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跖趾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90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第一跖趾固定机构,包括融合板和锁接件;该融合板包括一体相连的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连接部;前固定部具有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后固定部设有与第一趾骨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融合板中轴线向两侧弯曲形成拱形,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端,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的边缘具有由上方向下方渐进增大的楔形面;且前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后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趾骨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包括至少设置于拱形脊部的正定位孔和一个设置于拱形侧部的侧定位孔,所述前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和所述后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侧;所述锁接件适配正定位孔和侧定位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跖趾固定机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第一跖趾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拇外翻截骨矫形手术旨在矫正人体的第一跖骨和第一趾骨之间的外翻或畸形。在完成截骨矫形之后,需要通过融合板互相固定连接,形成统一整体,以保证第一跖骨和第一趾骨的正常功能。由于第一跖骨和第一趾骨均属于较小的骨骼,融合板的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如不能设置足够的固定,可能会造成融合板偏移等问题。如融合板的体积过大,也会给安装使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第一跖趾固定机构,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相连,保证用最简单合理的结构实现第一跖骨和第一趾骨的融合,且保证了合理的强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跖趾固定机构,包括融合板和锁接件;该融合板包括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连接部,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一体相连;所述前固定部具有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后固定部设有与第一趾骨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融合板中轴线向两侧弯曲形成拱形,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端,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的边缘具有由上方向下方渐进增大的楔形面;且前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后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趾骨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包括至少设置于拱形脊部的正定位孔和一个设置于拱形侧部的侧定位孔,所述前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和所述后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侧;所述锁接件适配正定位孔和侧定位孔。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前固定部的定位孔包括至少二个,并分布于前固定部的二侧。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后固定部的定位孔包括至少二个,并分布于后固定部的二侧。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孔为螺纹孔或无螺纹孔或两用孔。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螺纹孔或两用孔采用二线螺纹或三线螺纹。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定位孔适配M2.0、M2.4、M2.7、M3.0、M3.5或M4.0的螺钉。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融合板采用钛合金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融合板的表面为高精度抛光的弧面。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锁接件包括螺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融合板分为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连接部,前固定部具有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的内弧面,后固定部设有与第一趾骨相匹配的内弧面,融合板中轴线向两侧弯曲形成拱形,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端,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的边缘具有由上方向下方渐进增大的楔形面;且前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后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趾骨的外形相匹配;且,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都包括设置于拱形脊部的正定位孔和设置于拱形侧部的侧定位孔,因此拱形结构保证融合板的强度,并分别在拱形脊部设正定位孔,在拱形侧部设侧定位孔,形成约束力,保证定位的稳定,能保证合理的连接强度。2、外表面采用高精度抛光处理,及周缘弧面设计,降低了内植物对软组织的激惹。3、可适配多种型号的螺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型。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第一跖趾固定机构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A-A);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的定位孔局部剖视图(D-D);图6是本技术的定位孔局部剖视图(F-F);图7是本技术的定位孔局部剖视图(G-G)图8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第一跖趾固定机构,该融合板包括前固定部1、后固定部2和连接部3,前固定部1和后固定部2通过连接部3一体相连;所述前固定部1具有与第一跖骨4的外形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后固定部2设有与第一趾骨5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前固定部1和后固定部2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孔11、21,对应前固定部1的定位孔为第一定位孔11,对应后固定部2的定位孔为第二定位孔。该融合板的背曲范围为5°~18°,外偏范围在3°~18°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孔11共三个,并如图中三角形结构分布。所述第二定位孔21共四个,且其中三个成三角形分布。三角形结构的定位孔,可增加固定强度。所述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21为螺纹孔或无螺纹孔或两用孔。在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21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可选用螺纹孔或两用孔,该两用孔为二个圆缺孔互相连通,其中一个圆缺孔设有螺纹孔,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圆缺孔进行配合。所述螺纹孔或两用孔采用二线螺纹或三线螺纹。所述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21适配M2.0、M2.4、M2.7、M3.0、M3.5或M4.0的螺钉。所述融合板采用钛合金材料。所述融合板的表面为高精度抛光的弧面。该表面处理方式可降低内植物对软组织的激惹。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第一跖趾固定机构,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第一跖趾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板和锁接件;该融合板包括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连接部,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一体相连;所述前固定部具有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后固定部设有与第一趾骨相匹配的内弧面;/n所述融合板中轴线向两侧弯曲形成拱形,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端,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的边缘具有由上方向下方渐进增大的楔形面;且前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后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趾骨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包括至少设置于拱形脊部的正定位孔和一个设置于拱形侧部的侧定位孔,所述前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和所述后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侧;/n所述锁接件适配正定位孔和侧定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第一跖趾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板和锁接件;该融合板包括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连接部,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一体相连;所述前固定部具有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的内弧面,所述后固定部设有与第一趾骨相匹配的内弧面;
所述融合板中轴线向两侧弯曲形成拱形,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端,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的边缘具有由上方向下方渐进增大的楔形面;且前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跖骨的外形相匹配,后固定部的底面与第一趾骨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包括至少设置于拱形脊部的正定位孔和一个设置于拱形侧部的侧定位孔,所述前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和所述后固定部的侧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侧;
所述锁接件适配正定位孔和侧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跖趾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部的定位孔包括至少二个,并分布于前固定部的二侧。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崇兵吴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