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354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包括导管以及保护管套,导管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手柄、应力释放管、过度直管、介入导管近端、介入导管头端;保护管套包括直管管身部分和保护管头端部分,直管管身部分与保护管头端部分相连,介入导管头端从直管管身部分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且直管管身部分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卡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装保护管,能够保护导管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不会损坏,并保持头端形状不会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中应用于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包装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
技术介绍
在介入手术中,需要用导引导管来建立血管支撑通道,为了能够更好的在指定的位置定位的需求,一般导管的头端都设计成预先成型。而为了能够到达血管通道的更远端,比如眼动脉段,需要导管的远端(头端)具有更好的柔顺性,设计的形状通常是带有一定角度的弯头,这样保证医生在手术操作中能够更好的定位。目前市场上的对于这类产品的包装形式有直接用直的保护管包装把头端弯曲的部分露出来,这样并不利于保护产品。也有用吸塑的工艺做成的保护罩,上边有与头端形状一致的凹槽,把导管的头端保护起来,这样要求的尺寸精度比较高,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凹槽内径的尺寸比导管的外径大了保护罩容易脱落,凹槽内径的尺寸比导管的外径小了又容易导致导管变形。基于上述情况,目前在介入类导管头端保护的包装领域内还缺少这种既能够兼具操作方便,又能更好的保护导管头端形状的包装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操作不便,无法保护导管头端形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包括导管以及保护管套,所述导管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手柄、应力释放管、过度直管、介入导管近端、介入导管头端;所述保护管套包括直管管身部分和保护管头端部分,直管管身部分与保护管头端部分相连,介入导管头端从直管管身部分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且直管管身部分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卡紧固定。应力释放管与直管管身部分的连接简单便捷并且十分牢固。为了进一步解决无法保护导管头端形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如下:所述直管管身部分与保护管头端部分设为一体成型。保护管与保护头端的一体设计,使得运输时,保护管套在保护导管的过程中,即使产生颠簸也不会窜动或者磕坏。为了进一步解决无法保护导管头端形状以及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如下:所述保护管头端部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入到直管管身部分,保护管头端部分的内径小于直管管身部分外径。过盈配合的方式使得保护管头端部分与直管管身的连接更为紧密牢固,颠簸时不但不会窜动或者磕坏,而且还能方便拆卸。为了进一步解决无法保护导管头端形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如下:所述过度直管、介入导管近端的长度之和与直管管身部分长度相同。过度直管、介入导管近端的长度之和与直管管身部分的长度相同,使得介入导管头端恰好在保护管头端部分的腔内,从而保护头端形状不变形。为了进一步解决无法保护导管头端形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如下:所述保护管头端部分与介入导管头端均设有弧度,且弯曲形状以及弯曲角度完全相同。保持一致的弯曲形状与角度使得介入导管头端的形状在连接牢固的前提下,始终无法与保护管头端部分之间产生磕碰导致变形。为了进一步解决无法保护导管头端形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如下:所述介入导管头端延伸的弯曲部分的底端始终位于直管管身部分的内壁底端的上方。介入导管头端的延伸弯曲部分的底部限制,确保了介入导管头端在穿入直管管身部分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磕碰变形。所述保护管的材料设为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具体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等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健康无毒,且十分环保。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包装保护管,能够保护导管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不会损坏,并保持头端形状不会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式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式保护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保护管头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保护管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式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手柄1、应力释放管2、过度直管3、介入导管近端4、介入导管头端5、直管管身部分6、保护管头端部分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所述导管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手柄1、应力释放管2、过度直管3、介入导管近端4、介入导管头端5;保护管套包括直管管身部分6和保护管头端部分7,直管管身部分6与保护管头端部分7相连,介入导管头端5从直管管身部分6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7,且直管管身部分6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2卡紧固定;直管管身部分6与保护管头端部分7设为一体成型;保护管头端部分7与介入导管头端5均设有弧度,且弯曲形状以及弯曲角度完全相同;介入导管头端5延伸的弯曲部分的底端始终位于直管管身部分6的内壁底端的上方。如图4-6所示,所述导管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手柄1、应力释放管2、过度直管3、介入导管近端4、介入导管头端5;保护管套包括直管管身部分6和保护管头端部分7,直管管身部分6与保护管头端部分7相连,介入导管头端5从直管管身部分6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7,且直管管身部分6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2卡紧固定;保护管头端部分7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入到直管管身部分6;保护管头端部分7与介入导管头端5均设有弧度,且弯曲形状以及弯曲角度完全相同;介入导管头端5延伸的弯曲部分的底端始终位于直管管身部分6的内壁底端的上方。组装一体式的保护管时,握住导管的手柄1,将介入导管头端5从直管管身部分6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7,经过介入导管近端4、过度直管3至应力释放管2,且直管管身部分6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2卡紧固定。组装可拆卸式的保护管时,将直管管身部分6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保护管头端部分7相连,握住导管的手柄1,将介入导管头端5从直管管身部分6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7,经过介入导管近端4、过度直管3至应力释放管2,且直管管身部分6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2卡紧固定。本技术的包装保护管,能够保护导管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不会损坏,并保持头端形状不会变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包括导管以及保护管套,所述导管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手柄、应力释放管、过度直管、介入导管近端、介入导管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套包括直管管身部分和保护管头端部分,直管管身部分与保护管头端部分相连,介入导管头端从直管管身部分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且直管管身部分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卡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包括导管以及保护管套,所述导管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手柄、应力释放管、过度直管、介入导管近端、介入导管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套包括直管管身部分和保护管头端部分,直管管身部分与保护管头端部分相连,介入导管头端从直管管身部分穿入至保护管头端部分,且直管管身部分的前端与应力释放管卡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管身部分与保护管头端部分设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于保护介入类导管头端形状的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头端部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入到直管管身部分,保护管头端部分的内径小于直管管身部分外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静张一叶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