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315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包裹层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包裹层的两侧缝合连接,所述包裹层包括外层与内层,所述外层与内层的边缘处相缝合,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一端设有按压球,所述按压球与气囊之间通过输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气囊,按压球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在充气后膨胀对内层产生挤压从而对手臂形成固定作用,患儿的手臂难以从带体中脱离,起到固定作用,第一固定面、第二固定面在粘面和勾面的粘贴下将带体固定在患儿手臂上,绑定带将带体与病床绑定将患儿的手臂与病床连接,起到加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儿童在治疗中不可避免要碰到扎针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患儿在扎针时因为疼痛的刺激和恐惧,常出现剧烈躁动的现象,从而导致扎针失败,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破坏血管,增加患儿的痛苦,加重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扎针时患儿剧烈躁动需多人按压,增加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同时又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通过在外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气囊可以对患儿的手臂进行固定,气囊在充气过程中会对空腔内部进行填充,对内层进行挤压从而对患儿手臂进行限定使手臂难以脱离带体对手臂进行固定,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包裹层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包裹层的两侧缝合连接,所述包裹层包括外层与内层,所述外层与内层的边缘处相缝合,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一端设有按压球,所述按压球与气囊之间通过输气管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外层外部表面设有拉链,所述拉链位于外层中间且与外层缝合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拉链两侧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在外层表面。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固定面上设有粘面,所述第二固定面上设有勾面,所述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通过粘面与勾面粘接。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固定面外部表面上缝合有绑定带。进一步而言,所述输气管内部设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包裹层开设有出气孔且出气孔与气囊连通。进一步而言,所述内层内壁包裹缝合有活性炭布料。本技术有益效果:1、通过在外层外部表面开设有拉链实现在带体内部放置保温袋或者冰袋,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外层外部表面开设有通气孔加强面料的通气性;2、通过在外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气囊,按压球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在充气后膨胀对内层产生挤压从而对手臂形成固定作用,患儿的手臂难以从带体中脱离,起到固定作用,第一固定面、第二固定面在粘面和勾面的粘贴下将带体固定在患儿手臂上,绑定带将带体与病床绑定将患儿的手臂与病床连接,起到加固作用,活性炭布料便于汗液的散发,增加舒适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气囊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输气管内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活性炭布料示意图。图中标号:1、带体;2、包裹层;3、固定带;4、外层;5、内层;6、空腔;7、气囊;8、按压球;9、输气管;10、拉链;11、通气孔;12、第一固定面;13、第二固定面;14、粘面;15、勾面;16、绑定带;17、单向进气阀;18、出气孔;19、活性炭布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包括带体1,所述带体1包括包裹层2和固定带3,所述固定带3与包裹层2的两侧缝合连接,所述包裹层2包括外层4与内层5,所述外层4与内层5的边缘处相缝合,所述外层4与内层5之间形成空腔6,所述空腔6内部设有气囊7,所述气囊7一端设有按压球8,所述按压球8与气囊7之间通过输气管9连接,气囊7在充气后膨胀对内层5产生挤压从而对手臂形成固定作用,患儿的手臂难以从带体1中脱离,起到固定作用。更具体而言,所述外层4外部表面设有拉链10,所述拉链10位于外层4中间且与外层4缝合连接,通过在外层4外部表面开设有拉链10实现在带体1内部放置保温袋或者冰袋,增加患儿的舒适度,所述拉链10两侧设有通气孔11,所述通气孔11均匀分布在外层4表面,外层4外部表面开设有通气孔11加强面料的通气性,所述固定带3包括第一固定面12和第二固定面13,所述第一固定面12上设有粘面14,所述第二固定面13上设有勾面15,所述第一固定面12和第二固定面13通过粘面14与勾面15粘接,第一固定面12、第二固定面13在粘面14和勾面15的粘贴下将带体1固定在患儿手臂上,所述第二固定面13外部表面上缝合有绑定带16,绑定带16将带体1与病床绑定将患儿的手臂与病床连接,起到加固作用,所述输气管9内部设有单向进气阀17,所述包裹层2开设有出气孔18且出气孔18与气囊7连通,单向进气阀17避免气体出现回流的情况,使用完毕后利用出气孔18将气囊7内部的气体排出,所述内层5内壁包裹缝合有活性炭布料19,活性炭布料19便于汗液的散发,增加舒适度。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按压球8在挤压的过程中将气体通过单向机进气阀传递给气囊7,单向进气阀17避免气体出现回流的情况,气囊7内部充满气体产生膨胀对内层5进行挤压,从而对手臂产生束缚使患儿的手臂难以从带体1中挣脱,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本技术改进于: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包裹层2包裹在患儿手臂上,活性炭布料19与患儿皮肤接触,将第一固定面12、第二固定面13在粘面14和勾面15的粘贴下将带体1固定在患儿手臂上,将绑定带16与病床绑定连接,拉开拉链10根据需要可向内放置冰袋或者保温袋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对按压球8挤压,按压球8在挤压的过程中将气体通过单向进气阀17传递给气囊7,单向进气阀17避免气体出现回流的情况,气囊7内部充满气体产生膨胀对内层5进行挤压,从而对手臂产生束缚使患儿的手臂难以从带体1中挣脱,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扎针完毕后利用出气孔18对气囊7内部放气使气体排出。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包括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包括包裹层(2)和固定带(3),所述固定带(3)与包裹层(2)的两侧缝合连接,所述包裹层(2)包括外层(4)与内层(5),所述外层(4)与内层(5)的边缘处相缝合,所述外层(4)与内层(5)之间形成空腔(6),所述空腔(6)内部设有气囊(7),所述气囊(7)一端设有按压球(8),所述按压球(8)与气囊(7)之间通过输气管(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包括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包括包裹层(2)和固定带(3),所述固定带(3)与包裹层(2)的两侧缝合连接,所述包裹层(2)包括外层(4)与内层(5),所述外层(4)与内层(5)的边缘处相缝合,所述外层(4)与内层(5)之间形成空腔(6),所述空腔(6)内部设有气囊(7),所述气囊(7)一端设有按压球(8),所述按压球(8)与气囊(7)之间通过输气管(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4)外部表面设有拉链(10),所述拉链(10)位于外层(4)中间且与外层(4)缝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用肢体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10)两侧设有通气孔(11),所述通气孔(11)均匀分布在外层(4)表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举刘红瑞焦瑞南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