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22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包括窗体,所述窗体前后两侧上部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气密门,所述气密门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下方设有把手,所述气密门和窗体之间设有密封条,密封条沿所述气密门边缘设置一周,所述窗体前端一侧设有杀菌开关,所述窗体内部上方、侧面、底面均安装有紫外线灯,所述窗体内腔底面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底座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密门与窗体上方铰接,避免气密门突出部上方堆积灰尘在气密门打开时进入窗体内部,传递物品表面均受到紫外线照射,保障了杀菌效果,提高了杀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
本技术涉及传递窗
,具体为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
技术介绍
传递窗是一种洁净室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把对洁净室的污染程度降低到最低程度,气密传递窗均采用机械压紧的方式保证气密性,即传递窗门板上安装有高弹性密封圈,使门与窗体之间形成密封带,传递窗双门采用互锁装置以避免不同区域直接连通造成交叉污染,传统的传递窗内腔顶部设置有紫外线灯进行杀菌,该种杀菌方式对内部物品不同位置杀菌能力不同,存在遗漏区域,且在紫外灯照射时如果向传递窗内放置物品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传递窗的气密门突出部和窗体不在同一平面上,气密门上方存在灰尘,在打开气密门时,灰尘容易进入传递窗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包括窗体,所述窗体前后两侧上部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气密门,所述气密门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下方设有把手,所述气密门和窗体之间设有密封条,密封条沿所述气密门边缘设置一周,所述窗体前端一侧设有杀菌开关,所述窗体内部上方安装有数量不少于4个的紫外线灯,所述窗体内部下方两侧拐角处各安装2个紫外线灯,所述窗体内腔底面对称开有两个凹槽,凹槽内安装有1个紫外线灯,所述窗体内腔底面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固定座、输出轴、第一锥形齿轮、轴承、连动轴、第二锥形齿轮、底座和旋转台,所述底座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远离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底座内部底面中心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有连动轴,所述连动轴上端延伸出固定座,所述连动轴上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台,所述连动轴位于固定座内部的轴身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所述底座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优选的,紫外线灯、电机和杀菌开关电性连接,前后两个所述气密门为电磁互锁气密门。优选的,所述旋转台为透明旋转台。优选的,所述窗体内腔底面的紫外线灯位于固定件两侧,窗体内腔底面的紫外线灯与旋转台的位置上下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气密门与窗体上方铰接,避免气密门突出部上方堆积灰尘在气密门打开时进入窗体内部,降低窗体内的灰尘污染物,窗体内上方、侧面、底面均设有紫外线灯,通过旋转台使传递物品表面均匀受到紫外线照射,提高了杀菌效率,旋转机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同时便于后期的拆卸检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位本使用新型旋转机构示意图。图中:1窗体、2铰接座、3气密门、4观察窗、5把手、6杀菌开关、7紫外线灯、8旋转机构、81电机、82固定座、83输出轴、84第一锥形齿轮、85轴承、86连动轴、87第二锥形齿轮、88底座、89旋转台、9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包括窗体1,所述窗体1前后两侧上部通过铰接座2转动连接有气密门3,所述气密门3上设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下方设有把手5,所述气密门3和窗体1之间设有密封条,密封条沿所述气密门3边缘设置一周,前后两侧气密门3为电磁互锁气密门,当一侧气密门3打开时,另一侧气密门3处于锁定状态,两侧气密门3不能同时开启避免不同洁净区直接连通,气密门3内侧边缘的密封条使气密门3关闭时能够保证窗体1内的气密性,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洁净区,气密门3打开时从下方打开,避免气密门3突出部上方堆积灰尘进入窗体1内部,所述窗体1前端一侧设有杀菌开关6,所述窗体1内部上方安装有数量不少于4个的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部下方两侧拐角处各安装1个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腔底面对称开有两个凹槽,凹槽内安装有2个紫外线灯7,由此传递物品的侧面和底面均能被紫外线7照射,所述窗体1内腔底面设有旋转机构8,旋转机构8包括电机81、固定座82、输出轴83、第一锥形齿轮84、轴承85、连动轴86、第二锥形齿轮87、底座88和旋转台89,电机81可以为奥隆牌型号JGB37-520空载转速12rpm微型直流减速电机,所述底座88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82,所述固定座82上放置有电机81,所述电机81一端连接有输出轴83,所述输出轴83远离电机8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84,所述底座88内部底面中心安装有轴承85,所述轴承85转动连接有连动轴86,所述连动轴86上端延伸出固定座82,所述连动轴86上端固定连接有透明的旋转台89,透明的旋转台89可以使传递物品底面被紫外线灯光照射,所述连动轴86位于固定座82内部的轴身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87,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7与第一锥形齿轮84啮合,紫外线灯7、电机81和杀菌开关6电性连接,当启动杀菌开关6时,紫外线灯和旋转机构8同时启动,电机8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84转动,与第一锥形齿轮84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87带动连动轴86转动,旋转台89转动使传递物品表面均匀的被紫外线灯光照射,对所传递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杀菌开关6由操作人员人为控制,避免放置物品时紫外线灯7处于开启状态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所述底座88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9,窗体1内腔底面的紫外线灯7位于固定件9两侧,窗体1内腔底面的紫外线灯7与旋转台89的位置上下对应,使底面紫外线灯7能够照射到传递物品底面,固定件9对底座88位置起到固定作用。工作原理:拉动把手5向上打开前侧气密门3,将物品放置在旋转台89上,关闭前侧气密门3,开启杀菌开关6,窗体1内部的紫外线灯7和旋转机构8同时启动,物品在旋转台89上做圆周运动,上方、侧面、底面的紫外线灯7对物品表面做杀菌消毒,消毒完成后关闭杀菌开关6紫外线灯7和旋转机构8停止工作,打开后气密门3拿出物品完成传递。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包括窗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前后两侧上部通过铰接座(2)转动连接有气密门(3),所述气密门(3)上设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下方设有把手(5),所述气密门(3)和窗体(1)之间设有密封条,密封条沿所述气密门(3)边缘设置一周,所述窗体(1)前端一侧设有杀菌开关(6),所述窗体(1)内部上方安装有数量不少于4个的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部下方两侧拐角处各安装1个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腔底面对称开有两个凹槽,凹槽内安装有2个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腔底面设有旋转机构(8),旋转机构(8)包括电机(81)、固定座(82)、输出轴(83)、第一锥形齿轮(84)、轴承(85)、连动轴(86)、第二锥形齿轮(87)、底座(88)和旋转台(89),所述底座(88)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82),所述固定座(82)上放置有电机(81),所述电机(81)一端连接有输出轴(83),所述输出轴(83)远离电机(8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84),所述底座(88)内部底面中心安装有轴承(85),所述轴承(85)转动连接有连动轴(86),所述连动轴(86)上端延伸出固定座(82),所述连动轴(86)上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台(89),所述连动轴(86)位于固定座(82)内部的轴身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87),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7)与第一锥形齿轮(84)啮合,所述底座(88)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安全型气密传递窗,包括窗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前后两侧上部通过铰接座(2)转动连接有气密门(3),所述气密门(3)上设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下方设有把手(5),所述气密门(3)和窗体(1)之间设有密封条,密封条沿所述气密门(3)边缘设置一周,所述窗体(1)前端一侧设有杀菌开关(6),所述窗体(1)内部上方安装有数量不少于4个的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部下方两侧拐角处各安装1个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腔底面对称开有两个凹槽,凹槽内安装有2个紫外线灯(7),所述窗体(1)内腔底面设有旋转机构(8),旋转机构(8)包括电机(81)、固定座(82)、输出轴(83)、第一锥形齿轮(84)、轴承(85)、连动轴(86)、第二锥形齿轮(87)、底座(88)和旋转台(89),所述底座(88)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82),所述固定座(82)上放置有电机(81),所述电机(81)一端连接有输出轴(83),所述输出轴(83)远离电机(81)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宗湧祁建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昌特净化工程有限公司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