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25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其包括气囊、引流口、排气排液口、弹簧、气囊盖、调节阀、吊耳、软胶管、引流管和单向排气过滤阀;单向排气过滤阀包括三通管、防水透气膜、过滤块、单向阀;三通管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从第一通道由内往外,依次固定安装防水透气膜、过滤块、单向阀;第二通道与引流口连接,第三通道与调节阀连接,调节阀与引流管连接。该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结构简单,轻巧便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在方便排气的同时,有效防止液体溢出并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提高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使用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在抽取人体内液体的时候,常因引流管插入人体后引流管头的位置不易控制,导致在抽液的同时也抽出较多的气体,在抽出的液体没到达预期的量前,气囊已经被液体和气体一同充满,甚至是没抽出液体,气囊直接被抽出的气体充满,失去负压;现有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虽然有排气排液口,可以关闭调节阀、打开排气排液口,排出气体并闭合排气排液口后继续使用,重复此操作,直至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内充满液体。但是,因为医疗上所抽取的液体通常会释放出刺激性气体,并带有致病菌,而且现有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排气排液口无法阻挡液体的溢出,多次开合排气排液口进行排气操作,很容易导致吸引器内的液体溢出造成污染,而且工作效率低。通常,医护人员会选择在现有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未充满液体却失去负压的情况下更换新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以进行抽液治疗,消耗多个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才能完成理想状态下一个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就能完成的治疗效果,造成浪费。虽然现有的非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可以重复使用,减少浪费,但是非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体积大且笨重,不方便转移或携带,适用范围窄。为了便于排出气囊内气体,授权公告号为CN202538129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单向排气口的医用负压吸引器,但是该种负压吸引器在排气过程中任然无法防止液体意外渗出,也不能过滤刺激性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结构简单,轻巧便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在方便排气的同时,有效防止液体溢出并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提高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包括气囊、引流口、排气排液口、弹簧、气囊盖、调节阀、吊耳、软胶管、引流管和单向排气过滤阀,弹簧安装在气囊内,弹簧与气囊同轴,其两压缩端分别连接气囊底部和气囊盖内侧,引流口、吊耳、排气排液口依次固定安装在气囊盖上,气囊盖与气囊气密安装;单向排气过滤阀包括三通管、防水透气膜、过滤块、单向阀;三通管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从第一通道由内往外,依次固定安装防水透气膜、过滤块、单向阀;第二通道与引流口连接,第三通道与调节阀连接,调节阀与引流管连接。本技术对单向排气过滤阀的连接关系进行优化,进一步地,引流口通过软胶管与单向排气过滤阀可拆卸安装气密连接,单向排气过滤阀通过软胶管与调节阀可拆卸安装气密连接。本技术对过滤块的成分及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的地,过滤块为无纺布包裹的圆柱状活性炭。本技术对过滤块的成分及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的地,过滤块为圆柱块状硅藻泥。本技术对防水透气膜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进一步地,防水透气膜贴合在所述过滤块表面。本技术对防水透气膜的材质进行优化,进一步地,防水透气膜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本技术对三通管的形状进行优化,进一步地,三通管采为T型三通管,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垂直,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垂直。本技术对三通管的材料进行优化,进一步地,三通管采用聚丙烯材质。在本技术中,关闭调节阀,挤压气囊,即可通过单向排气过滤阀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排气完毕后松开气囊即可使用,单向排气过滤阀内的防水透气膜能够使气体排出的同时阻隔液体,防止液体外渗,过滤块能够过滤刺激性的气体,吸附致病菌。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排气简便,能有效防止液体外渗、过滤气体,医护人员可以放心进行排气操作,减少因频繁更换新器材而造成的浪费。2、又因减少了开合排气排液口的操作,能够大为缩减排气操作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单向排气过滤阀体积小,结构简单,耗材少,能够保证本技术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广泛的适用性和较低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单向排气过滤阀的剖面放大图。其中:1-单向排气过滤阀,11-三通管,111-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13-第三通道,12-防水透气膜,13-过滤块,14-单向阀,2-调节阀,3-软胶管,4-气囊,41-气囊盖,42-弹簧,5-引流口,6-吊耳,7-排气排液口,8-引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包括气囊4、引流口5、排气排液口7、弹簧42、气囊盖41、调节阀2、吊耳6、软胶管3、引流管8和单向排气过滤阀1,弹簧42安装在气囊4内,弹簧42与气囊4同轴,其两压缩端分别连接气囊4底部和气囊盖41内侧,引流口5、吊耳6、排气排液口7依次固定安装在气囊盖41上,气囊盖41与气囊4气密安装;单向排气过滤阀1包括三通管11、防水透气膜12、过滤块13、单向阀14;三通管11包括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3;从第一通道111由内往外,依次固定安装防水透气膜12、过滤块13、单向阀14;第二通道112与引流口5连接,第三通道113与调节阀2连接,调节阀2与引流管8连接;第一通道111的外径控制在20mm以内,壁厚控制在1-2mm之间,长度控制在30mm以内;第二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3的大小一致,外径均控制在10-15mm之间,壁厚均控制在1-2mm之间,长度均控制在10mm左右;过滤块13为圆柱状,其直径与第一通道111的内径匹配,其轴线与第一通道111轴线重合,胶合固定在第一通道111内,也可以对第一通道111相应部位局部熔融,黏连过滤块13后冷却固定;防水透气膜12为圆形薄片,其直径与第一通道111的内径匹配,其轴线与第一通道111轴线重合,胶合固定在第一通道111内,也可以对第一通道111相应部位局部熔融,黏连防水透气膜12后冷却固定;单向阀14不需要特别指定某型号,采用与第一通道111相匹配的常用国标型号即可。本技术在现有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向排气过滤阀1,单向排气过滤阀1安装在引流口5和调节阀2之间,单向排气过滤阀1中的单向阀14在非排气操作时,处于关闭状态,阻止外部气体进入气囊4,气囊4不会因单向排气过滤阀1的接入而漏气导致负压被消耗,调节阀2能够正常控制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包括气囊、引流口、排气排液口、弹簧、气囊盖、调节阀、吊耳、软胶管和引流管,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气囊内,所述弹簧与所述气囊同轴,其两压缩端分别连接所述气囊底部和所述气囊盖内侧,所述引流口、吊耳、排气排液口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囊盖上,所述气囊盖与所述气囊气密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排气过滤阀;所述单向排气过滤阀包括三通管、防水透气膜、过滤块、单向阀;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从所述第一通道由内往外,依次固定安装所述防水透气膜、所述过滤块、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引流口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调节阀连接,所述调节阀与所述引流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包括气囊、引流口、排气排液口、弹簧、气囊盖、调节阀、吊耳、软胶管和引流管,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气囊内,所述弹簧与所述气囊同轴,其两压缩端分别连接所述气囊底部和所述气囊盖内侧,所述引流口、吊耳、排气排液口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囊盖上,所述气囊盖与所述气囊气密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排气过滤阀;所述单向排气过滤阀包括三通管、防水透气膜、过滤块、单向阀;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从所述第一通道由内往外,依次固定安装所述防水透气膜、所述过滤块、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引流口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调节阀连接,所述调节阀与所述引流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排气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通过软胶管与所述单向排气过滤阀可拆卸安装气密连接,所述单向排气过滤阀通过软胶管与所述调节阀可拆卸安装气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桂腾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