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29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该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包括防护器主体与注射管,所述防护器主体包括控流器与隔离器,所述控流器与隔离器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防护器主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流器的上下端均开设有针管插入孔,所述注射管贯穿控流器的上下端面设置的针管插入孔,所述注射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注射针头;该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将控流器与隔离器合并使用,不必在传统的输液器的基础上复杂改进,并且使用后直接折起隔离,方便了使用医师,也提高了回收人员的安全性,便于行业内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输液护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
技术介绍
一次性输液器是静脉输液中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一般由针头、针帽、软管、过滤器、调速器、滴管、穿刺器等部分连接组成。使用时需要先取下针帽后方可进行穿刺,由于针帽是单独的部件,一般直接遗弃。当病人输液完毕之后,为避免针头刺伤人,通常有如下两种处理方法:1、将针头插入滴管后整体丢入医疗废弃物桶,由于滴管材质比较厚,在插入过程中容易刺伤护理人员的手,且清洁人员在清理医疗废弃物桶时,容易将针头从滴管中再次拔出,可能引起输液器中的残余药液泄漏造成化学污染,暴露的针头会给清洁人员带来针刺伤的风险,不利于医院感染控制管理;2、将针头从输液器分离后放入单独的锐器盒,而锐器盒成本较高,且分离过程既增加工作量又增加针刺伤机率。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方便医师使用,也不能保证回收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器主体(1)与注射管(84),所述防护器主体(1)包括控流器(2)与隔离器(3),所述控流器(2)与隔离器(3)之间设置有隔离板(9),所述隔离板(9)与防护器主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流器(2)的上下端均开设有针管插入孔(21),所述注射管(84)贯穿控流器(2)的上下端面设置的针管插入孔(21),所述注射管(8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注射针头(8),所述注射针头(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射针体(83),所述注射针体(83)插入于隔离器(3)内隔离防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器主体(1)与注射管(84),所述防护器主体(1)包括控流器(2)与隔离器(3),所述控流器(2)与隔离器(3)之间设置有隔离板(9),所述隔离板(9)与防护器主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流器(2)的上下端均开设有针管插入孔(21),所述注射管(84)贯穿控流器(2)的上下端面设置的针管插入孔(21),所述注射管(8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注射针头(8),所述注射针头(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射针体(83),所述注射针体(83)插入于隔离器(3)内隔离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3)的外表面开设有针体防护槽(4)与针管卡槽(7),所述注射针头(8)与注射针体(83)插入于针体防护槽(4)内,所述注射管(84)卡入于针管卡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3)的外表面靠近下部固定安装有限制块(6),所述针管卡槽(7)开设于限制块(6)的外表面,所述针体防护槽(4)位于限制块(6)的上方,且针管卡槽(7)的宽度小于针体防护槽(4)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针刺伤、防血液传播的安全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3)的针体防护槽(4)内设置有针体防脱器(5),所述针体防脱器(5)防止注射针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元红姜小燕江润禾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