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及其顶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342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包括附墙连接件、附墙支座、油缸支架、液压油缸、支撑立柱以及施工集成平台,其中,附墙支座通过对应的附墙连接件可拆卸安装于混凝土墙体表面,附墙支座上安装有可自由翻转的支承钩爪,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支撑于其各自对应附墙支座的支承钩爪上,支撑立柱位于油缸支架上方,油缸支架上安装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支撑立柱连接以驱动其顶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的顶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体型轻便、安拆灵活,具备抗扭转能力、安全性可靠,具有较大承载能力,且可周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及其顶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及其顶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目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集成平台,主要有爬模施工平台和顶模施工集成平台两种,其中的顶模集成平台又分为少支点低位顶模集成平台和微凸顶模集成平台。爬模施工平台受制于支撑系统形式及支点附着位置等因素,很难实现大承载能力需求。低位顶模集成平台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但支撑系统构件尺寸庞大,必须根据各项目的结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很难做到多项目通用,经济性差;而且因其支点较少(一般为4~6个,必须布置在支撑梁两端有墙的位置),集成平台很容易出现空中抗扭转偏移,且没有防坠落设置,存在安全隐患。微凸顶模集成平台支撑位置布置相对灵活,但因其承力件必须作为模板的一部分,必须根据结构层高定制,制造加工工艺高,通用性也不理想;单套承力件重达2.5吨,跟随模板同时安装,安拆周转劳动强度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构件通用性强、安拆更灵活,具备抗扭转、防坠落性能且具有较大承载能力的支撑顶升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及其顶升方法,旨在使支撑顶升系统体型轻便,同时方便周转且具有较大承载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包括附墙连接件、附墙支座、油缸支架、液压油缸、支撑立柱以及施工集成平台,其中,所述附墙支座通过对应的附墙连接件可拆卸安装于混凝土墙体表面,附墙支座上安装有可自由翻转的支承钩爪,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支撑于其各自对应附墙支座的支承钩爪上,支撑立柱位于油缸支架上方,油缸支架上安装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支撑立柱连接以驱动其顶升。优选地,所述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靠近混凝土墙面一侧均设置有T形槽导轨,T形槽导轨包括与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侧面垂直设置的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垂直设置的限位板,限位板和支撑板组成T形结构,附墙支座上安装有与T形槽导轨适配的抗侧导向机构。优选地,所述抗侧导向机构包括内侧抗侧导向轮和外侧抗侧导向轮,外侧抗侧导向轮位于限位板内侧,内侧抗侧导向轮位于限位板外侧。优选地,所述附墙支座包括底板和两支撑耳板,两所述支撑耳板均固定于底板同一侧,两支承钩爪分别支承于两支撑耳板上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耳板包括固定于底板同一侧的外侧耳板和内侧耳板,支承钩爪的末端位于外侧耳板和内侧耳板之间,销轴穿过内侧耳板、支承钩爪和外侧耳板将三者连接,外侧耳板和内侧耳板上销轴孔与销轴采用间隙配合以保证支承钩爪可自由翻转。优选地,所述附墙支座还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两导向轮支架,两导向轮支架位于两内侧耳板之间,每一导向轮支架上均安装有一外侧抗侧导向轮。优选地,所述内侧抗侧导向轮包括上部抗侧导向轮和下部抗侧导向轮,上部抗侧导向轮和下部抗侧导向轮的销轴轴线平行设置,支承钩爪与支撑耳板的连接点位于上部抗侧导向轮和下部抗侧导向轮之间,上部抗侧导向轮的销轴穿过两导向轮支架且支承于两内侧耳板的安装孔上。优选地,两所述内侧耳板之间还连接有C型卡槽板以避免T型槽导轨与支承钩爪的销轴剐蹭,导轨立柱和油缸支架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承力棒以支承于支承钩爪上;所述支承钩爪的钩起部分为倾角向外的斜面,以引导支撑立柱承力棒顺利落位。优选地,所述液压油缸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顶舌、顶舌箱、限位机构、顶舌转向调节机构以及顶舌转向复位机构,顶舌与顶舌箱转动连接,顶舌的端部凸伸于顶舌箱外,限位机构安装于顶舌箱中以对顶舌顺、逆时针转动最大角度进行限定,限位机构包括位于顶舌背离支撑立柱一侧的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顶舌转向调节机构与顶舌连接以驱动其转动,顶舌转向调节机构连接有顶舌转向复位机构以实现其转动后进行自动复位;支撑立柱其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梯挡卡槽顶块,换向装置的顶舌顶住梯挡卡槽顶块以带动支撑立柱提升,液压油缸下方的换向装置固定于油缸支架上方,液压油缸上方的换向装置与支撑立柱固定,油缸支架挂设于附墙支座上。优选地,所述顶舌转向调节机构包括与顶舌固定连接的调向手柄;顶舌转向复位机构包括固定于顶舌箱上的导向滑杆、套于导向滑杆上的滑动套以及连接滑动套和顶舌转向调节机构的弹性件,导向滑杆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用于容纳滑动套的固定槽,滑动套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滑动套的锁紧螺栓,通过调节锁紧螺栓的拧入深度以控制滑动套的松紧程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的顶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N+1层的附墙支座后,控制液压油缸的活塞杆顶出,使支撑立柱向上移动,支撑立柱在上升过程中,支撑立柱的承力棒推动附墙支座的支承钩爪向靠近混凝土墙体一侧翻转腾出空间供支撑立柱上移;完成预设的顶升高度后,支撑立柱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自动回落,支撑立柱上的承力棒挂到N+1层附墙支座的支承钩爪上,集成平台上部荷载传递给附墙支座,附墙支座传递给附墙连接件,最后传递给混凝土墙体;支撑立柱落位后,回收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油缸支架提升一层,油缸支架自动回落挂于N层附墙支座上,油缸泄压,施工集成平台完成一个顶升过程。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提出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在施工集成平台顶升时,可实现支承钩爪相对支撑立柱的承力棒的自动翻转复位,同时,由于抗侧导向机构可始终夹持住支撑立柱上的T型槽导轨,无论是工作还是顶升状态均实现了抗侧导向功能。通过本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提高了施工集成平台的抗扭转能力,使平台具有多重安全冗余,可靠实用。另外,本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集合了爬模施工平台和顶模施工集成平台两种的优点,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同时其外型尺寸小,安拆更灵活,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1中附墙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1中附墙支座、混凝土墙体与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1在顶升前安装上一层附墙支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1在顶升支撑立柱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1在油缸支架回收完毕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1的构造原理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2的构造原理结构示意图;图8b为图8a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a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实施例3的构造原理结构示意图;图9b为图9a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c为图9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墙连接件、附墙支座、油缸支架、液压油缸、支撑立柱以及施工集成平台,其中,/n所述附墙支座通过对应的附墙连接件可拆卸安装于混凝土墙体表面,附墙支座上安装有可自由翻转的支承钩爪,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支撑于其各自对应附墙支座的支承钩爪上,支撑立柱位于油缸支架上方,油缸支架上安装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支撑立柱连接以驱动其顶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附墙连接件、附墙支座、油缸支架、液压油缸、支撑立柱以及施工集成平台,其中,
所述附墙支座通过对应的附墙连接件可拆卸安装于混凝土墙体表面,附墙支座上安装有可自由翻转的支承钩爪,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支撑于其各自对应附墙支座的支承钩爪上,支撑立柱位于油缸支架上方,油缸支架上安装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支撑立柱连接以驱动其顶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靠近混凝土墙面一侧均设置有T形槽导轨,T形槽导轨包括与支撑立柱和油缸支架靠近混凝土墙面的侧面垂直设置的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垂直设置的限位板,限位板和支撑板组成T形结构,附墙支座上安装有与T形槽导轨适配的抗侧导向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导向机构包括内侧抗侧导向轮和外侧抗侧导向轮,外侧抗侧导向轮位于限位板内侧,内侧抗侧导向轮位于限位板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支座包括底板和两支撑耳板,两所述支撑耳板均固定于底板同一侧,两支承钩爪分别支承于两支撑耳板上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耳板包括固定于底板同一侧的外侧耳板和内侧耳板,支承钩爪的末端位于外侧耳板和内侧耳板之间,销轴穿过内侧耳板、支承钩爪和外侧耳板将三者连接,外侧耳板和内侧耳板上销轴孔与销轴采用间隙配合以保证支承钩爪可自由翻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支座还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两导向轮支架,两导向轮支架位于两内侧耳板之间,每一导向轮支架上均安装有一外侧抗侧导向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抗侧导向轮包括上部抗侧导向轮和下部抗侧导向轮,上部抗侧导向轮和下部抗侧导向轮的销轴轴线平行设置,支承钩爪与支撑耳板的连接点位于上部抗侧导向轮和下部抗侧导向轮之间,上部抗侧导向轮的销轴穿过两导向轮支架且支承于两内侧耳板的安装孔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集成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王开强王磊李迪陈凯赵翼鸿朱磊磊王建春赵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