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水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41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水炮,其包括车架、竖直设置在车架上的转动基台、水平转动连接在转动基台上的转动套筒、竖向转动连接在转动套筒上的炮体和与炮体连通的通水管;所述车架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多根竖直固定在车板的下侧面上的支撑柱、转动支撑与每根支撑柱下端面上的支撑轮;所述消防水炮还包括滑动连接与多根支撑柱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下端抵接于地面时可将支撑轮支撑离开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消防水炮的移动支架进行设置,能够比较方便的对消防水炮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比较方便和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水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防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消防水炮。
技术介绍
消防水炮是将一定的压力以及一定量的水,通过能量转换,以较高的速度从炮头喷嘴内喷出,形成射流从而起到扑灭一定距离外的火灾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易燃易爆的石化企业、油罐区、机库船舶等场所以及火灾易发区。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5612912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消防水炮,其包括消防炮体、连接弯管、炮头以及移动底座,所述消防炮体、连接弯管和炮头依次连通,所述消防炮体固定在移动底座上,所述消防炮体设有水带接口,所述连接弯管可360度水平旋转的连接在所述消防炮体上,所述炮头可上下旋转连接在所述连接弯管上,所述移动底座的前端设有移动轮,后端设有脚架和推拉杆。在使用该消防水炮进行灭火时,将水源连通至水带接口处向消防水炮供水,将水喷出进行灭火,通过转动炮头能够对消防水炮喷水的方向以及角度进行调整,能够对不同的区域进行灭火,在对消防水炮进行移动时,通过推拉杆将消防水炮的一端抬起,然后拉动进行移动,可以看出在对消防水炮进行转移时,需要将其一端抬起,比较费力,在将其一端向上抬起的同时向前拉动,行走比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水炮,它通过对消防水炮的移动支架进行设置,能够比较方便的对消防水炮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比较方便和省力。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消防水炮,其包括车架、竖直设置在车架上的转动基台、水平转动连接在转动基台上的转动套筒、竖向转动连接在转动套筒上的炮体和与炮体连通的通水管;所述车架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多根竖直固定在车板的下侧面上的支撑柱、转动支撑与每根支撑柱下端面上的支撑轮;所述消防水炮还包括滑动连接与多根支撑柱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下端抵接于地面时可将支撑轮支撑离开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消防水炮的位置进行移动上,使支撑轮抵接于地面上,能够比较方便的推动消防水炮进行位置的转移,操作比较省力,在将其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之后,向下移动支撑件,使得支撑件的下端与地面抵接,将支撑轮向上升起,使之离开地面,通过支撑件对消防水炮进行支撑固定,在进行喷水的过程中消防水炮不容易出现移位的现象,固定的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包括水平设置且滑动连接于多根支撑柱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下侧面上且分别套设于多根支撑柱上的多个支撑套筒;所述支撑板和车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件进行升降的升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件控制支撑件进行升降,在进行转移,通过控制支撑件上升,使得支撑轮接触在地面上,能够比较方便的对其进行移动,然后控制支撑件下降,使得支撑套筒的下端面抵接与地面进行支撑固定,操作比较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套筒为喇叭状结构,其较小的端口朝上设置,固定在支撑板的下侧面上,其较大的端口朝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支撑套筒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在通过支撑套筒进行支撑时,能够增强其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件为多根液压缸,多根液压缸竖直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板和支撑板上,多根液压缸关于支撑板的中心对称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液压缸控制支撑件进行升降,控制比较方便,在将支撑件向下移动进行支撑后,能够保证其支撑的稳定性,在进行升降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其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基台为一个圆筒状结构,其侧面上设置有一个通水孔,所述通水管设置在转动基台中,其一端与通水孔连通;所述转动基台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外径小于转动基台的外径;所述挡环上套设有一个轴承,轴承内圈与挡环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转动套筒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套环,套环套设在轴承上,其与轴承外圈之间为过盈配合,套环的下端面与转动基台的上端面相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转动套筒时,其转动过程更加流畅,转动更加省力,将通水管设置在转动基台中,向上通水,在进行连接上,将水源接通至通水孔上,相较于从外侧向水炮通水的设置,在水炮转动过程中能够减少水管对水炮转动的影响,其转动过程更加流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套筒的上端面上竖向设置有两块立板,两块立板平行,炮体转动支撑于两块立板之间;所述炮体侧面上朝下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水管从转动套筒的上端面穿出,其上端连接有波纹软管,所述波纹软管与炮体下侧的通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炮体转动过程中,波纹软管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和弯曲,减少在炮体转动过程中容易对水管造成损坏的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炮体转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转动更加流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炮体下侧的通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下端面向外侧凸出设置有凸沿,所述安装环上套设有一个螺纹套环,所述螺纹套环内圈光滑,可在安装环上转动;所述波纹软管的上端口处连接有一个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内圈开口有螺纹,其与螺纹套环外侧的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炮体转动的过程中,下侧的波纹软管不会出现扭转,能够增强波纹软管与炮体之间连通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因为经常性的扭动而使得连接处出现漏水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炮体上远离其喷口的一端水平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呈环形;所述把手上竖向设置有两个握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比较方便的对炮体的角度进行调整,在转动炮体的过程中更加方便进行用力,比较容易对炮体的角度进行保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板上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呈U形;所述车板上一侧边沿的两端分别竖向设置有夹板,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两侧的夹板上;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夹板上与定位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定位孔中配合有定位杆,定位杆穿过定位孔和夹板上的通孔,对推杆进行定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加便于推动消防水炮进行移动,在移动到位置需要进行喷水时,将推杆转动至水平状态,在炮体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推杆与把手之间干涉的现象,操作空间更大,便于对炮体进行操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需要对消防水炮进行移动时,通过设置的支撑轮,能够比较方便的推动消防水炮进行转移,推动其移动比较省力,在对其进行固定时,通过液压缸能够拖动支撑件进行升降,使得支撑套筒的下端与地面抵接,将支撑轮支撑离开地面,通过支撑套筒对消防套筒进行支撑,比较稳定牢固,在喷水过程中不容易出现移位的现象,在将支撑套筒支撑起的过程操作比较方便;2.通过对炮体与波纹软管之间的连接进行设置,在转动炮体进行喷水灭火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波纹软管不出现扭转的现象,能够减少出现在转动炮体的过程中对水管造成损坏的现象,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消防水炮的示意图;图2是为了展示支撑件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图3是为了展示波纹软管和炮体之间连接关系所做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水炮,其包括车架(1)、竖直设置在车架(1)上的转动基台(2)、水平转动连接在转动基台(2)上的转动套筒(3)、竖向转动连接在转动套筒(3)上的炮体(4)和与炮体(4)连通的通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11)、多根竖直固定在车板(11)的下侧面上的支撑柱(12)、转动支撑与每根支撑柱(12)下端面上的支撑轮(13);所述消防水炮还包括滑动连接与多根支撑柱(12)上的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的下端抵接于地面时可将支撑轮(13)支撑离开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水炮,其包括车架(1)、竖直设置在车架(1)上的转动基台(2)、水平转动连接在转动基台(2)上的转动套筒(3)、竖向转动连接在转动套筒(3)上的炮体(4)和与炮体(4)连通的通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11)、多根竖直固定在车板(11)的下侧面上的支撑柱(12)、转动支撑与每根支撑柱(12)下端面上的支撑轮(13);所述消防水炮还包括滑动连接与多根支撑柱(12)上的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的下端抵接于地面时可将支撑轮(13)支撑离开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包括水平设置且滑动连接于多根支撑柱(12)的支撑板(61)、固定在支撑板(61)下侧面上且分别套设于多根支撑柱(12)上的多个支撑套筒(62);所述支撑板(61)和车板(1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件(6)进行升降的升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水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62)为喇叭状结构,其较小的端口朝上设置,固定在支撑板(61)的下侧面上,其较大的端口朝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水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为多根液压缸(7),多根液压缸(7)竖直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板(11)和支撑板(61)上,多根液压缸(7)关于支撑板(61)的中心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水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基台(2)为一个圆筒状结构,其侧面上设置有一个通水孔(21),所述通水管(5)设置在转动基台(2)中,其一端与通水孔(21)连通;所述转动基台(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挡环(22),所述挡环(22)的外径小于转动基台(2)的外径;所述挡环(22)上套设有一个轴承(23),轴承(23)内圈与挡环(22)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转动套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建华卢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京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