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41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它的操作长杆设置为可折叠的杆体,可折叠的杆体Ⅰ(1)与杆体Ⅱ(2)之间为可折叠连接,伸缩杆杆体Ⅰ(1)一端的吸风装置安装在杆体Ⅰ(1)的一端端头,吸风装置与杆体Ⅰ(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为可折叠连接,吸风装置的风筒组件包括进风筒(3)、导风筒(4)和出风筒(5),进风筒(3)内设有轴流风机(6),轴流风机(6)的进口与进风筒(3)的进风口(7)相对应,轴流风机(6)的出口与导风筒(4)的进口(8)相对应,导风筒(4)的出口(9)与出风筒(5)相对应,轴流风机(6)的开或关通过控制开关(11)的通断来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
本技术涉及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风力灭火器功能比较单一,只能远距离的进行吹风灭火操作,这样不但操作很不方便,而且灭火的效率比较低,无法伸入到火源的根部进行灭火,另外目前的灭火器携带不方便,需要采用很笨重的电机来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它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灭火效率。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它包括操作长杆,所述的操作长杆设置为可折叠的杆体,所述的可折叠的杆体包括杆体Ⅰ和杆体Ⅱ,杆体Ⅰ与杆体Ⅱ之间为可折叠连接,在伸缩杆的杆体Ⅰ一端上设有吸风装置,吸风装置安装在杆体Ⅰ的一端端头,吸风装置与杆体Ⅰ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杆体Ⅰ另一端与杆体Ⅱ的一端为可折叠连接,所述的吸风装置包括风筒组件,风筒组件的包括进风筒、导风筒和出风筒,在进风筒内设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进口与进风筒的进风口相对应,轴流风机的出口与导风筒的进口相对应,导风筒的出口与出风筒相对应,进风口通过轴流风机将空气吸入后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再经过轴流风机的整流后再通过轴流风机的出口处设有的导流罩导流后由依次经过导风筒和出风筒输出,所述的杆体Ⅱ的另一端设有轴流风机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安装在杆体Ⅱ的另一端的端头,控制开关设置为把手形状,控制开关的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Ⅰ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控制开关的另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Ⅱ依次穿过杆体Ⅱ和杆体Ⅰ后进入到风筒组件内与轴流风机的电机控制端连接,在螺旋连接线Ⅱ进入风筒组件的进口处设有电线压紧板,轴流风机的开或关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来控制。所述的风筒组件的进风筒、导风筒和出风筒连接后形成整体,进风筒设置为直筒Ⅰ,导风筒设置为锥形筒,出风筒设置为直筒Ⅱ,导风筒的一端与进风筒连接,导风筒的另一端与出风筒连接,轴流风机安装在进风筒内,导流罩的尾部设置在导风筒内。所述的轴流风机设有外壳,在外壳的前部设置为集流器,集流器与进风筒的进风口相对应,在外壳内设有轴流电机,轴流电机的转轴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叶轮和导叶,导叶设置为扭曲形导叶,在电机的后部设有导流罩,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后在轴流电机的叶轮旋转作用下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进,空气在采集器的采集收集下经过扭曲形导叶的作用下进行整流,再经过导流罩的导流作用下依次经过导风筒和出风筒排出风筒组件外。所述的进风筒的进风口的端面设置为斜面,在斜面处设有格栅。所述的导风筒的锥形表面为弧形过渡。所述的直流电源设置为锂电池。所述的杆体Ⅰ另一端与杆体Ⅱ的一端为可拆卸的折叠连接,在杆体Ⅰ另一端与杆体Ⅱ的一端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套,杆体Ⅱ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托板,杆体Ⅰ另一端插入杆体Ⅱ的一端后,杆体Ⅰ放置在托板上通过固定套与杆体Ⅱ固定连接,在固定套上部旋入定位螺栓,在固定套上通过定位螺栓将固定套位置固定。所述的杆体Ⅱ上安装有副把手,副把手与杆体Ⅱ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副把手与控制开关之间设有折弯托,折弯托设置为L型。所述的出风筒的外部连接有打火锹,打火锹一端与出风筒的出风口外部连接,打火锹的主体伸出风筒外。所述的杆体Ⅰ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杆与吸风装置为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有打火锹,这样可以灭火的同时清理灭火场地,消灭团火,防止出现复燃现象。2、本技术设有可折叠的杆体,这样可以将出风口直接伸到火源的根部,将火源直接吹灭,灭火效率高,而且可以折叠后便于携带。3、本技术的轴流风机设有外壳,在外壳的前部设置为集流器,集流器与进风筒的进风口相对应,在外壳内设有轴流电机,轴流电机的转轴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叶轮和导叶,导叶设置为扭曲形导叶,在电机的后部设有导流罩,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后在轴流电机的叶轮旋转作用下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进,空气在采集器的采集收集下经过扭曲形导叶的作用下进行整流,再经过导流罩的导流作用下依次经过导风筒和出风筒排出风筒组件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的吸风风机的吸风有效量,提高灭火的效率。4、本技术的电源采用直流电源,特别采用了锂电池,这样不但方便携带,不需要背着笨重的电机上山操作,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而且进入火场后可以立即使用,从而可实现及时灭火,准备的时间短,是的救火作业迅速展开,争分夺秒地进行救火作业,提高了救火的效率,而且电池可以携带多组,延长的使用时间,一组电池至少可以使用1-2小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和图2中,本技术提供了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它包括操作长杆,所述的操作长杆设置为可折叠的杆体,所述的可折叠的杆体包括杆体Ⅰ1和杆体Ⅱ2,杆体Ⅰ1与杆体Ⅱ2之间为可折叠连接,在伸缩杆的杆体Ⅰ1一端上设有吸风装置,吸风装置安装在杆体Ⅰ1的一端端头,吸风装置与杆体Ⅰ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为可折叠连接,所述的吸风装置包括风筒组件,风筒组件的包括进风筒3、导风筒4和出风筒5,在进风筒3内设有轴流风机6,轴流风机6的进口与进风筒3的进风口7相对应,轴流风机6的出口与导风筒4的进口8相对应,导风筒4的出口9与出风筒5相对应,进风口7通过轴流风机6将空气吸入后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再经过轴流风机6的整流后再通过轴流风机6的出口处设有的导流罩10导流后由依次经过导风筒4和出风筒5输出,所述的杆体Ⅱ2的另一端设有轴流风机6的控制开关11,控制开关11安装在杆体Ⅱ2的另一端的端头,控制开关11设置为把手形状,控制开关11的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Ⅰ13一端与直流电源12连接,控制开关11的另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Ⅱ14依次穿过杆体Ⅱ2和杆体Ⅰ1后进入到风筒组件内与轴流风机6的电机控制端连接,在螺旋连接线Ⅱ14进入风筒组件的进口处设有电线压紧板26,轴流风机6的开或关通过控制开关11的通断来控制。所述的风筒组件的进风筒3、导风筒4和出风筒5连接后形成整体,进风筒3设置为直筒Ⅰ,导风筒4设置为锥形筒,出风筒5设置为直筒Ⅱ,导风筒4的一端与进风筒3连接,导风筒4的另一端与出风筒5连接,轴流风机6安装在进风筒3内,导流罩10的尾部设置在导风筒4内,所述的轴流风机6设有外壳15,在外壳15的前部设置为集流器16,集流器16与进风筒3的进风口7相对应,在外壳15内设有轴流电机17,轴流电机17的转轴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叶轮18和导叶19,导叶19设置为扭曲形导叶,在电机17的后部设有导流罩10,空气从进风口7吸入后在轴流电机17的叶轮18旋转作用下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进,空气在采集器16的采集收集下经过扭曲形导叶的作用下进行整流,再经过导流罩10的导流作用下依次经过导风筒4和出风筒5排出风筒组件外,所述的进风筒3的进风口7的端面设置为斜面,在斜面处设有格栅,所述的导风筒4的锥形表面为弧形过渡,所述的直流电源12设置为锂电池,所述的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为可拆卸的折叠连接,在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的连接处设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其特征是它包括操作长杆,所述的操作长杆设置为可折叠的杆体,所述的可折叠的杆体包括杆体Ⅰ(1)和杆体Ⅱ(2),杆体Ⅰ(1)与杆体Ⅱ(2)之间为可折叠连接,在伸缩杆的杆体Ⅰ(1)一端上设有吸风装置,吸风装置安装在杆体Ⅰ(1)的一端端头,吸风装置与杆体Ⅰ(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为可折叠连接,所述的吸风装置包括风筒组件,风筒组件的包括进风筒(3)、导风筒(4)和出风筒(5),在进风筒(3)内设有轴流风机(6),轴流风机(6)的进口与进风筒(3)的进风口(7)相对应,轴流风机(6)的出口与导风筒(4)的进口(8)相对应,导风筒(4)的出口(9)与出风筒(5)相对应,进风口(7)通过轴流风机(6)将空气吸入后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再经过轴流风机(6)的整流后再通过轴流风机(6)的出口处设有的导流罩(10)导流后由依次经过导风筒(4)和出风筒(5)输出,所述的杆体Ⅱ(2)的另一端设有轴流风机(6)的控制开关(11),控制开关(11)安装在杆体Ⅱ(2)的另一端的端头,控制开关(11)设置为把手形状,控制开关(11)的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Ⅰ(13)一端与直流电源(12)连接,控制开关(11)的另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Ⅱ(14)依次穿过杆体Ⅱ(2)和杆体Ⅰ(1)后进入到风筒组件内与轴流风机(6)的电机控制端连接,在螺旋连接线Ⅱ(14)进入风筒组件的进口处设有电线压紧板(26),轴流风机(6)的开或关通过控制开关(11)的通断来控制,所述的风筒组件的进风筒(3)、导风筒(4)和出风筒(5)连接后形成整体,进风筒(3)设置为直筒Ⅰ,导风筒(4)设置为锥形筒,出风筒(5)设置为直筒Ⅱ,导风筒(4)的一端与进风筒(3)连接,导风筒(4)的另一端与出风筒(5)连接,轴流风机(6)安装在进风筒(3)内,导流罩(10)的尾部设置在导风筒(4)内,所述的轴流风机(6)设有外壳(15),在外壳(15)的前部设置为集流器(16),集流器(16)与进风筒(3)的进风口(7)相对应,在外壳(15)内设有轴流电机(17),轴流电机(17)的转轴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叶轮(18)和导叶(19),导叶(19)设置为扭曲形导叶,在电机(17)的后部设有导流罩(10),空气从进风口(7)吸入后在轴流电机(17)的叶轮(18)旋转作用下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进,空气在采集器的采集收集下经过扭曲形导叶的作用下进行整流,再经过导流罩(10)的导流作用下依次经过导风筒(4)和出风筒(5)排出风筒组件外,所述的进风筒(3)的进风口(7)的端面设置为斜面,在斜面处设有格栅,所述的导风筒(4)的锥形表面为弧形过渡,所述的直流电源(12)设置为锂电池,所述的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为可拆卸的折叠连接,在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套(21),杆体Ⅱ(2)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托板(20),杆体Ⅰ(1)另一端插入杆体Ⅱ(2)的一端后,杆体Ⅰ(1)放置在托板(20)上通过固定套(21)与杆体Ⅱ(2)固定连接,在固定套(21)上部旋入定位螺栓(22),在固定套(21)上通过定位螺栓(22)将固定套(21)位置固定,所述的杆体Ⅱ(2)上安装有副把手(23),副把手(23)与杆体Ⅱ(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副把手(23)与控制开关(11)之间设有折弯托(24),折弯托(24)设置为L型,所述的出风筒(5)的外部连接有打火锹(25),打火锹(25)一端与出风筒(5)的出风口外部连接,打火锹(25)的主体伸出风筒(5)外,所述的杆体Ⅰ(1)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杆(27)与吸风装置为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可折叠操作长杆的风力灭火器,其特征是它包括操作长杆,所述的操作长杆设置为可折叠的杆体,所述的可折叠的杆体包括杆体Ⅰ(1)和杆体Ⅱ(2),杆体Ⅰ(1)与杆体Ⅱ(2)之间为可折叠连接,在伸缩杆的杆体Ⅰ(1)一端上设有吸风装置,吸风装置安装在杆体Ⅰ(1)的一端端头,吸风装置与杆体Ⅰ(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杆体Ⅰ(1)另一端与杆体Ⅱ(2)的一端为可折叠连接,所述的吸风装置包括风筒组件,风筒组件的包括进风筒(3)、导风筒(4)和出风筒(5),在进风筒(3)内设有轴流风机(6),轴流风机(6)的进口与进风筒(3)的进风口(7)相对应,轴流风机(6)的出口与导风筒(4)的进口(8)相对应,导风筒(4)的出口(9)与出风筒(5)相对应,进风口(7)通过轴流风机(6)将空气吸入后产生动能负压将空气向前推,再经过轴流风机(6)的整流后再通过轴流风机(6)的出口处设有的导流罩(10)导流后由依次经过导风筒(4)和出风筒(5)输出,所述的杆体Ⅱ(2)的另一端设有轴流风机(6)的控制开关(11),控制开关(11)安装在杆体Ⅱ(2)的另一端的端头,控制开关(11)设置为把手形状,控制开关(11)的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Ⅰ(13)一端与直流电源(12)连接,控制开关(11)的另一端通过螺旋连接线Ⅱ(14)依次穿过杆体Ⅱ(2)和杆体Ⅰ(1)后进入到风筒组件内与轴流风机(6)的电机控制端连接,在螺旋连接线Ⅱ(14)进入风筒组件的进口处设有电线压紧板(26),轴流风机(6)的开或关通过控制开关(11)的通断来控制,所述的风筒组件的进风筒(3)、导风筒(4)和出风筒(5)连接后形成整体,进风筒(3)设置为直筒Ⅰ,导风筒(4)设置为锥形筒,出风筒(5)设置为直筒Ⅱ,导风筒(4)的一端与进风筒(3)连接,导风筒(4)的另一端与出风筒(5)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平邱平生张露陈忠加姜新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亦文农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