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陇东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338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包括支撑侧壁和主体支撑底,以及开设在支撑侧壁和主体支撑底之间的下水通道,支撑侧壁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合口,支撑侧壁通过卡合口卡合连接有漏水盖,漏水盖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且漏水孔贯穿漏水盖的内部,主体支撑底的内部开设有收集槽,从而便于下水通道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在主体支撑底的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槽,使得在收集槽的内部便于将漏水盖中漏进的垃圾和在下水通道中流动的垃圾进行收集,从而使得下水通道的排水效率不易受到影响,其次在收集槽的下表面设置有二级排水管道,使得收集槽在使用时不会出现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道路排水包括路面排水部和路边排水部,路面排水部从下至上依次为:基层、防水层、透水层,防水层上方设有路面排水沟槽;路边排水部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与路面排水部相邻的透水路沿石,以及透水路沿石下方的路边排水沟槽;透水路沿石包括:透水表层和透水强化层,透水表层中含有透水材料,透水强化层与透水表层内表面相邻接;透水强化层内具有空腔。道路排水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一般的道路排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便性,在道路排水时,路面上的垃圾和杂物易进入排水管道中,从而使得排水管道的排水效率受到影响,且在排水管道的清理过程中,难以对垃圾和杂物进行快速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具有便于排水垃圾收集和便于垃圾清理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包括支撑侧壁和主体支撑底,以及开设在支撑侧壁和主体支撑底之间的下水通道,支撑侧壁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合口,支撑侧壁通过卡合口卡合连接有漏水盖,漏水盖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且漏水孔贯穿漏水盖的内部,主体支撑底的内部开设有收集槽,且收集槽的内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下水通道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辅助斜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收集槽的内部放置有收集漏网,收集漏网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连接杆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辅助拉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收集漏网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块,连接杆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杆通过连接块与固定块进行旋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辅助滑轮,支撑侧壁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侧壁滑道,且连接杆通过若干个辅助滑轮与侧壁滑道进行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和辅助拉杆均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连接杆和辅助拉杆均以收集漏网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和收集漏网均为金属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收集漏网和连接杆的外表面均涂有主要成分为肌醇六磷酸酯的防锈涂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撑侧壁的上表面卡合有漏水盖,使得道路排水便于从漏水孔的内部进入下水通道中进行排放,并便于将漏水盖拿走,从而便于下水通道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在主体支撑底的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槽,使得在收集槽的内部便于将漏水盖中漏进的垃圾和在下水通道中流动的垃圾进行收集,从而使得下水通道的排水效率不易受到影响,其次在收集槽的下表面设置有二级排水管道,使得收集槽在使用时不会出现积水,且在收集槽的内部设置有收集漏网,并在收集漏网的内壁中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使得收集漏网便于对收集槽内部进入的垃圾进行收集,同时使得收集漏网内部收集的垃圾便于通过连接杆以及连接杆外表面的辅助拉杆进行拉出清理。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杆滑到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收集漏网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漏水盖;2、漏水孔;3、支撑侧壁;4、侧壁滑道;5、下水通道;6、辅助斜坡;7、主体支撑底;8、收集槽;9、收集漏网;10、连接杆;11、辅助滑轮;12、辅助拉杆;13、连接块;14、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包括支撑侧壁3和主体支撑底7,以及开设在支撑侧壁3和主体支撑底7之间的下水通道5,支撑侧壁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合口,支撑侧壁3通过卡合口卡合连接有漏水盖1,漏水盖1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2,且漏水孔2贯穿漏水盖1的内部,主体支撑底7的内部开设有收集槽8,且收集槽8的内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下水通道5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辅助斜坡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侧壁3的上表面卡合有漏水盖1,使得道路排水便于从漏水孔2的内部进入下水通道5中进行排放,并便于将漏水盖1拿走,从而便于下水通道5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在主体支撑底7的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槽8,使得在收集槽8的内部便于将漏水盖1中漏进的垃圾和在下水通道5中流动的垃圾进行收集,从而使得下水通道5的排水效率不易受到影响,其次在收集槽8的下表面设置有二级排水管道,使得收集槽8在使用时不会出现积水。具体的,收集槽8的内部放置有收集漏网9,收集漏网9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0,若干个连接杆10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辅助拉杆12,本实施例中且在收集槽8的内部设置有收集漏网9,并在收集漏网9的内壁中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10,使得收集漏网9便于对收集槽8内部进入的垃圾进行收集,同时使得收集漏网9内部收集的垃圾便于通过连接杆10以及连接杆10外表面的辅助拉杆12进行拉出清理。具体的,收集漏网9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块14,连接杆10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杆10通过连接块13与固定块14进行旋合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收集漏网9的内壁中设置有固定块14,并将连接杆10通过连接块13与固定块14进行旋合连接,使得收集漏网9在长时间使用后便于通过连接块13和固定块14进行拆除更换。具体的,连接杆10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辅助滑轮11,支撑侧壁3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侧壁滑道4,且连接杆10通过若干个辅助滑轮11与侧壁滑道4进行滑动连接。具体的,连接杆10和辅助拉杆12均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连接杆10和辅助拉杆12均以收集漏网9对称分布,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在两个连接杆10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拉杆12,使得辅助拉杆12便于将两个连接杆10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连接杆10便于滑动连接在侧壁滑道4的内壁中。具体的,连接杆10和收集漏网9均为金属构件。具体的,收集漏网9和连接杆10的外表面均涂有主要成分为肌醇六磷酸酯的防锈涂料。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支撑侧壁3的上表面卡合有漏水盖1,使得道路排水便于从漏水孔2的内部进入下水通道5中进行排放,并便于将漏水盖1拿走,从而便于下水通道5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在主体支撑底7的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槽8,使得在收集槽8的内部便于将漏水盖1中漏进的垃圾和在下水通道5中流动的垃圾进行收集,从而使得下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包括支撑侧壁(3)和主体支撑底(7),以及开设在支撑侧壁(3)和主体支撑底(7)之间的下水通道(5),其特征在于:支撑侧壁(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合口,支撑侧壁(3)通过卡合口卡合连接有漏水盖(1),漏水盖(1)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2),且漏水孔(2)贯穿漏水盖(1)的内部,主体支撑底(7)的内部开设有收集槽(8),且收集槽(8)的内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下水通道(5)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辅助斜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包括支撑侧壁(3)和主体支撑底(7),以及开设在支撑侧壁(3)和主体支撑底(7)之间的下水通道(5),其特征在于:支撑侧壁(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合口,支撑侧壁(3)通过卡合口卡合连接有漏水盖(1),漏水盖(1)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漏水孔(2),且漏水孔(2)贯穿漏水盖(1)的内部,主体支撑底(7)的内部开设有收集槽(8),且收集槽(8)的内壁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下水通道(5)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辅助斜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收集槽(8)的内部放置有收集漏网(9),收集漏网(9)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0),若干个连接杆(10)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辅助拉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生态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收集漏网(9)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固定块(14),连接杆(10)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萍张兴元闫铁成郭建博吴沛瑶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陇东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