的另一端;加强肘板1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11,扇形通孔11相邻于外板2与碳钢管3的连接处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本体材料均为普通钢质,可靠牢固,安全性能高,同时便于与船体外板采用全焊透焊接的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制作材料简单,制作难度小,采购周期较短,且采购成本和制作成本低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碳钢管3采用普通碳钢管,便于与船体外板采用全焊透处理的焊接工艺。作为优选方案,加强肘板1焊接于外管壁31,碳钢法兰6焊接于碳钢管3。作为优选方案,碳钢管3焊接于外板2。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度涂塑层4和第二度涂塑层5均采用纳塑钢重防腐涂料。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在一度涂塑层4和第二度涂塑层5均采用纳塑钢重防腐涂料,增加了耐腐蚀性,有效防止脱硫系统脱硫液体的腐蚀。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度涂塑层4的厚度为0.140mm~0.160mm,第二度涂塑层5的厚度为0.140mm~0.160mm。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度涂塑层4的厚度为0.150mm,第二度涂塑层5的厚度为0.150mm。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在碳钢管3内设置第一度涂塑层4和第二度涂塑层5,既能综合超级双相不锈钢可靠牢固和耐腐蚀的优点,同时有效的克服超级双向不锈钢价格昂贵和焊接工艺要求高的缺点,从而防止脱硫系统脱硫液体的强腐蚀,降低了采用成本和制作难度。作为优选方案,碳钢法兰6开设有多个通孔61,多个通孔61均匀地排布于碳钢法兰6。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碳钢法兰6开设有多个通孔61,保证了与舱外管件连接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方案,碳钢管3的管口设置有锥形口33,且锥形33口与碳钢法兰6相邻设置。需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碳钢管3的管口设置有锥形口33,便于碳钢法兰6的安装,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步骤:S01.按照脱硫系统的舷外排放管制作图,将加强肘板1、外板2、碳钢管3和碳钢法兰6制作完毕;S02.将脱硫系统的舷外排放管本体焊接在船体外板2上,(全焊透的焊接工艺),加强肘板焊接在外板内侧。S03.将碳钢管3内壁清除干净(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屑和油漆层等附着物),然后均匀的喷涂2度纳塑钢重防腐涂料。综上,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包括:加强肘板、外板、碳钢管、第一度涂塑层、第二度涂塑层和碳钢法兰,碳钢管还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第一涂塑层贴合于内管壁,第二涂塑层贴合于第一涂塑层;外板垂直套设于外管壁,且外板连接于碳钢管的一端,加强肘板连接于外板和外管壁,碳钢法兰套设于碳钢管的另一端;加强肘板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扇形通孔相邻于外板与碳钢管的连接处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本体材料均为普通钢质,可靠牢固,安全性能高,同时便于与船体外板采用全焊透焊接的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制作材料简单,制作难度小,采购周期较短,且采购成本和制作成本低廉。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肘板、外板、碳钢管、第一度涂塑层、第二度涂塑层和碳钢法兰,所述碳钢管还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第一涂塑层贴合于所述内管壁,所述第二涂塑层贴合于所述第一涂塑层;所述外板垂直套设于所述外管壁,且所述外板连接于所述碳钢管的一端,所述加强肘板连接于所述外板和所述外管壁,所述碳钢法兰套设于所述碳钢管的另一端;所述加强肘板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所述扇形通孔相邻于所述外板与所述碳钢管的连接处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肘板、外板、碳钢管、第一度涂塑层、第二度涂塑层和碳钢法兰,所述碳钢管还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第一涂塑层贴合于所述内管壁,所述第二涂塑层贴合于所述第一涂塑层;所述外板垂直套设于所述外管壁,且所述外板连接于所述碳钢管的一端,所述加强肘板连接于所述外板和所述外管壁,所述碳钢法兰套设于所述碳钢管的另一端;所述加强肘板上还开设有扇形通孔,所述扇形通孔相邻于所述外板与所述碳钢管的连接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肘板焊接于所述外管壁,所述碳钢法兰焊接于所述碳钢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系统排舷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钢管焊接于所述外板。


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福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