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晨心专利>正文

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19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它包括具有双向穿刺头的穿刺管,在所述的穿刺管中设有贯穿的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管在两端均设有横档,从而构成由穿刺头‑横档‑持手段‑横档‑穿刺头组成的结构形式。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一是结构简单,制造材料单一,在制造和使用上成本均极为低廉,便于临床上推广应用;二是能使管道口径面积最大化,流速快,缩短了配液等待时间;三是操作简便顺手,能穿刺倒置一步就完成液体转移,简化了配液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配液全程与外界空气隔绝,能杜绝污染;五是不具有金属针头的锐利性,可杜绝针刺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各医院的液体配液中心和临床的护士需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为临床输液提供配液服务。目前,各医院的常用配液器均为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这种注射器,以配制固体药粉为例,其操作需要下述步骤:第一步,穿刺液体瓶吸取液体;第二步,穿刺药粉瓶注入液体;第三步,待药粉溶解后抽吸药液再注入液体瓶。可见,在配液过程中,需要多次穿刺才能完成药液的转移。因此,其操作过程复杂,效率低下,且易造成药液污染和导致针刺伤。在中国专利ZL201020139027.6、ZL201220097375.0和ZL201410480833.2公开的配液/药器中,记载的共同特征均是在一根具有双向穿刺头的穿刺管中,设有二条通道,一条用作液体通道,一条用作空气通道,用于在液体瓶/袋和药物/粉瓶之间来完成药液的交换转配。其区别特征在于:在ZL201020139027.6中,是通过二条通道的开口在端头相互错开,从而形成高差使其入口处于不同的压力水平上来实现配液的;在ZL201220097375.0中,是通过挤压软质液体袋/瓶产生的驱动力来实现配液的;在ZL201410480833.2中,是通过设置通气阀使所述管道与外界相通来实现配液的。为了验证上述方案的配液原理在实际使用中的合理性,本申请人通过3D打扫技术打出样品,经反复对比试验发现:其实在实际的配液过程中,当液体瓶/袋处于上方时,液体都会自然选择其中一条通道下流,底部药瓶中的气体则会通过另一条通道上涌;反转将药瓶朝上,当药瓶没有满装时,液体也会自然下流,当满装时,只要稍微晃动,就能使药液下流。究其原因,第一,不管是液体瓶还是液体袋,在装瓶/袋上都不是满装,均留有空间;第二,在实际配液操作的穿刺过程中,瓶/袋中的液体均会产生晃动。这样在一个由两条通道连通的常压封闭系统中,由于液体和空气的密度不同,两种介质之间存在压差,只要所述通道中的初始压力平衡被打破(晃动),则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通道寻求两个容器之间的系统平衡,也即液体会自然选择其中一条通道下流,底部气体则会通过另一条通道上涌。因此,在上述方案中,除所述的二条通道是必要特征外,其余均是非必要特征,从而导致在其结构上存在下列缺陷:一是其腰部(居中)的档片或者通气阀结构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在操作上既不顺手,也不便于发力,同时还不能精准把控穿刺深度,从而导致操作上的低效;二是持手时容易造成穿刺管端的污染,进而导致药液的污染;三是结构复杂,不能有效的降低其制造和使用成本。故至今未能得到推广使用。在中国专利ZL201521068039.3、ZL201420816622.7、ZL201520699911.8和ZL201520840407.5中,公开了有别于上述结构的配液/药器。但所有这些方案都是基于上述配液原理的设计,因此,在结构上也存在上述缺陷,而且在ZL201520699911.8中,所述的T字型多头穿刺结构不符合流体力学特性,还存在液体流动缓慢或不畅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顺手、方便高效和能杜绝污染的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它包括具有双向穿刺头的穿刺管,在所述的穿刺管中设有贯穿的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管在两端均设有横档,从而构成由穿刺头-横档-持手段-横档-穿刺头组成的结构形式。这样,在配液操作时,所述的横档-持手段-横档便构成持手部分,一是所述的横档在结构上扁平,人手自然抓握持手段时,手指刚好抵触其上,在所述持手段的配合下,持感舒适,穿刺省力,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二是所述横档设定了穿刺头的穿刺深度和瓶袋/瓶之间的距离,操作时既不需刻意把控穿刺深度,又不致瓶袋/瓶之间距离过近而影响操作,因而操作顺手、方便和快速,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三是所述横档在操作时不需刻意就能阻隔手指碰触到穿刺头,避免了所述污染;四是精简了结构,能降低其制造和使用成本。故实现了上述目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加大流速,提高配液速度,本技术推荐所述贯穿的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在其所述穿刺管的横切面上共用一根隔断板,使其管道口形为D字型结构。这样,便使所述穿刺管的横切面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最大化了所述通道的口径面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区分使用,本技术推荐所述的穿刺管在其两端的穿刺头有长、短之分,长端穿刺头用于穿刺液体瓶/袋,短端穿刺头用于穿刺药物/粉瓶;进一步,为了使药液流淌转移干净彻底,本技术推荐至少在其所述短端穿刺头的通道根部开设有侧向通孔,该侧向通孔距所述横档的距离以参考瓶盖的厚度为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配液的效率,本技术推荐所述的穿刺管在其一端设有两个穿刺头,且与另一端的穿刺头构成Y字形构型。这样,一方面,在有两个穿刺头的一端,便能同时穿刺两个药瓶配液;另一方面,由于该Y字形构型,一是其中所述的通道符合流体力学特性,二是Y字形的边管也持手方便,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因此,既能提高配液效率,又不影响操作的方便性和顺手性。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一是结构简单,制造材料单一,在制造和使用上成本均极为低廉,便于临床上推广应用;二是能使管道口径面积最大化,流速快,缩短了配液等待时间;三是操作简便顺手,能穿刺倒置一步就完成液体转移,简化了配液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配液全程与外界空气隔绝,能杜绝污染;五是不具有金属针头的锐利性,可杜绝针刺伤。附图说明:本技术下面将通过附图(实施例)给予详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穿刺管横切面剖示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仅为了举例,给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可以看出,这种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它包括具有双向穿刺头的穿刺管1,在所述的穿刺管1中设有贯穿的药液通道2和空气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管1在两端均设有横档4,从而构成由穿刺头-横档4-持手段5-横档4-穿刺头组成的结构形式。作为本技术的附加特征,为了区分使用,所述的穿刺管1在其两端的穿刺头有长、短之分,长端穿刺头6用于穿刺液体瓶/袋,短端穿刺头7用于穿刺药物/粉瓶,并至少在其所述短端穿刺头7的通道根部开设有侧向通孔8,该侧向通孔8距所述横档4的距离以参考瓶盖的厚度为准。参照图2,仅为了举例,给出了本技术所述穿刺管1的一种具体管形。可以看出,作为本技术的附加特征,所述贯穿的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在其所述穿刺管的横切面上共用一根隔断板9,从而使通道管口构成D字型结构。这样,便使所述穿刺管的横切面得到了充分利用,最大化了所述通道的管口面积,从而加大了流速,提高了配液速度。参照图3,仅为了举例,给出了本技术另一种具体结构。可以看出,这种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它包括具有双向穿刺头的穿刺管,在所述的穿刺管中设有贯穿的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管在两端均设有横档,从而构成由穿刺头-横档-持手段-横档-穿刺头组成的结构形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4 CN 2018113496253;20181114 CN 2018218679131.一种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它包括具有双向穿刺头的穿刺管,在所述的穿刺管中设有贯穿的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管在两端均设有横档,从而构成由穿刺头-横档-持手段-横档-穿刺头组成的结构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的药液通道和空气通道在其所述穿刺管的横切面上共用一根隔断板,从而使通道管口构成D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晨心
申请(专利权)人:罗晨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