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26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包括:吸奶罩以及母乳采集器;吸奶罩呈喇叭状,其包括开口端和闭合端;开口端设有罩口,开口端设有置于吸奶罩的内腔的隔离膜;隔离膜呈中空,隔离膜分别与罩口和吸奶罩的内腔连通;母乳采集器包括母乳收集器和负压机;母乳收集器的内腔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吸奶罩的内腔且靠近开口端的位置和负压机连通;负压机通过第三管道与隔离膜的内腔且靠近开口端的位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奶装置可以适用于仰卧位的女性,避免了母乳不容易收集的问题,同时,母乳不会进入到隔离膜的内腔中,在取卸时可以避免了母乳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
技术介绍
吸奶装置用于收集母乳,一般由负压泵、三通吸取器以及贮奶瓶组成,其中,由三通吸取器的一端与与负压泵连通,以便在其中形成负压;另一端形成或固定有一个逐渐扩口的罩杯,该罩杯以吻合乳房形状的特点而制造,以便与乳房对接,将乳汁导入;同时,在再一端与贮奶瓶连接,使由负压导入的乳汁经贮奶瓶而收集起来。但是,对于不便于行动并处于仰卧位的女性,现有的吸奶装置在进行吸奶操作时,母乳会沉积在罩杯中,不便于母乳的收集,在取卸罩杯时,母乳不会完全收集,导致母乳的浪费,同时,罩杯口处会发生溢流,也造成母乳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以解决现有吸奶装置不便于仰卧为女性使用以及母乳在转移过程中会造成污染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包括:吸奶罩以及母乳采集器;吸奶罩呈喇叭状,其包括开口端和闭合端;开口端设有罩口,开口端设有置于吸奶罩的内腔的隔离膜;隔离膜呈中空,隔离膜分别与罩口和吸奶罩的内腔连通;母乳采集器包括母乳收集器和负压机;母乳收集器的内腔通过第一管道与吸奶罩的内腔且靠近开口端的位置连通,母乳收集器的内腔通过第二管道与负压机连通;负压机通过第三管道与隔离膜的内腔且靠近开口端的位置连通。本技术呈喇叭状的吸奶罩用于吸奶操作,隔离膜将吸奶罩的内腔分隔为两部分,即吸奶罩的内腔和隔离膜的内腔。隔离膜的内腔与负压机连接时,通过负压使隔离膜收缩,提供挤压力,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母乳直接流到吸奶罩的内腔中,吸奶装置用于仰卧位时,隔离膜与吸奶罩之间形成沟槽,母乳直接流入到沟槽中,最后通过第一管道流入到母乳收集器中,实现吸奶操作,同时,母乳不会进入到隔离膜的内腔中,在取卸时可以避免了母乳浪费的问题。此外,吸奶装置也可以用于坐卧位、侧卧位等姿势。进一步地,上述隔离膜呈中空并包括底端和顶端,底端与开口端连接,底端设有第一开口,顶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罩口和吸奶罩的内腔连通。由于隔离膜呈梯形,隔离膜的底端对应隔离膜截面积较大的一端,隔离膜的顶端对应隔离膜截面积较小的一端。隔离膜的内侧壁与乳房贴合,可以避免母乳回流。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尺寸大于罩口的开口尺寸。由于第一开口的开口尺寸大于罩口的开口尺寸,使得隔离膜的内侧壁与乳房贴合后,还具有一定空间,使得负压机能够使隔离膜的内腔产生负压,从而带动隔离膜收缩,进而挤压乳房。进一步地,上述隔离膜的内腔呈锥台形。进一步地,上述隔离膜的材质为硅胶。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单向阀。本技术在第一管道上设置的单向阀可以避免母乳的回流。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均为软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均为软管时,可以使吸奶装置适用于仰卧位、坐卧位、侧卧位等位姿,增加吸奶装置的应用场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吸奶罩的内腔设置隔离膜,将吸奶罩的内腔分为母乳挤压空间和母乳汇集空间,吸奶装置吸奶装置用于仰卧位时,隔离膜与吸奶罩之间形成沟槽,母乳直接流入到沟槽中,再流入母乳收集器中,避免了母乳不容易收集的问题,同时,母乳不会进入到隔离膜的内腔中,在取卸时可以避免了母乳浪费的问题,而且不会出现罩口处出现溢流的问题。此外,吸奶装置也可以用于坐卧位、侧卧位等姿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吸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吸奶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隔离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奶罩的母乳流向图;图5为本技术的母乳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吸奶罩;11-开口端;12-闭合端;13-罩口;14-隔离膜;15-底端;16-顶端;17-第一开口;18-第二开口;20-母乳采集器;21-软袋;22-负压机;23-内壁;24-外壁;25-空气腔;26-第一接头;27-第二接头;28-第三接头;29-密封帽;30-第一管道;31-单向阀;40-第二管道;50-第三管道;251-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请参照图1,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包括:吸奶罩10和母乳采集器20。母乳采集器20包括母乳收集器和负压机22,母乳收集器包括软袋21,软袋21分别通过第一管道30和第二管道40与吸奶罩10和负压机22连通,负压机22通过第三管道50与吸奶罩10连通。负压机22直接作用与吸奶罩10时,可以通过负压实现挤压操作,负压机22作用于软袋21时,软袋21中产生负压,使母乳从第一管道30自动进入软袋2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30、第二管道40以及第三管道50均为软管;第一管道30上设有单向阀31。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吸奶罩10可以采用常规吸奶罩,此时,负压机22仅通过第二管道40与软袋21连通,取消第三管道50;母乳收集器还可以为硬质瓶等。请参照图2和图3,吸奶罩10呈喇叭状,其包括开口端11和闭合端12。开口端11设有罩口13。吸奶罩10的内腔设有呈锥台形的隔离膜14,隔离膜14包括底端15和顶端16,底端15的截面直径大于顶端16的截面直径。隔离膜14呈中空,其内腔也成锥台形,并且隔离膜14内腔的形状与隔离膜14整体形状相对应。底端15设有第一开口17,顶端16设有第二开口18,第一开口17和第二开口18均与隔离膜14的内腔连通。底端15与开口端11连接,第一开口17与罩口13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开口17的开口尺寸大于罩口13的开口尺寸。请参照图4,吸奶罩10的侧壁与隔离膜14的侧壁形成的空间处,靠近开口端11的位置与第一管道30连通,用于母乳的流通。隔离膜14的内腔且靠近开口端11的位置与第三管道50连通,负压机22工作时,会使吸奶罩10的内腔产生负压,隔离膜14向中间收缩,从而产生挤压力,同时,隔离膜14收缩时,会使隔离膜14与人体接触更加紧密,避免母乳从隔离膜14的内腔中流出。请参照图5和图6,软袋21的侧壁分为两层,分别为内壁23和外壁24,内壁23和外壁24均由软质材料制成。内壁23与外壁24之间具有空气腔25,在空气腔25中设有多个连接件251,连接件251的两端分别与内壁23和外壁24连接,用于保持软袋21的整体性。软袋21上设有第一接头26和第二接头27,第一接头26和第二接头27的侧壁分别与内壁23和外壁24连接。第一接头26的一端与软袋21的内腔连通,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管道30连接。第二接头27的一端与软袋21的内腔连通,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二管道40连接。第一管道30和第二管道40分别从第一接头26和第二接头27上旋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奶罩(10)以及母乳采集器(20);/n所述吸奶罩(10)呈喇叭状,其包括开口端(11)和闭合端(12);所述开口端(11)设有罩口(13),所述开口端(11)设有置于所述吸奶罩(10)的内腔的隔离膜(14);所述隔离膜(14)呈中空,所述隔离膜(14)分别与所述罩口(13)和所述吸奶罩(10)的内腔连通;/n所述母乳采集器(20)包括母乳收集器和负压机(22);所述母乳收集器的内腔通过第一管道(30)与所述吸奶罩(10)的内腔且靠近所述开口端(11)的位置连通,所述母乳收集器的内腔通过第二管道(40)与所述负压机(22)连通;所述负压机(22)通过第三管道(50)与所述隔离膜(14)的内腔且靠近所述开口端(11)的位置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吸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奶罩(10)以及母乳采集器(20);
所述吸奶罩(10)呈喇叭状,其包括开口端(11)和闭合端(12);所述开口端(11)设有罩口(13),所述开口端(11)设有置于所述吸奶罩(10)的内腔的隔离膜(14);所述隔离膜(14)呈中空,所述隔离膜(14)分别与所述罩口(13)和所述吸奶罩(10)的内腔连通;
所述母乳采集器(20)包括母乳收集器和负压机(22);所述母乳收集器的内腔通过第一管道(30)与所述吸奶罩(10)的内腔且靠近所述开口端(11)的位置连通,所述母乳收集器的内腔通过第二管道(40)与所述负压机(22)连通;所述负压机(22)通过第三管道(50)与所述隔离膜(14)的内腔且靠近所述开口端(11)的位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14)呈中空并包括底端(15)和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斯奕梁琼华闵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