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赤峰市医院专利>正文

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06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床板、第一液压推杆、第一U型块、第二U型块、连接杆和第一转轴的配合作用,达到了启动第一液压推杆带动床板的一侧升降的效果,实现了对躺在护理床上的病人进行翻身的功能,便于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护理的效率;通过背板、第二液压推杆、第一U型块、第二U型块、第一转轴和连接杆的配合,达到了启动第二液压推杆带动背板的一侧倾斜升降的效果,实现了对病人的背部进行倾斜支撑的功能;通过固定框、支撑板和支撑杆的配合作用,达到了多个支撑板之间存在一定缝隙的效果,实现了提高该床板透气性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护理床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护理床主要功能一般为供病人平躺于其上,当需对护理床上昏迷不醒或行动不便的病人进行一些特殊护理如背部按摩或擦身时,由于病人自身不具备行动力而无法主动完成翻身,此时则需医护人员亲自帮助其翻身,而现在医院的医护人员主要以女生为主,女生的力气较小,因此对病人的整个翻身过程既费时费力,又降低了整体的医疗效率,且在翻身过程中易由于翻身过猛而对病人造成一些伤害,不利于其治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壁上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床板和一个可转动的背板,两个所述床板对称设置,所述框架的底部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液压推杆和一个第二液压推杆,所述第一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和第二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块,所述床板靠近框架的一侧底部和背板靠近框架的一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块,所述第一U型块的内侧壁和第二U型块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两个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连接杆连接。优选地,所述床板包括呈C字设置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端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壁通过多个呈平行设置的支撑板与支撑杆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底部与第二U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框架的内侧壁和连接板的外侧壁均通过第二转轴分别与固定框的两端连接。优选地,所述背板的一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转轴与框架的内侧壁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框架底部的多个支脚,多个所述支脚呈2*2设置。优选地,所述框架靠近背板的一端顶部安装有床头板。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床板、第一液压推杆、第一U型块、第二U型块、连接杆和第一转轴的配合作用,达到了启动第一液压推杆带动床板的一侧升降的效果,实现了对躺在护理床上的病人进行翻身的功能,便于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护理的效率;2、通过背板、第二液压推杆、第一U型块、第二U型块、第一转轴和连接杆的配合,达到了启动第二液压推杆带动背板的一侧倾斜升降的效果,实现了对病人的背部进行倾斜支撑的功能;3、通过固定框、支撑板和支撑杆的配合作用,达到了多个支撑板之间存在一定缝隙的效果,实现了提高该床板透气性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中第一U型块、第二U型块、第一转轴、连接杆和第二液压推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中连接杆、第一转轴、第二U型块和床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连接板;3、第一转轴;4、床板;41、支撑板;42、固定框;43、支撑杆;5、第一U型块;6、第一液压推杆;7、第二转轴;8、背板;9、床头板;10、围栏;11、支脚;12、固定板;13、第二液压推杆;14、第二U型块;15、第三转轴;16、连接杆;17、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床板4和一个可转动的背板8,两个床板4对称设置,床板4包括呈C字设置的固定框42,固定框42的两端通过支撑杆43连接,固定框42的内侧壁通过多个呈平行设置的支撑板41与支撑杆43连接,固定框42的底部与第二U型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床板4由固定框42、支撑杆43和多个支撑板41组成,多个支撑板41平行设置,且支撑板41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作用是保持床板4的透气性,避免病人的身体上出现压疮。其中,框架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框架1的内侧壁和连接板2的外侧壁均通过第二转轴7分别与固定框42的两端连接,便于启动第一液压推杆6调节床板4的靠近框架1的一侧上升,便于对躺在护理床上的病人进行翻身。其中,背板8的一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转轴15与框架1的内侧壁连接,便于启动第二液压推杆13带动背板8远离床板4的一侧上升,便于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其中,两个床板4对称设置,框架1的底部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固定板12,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框架1底部的多个支脚11,多个支脚11呈2*2设置,支脚11的作用是便于支撑框架1,同时对固定板12进行固定,便于固定板12支撑第一液压推杆6和第二液压推杆13。其中,固定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液压推杆6和一个第二液压推杆13,第一液压推杆6的输出端和第二液压推杆1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块5,床板4靠近框架1的一侧底部和背板8靠近框架1的一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块14,第一U型块5的内侧壁和第二U型块14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两个对应的第一转轴3通过连接杆16连接,框架1靠近背板8的一端顶部安装有床头板9,床头板9上安装有控制器17,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7、控制器17的供电技术、控制器17控制第一液压推杆6的技术、控制器17控制第二液压推杆13的技术、第一液压推杆6的供电技术、第二液压推杆13的供电技术、第一液压推杆6和第二液压推杆13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叙述,控制器17的作用是控制第一液压推杆6和第二液压推杆13的运转;当需要对病人进行翻身时,根据需要启动对应的第一液压推杆6,第一液压推杆6启动带动第一U型块5往框架1的方向运动,连接杆16的倾斜角度越来越大,因此,床板4的倾斜角度越来越大,便于对病人进行翻身;当需要对病人的腰部进行支撑时,启动第二液压推杆13,第二液压推杆13带动第一U型块5往远离床板4的方向运动,便于调节背板8的倾斜角度,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其中,框架1的两侧顶部均安装有围栏10,围栏10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病人从护理床上掉落。本技术中,当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翻身时,根据需要操作控制器17,控制对应的的第一液压推杆6启动,第一液压推杆6启动带动第一U型块5往框架1的方向运动,连接杆16的倾斜角度越来越大,因此,床板4的倾斜角度越来越大,然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稍微的辅助翻身即可,翻身完毕后,控制对应的第一液压推杆6进行复位,达到了床板4的位置恢复水平状态;当需要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支撑时,操作控制器17控制的第二液压推杆13启动,第二液压推杆13带动第一U型块5往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床板(4)和一个可转动的背板(8),两个所述床板(4)对称设置,所述框架(1)的底部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液压推杆(6)和一个第二液压推杆(13),所述第一液压推杆(6)的输出端和第二液压推杆(1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块(5),所述床板(4)靠近框架(1)的一侧底部和背板(8)靠近框架(1)的一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块(14),所述第一U型块(5)的内侧壁和第二U型块(14)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两个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3)通过连接杆(1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床板(4)和一个可转动的背板(8),两个所述床板(4)对称设置,所述框架(1)的底部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液压推杆(6)和一个第二液压推杆(13),所述第一液压推杆(6)的输出端和第二液压推杆(1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块(5),所述床板(4)靠近框架(1)的一侧底部和背板(8)靠近框架(1)的一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块(14),所述第一U型块(5)的内侧壁和第二U型块(14)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两个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3)通过连接杆(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4)包括呈C字设置的固定框(42),所述固定框(42)的两端通过支撑杆(43)连接,所述固定框(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刘源王淑杰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市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