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特别是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reactivebarrier,PRB)是一种将溶解的污染物从污水体中去除的钝性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流行的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具有持续原位处理多种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安装施工方便、性价比较高等优点。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740824U公开了本申请人的技术专利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修复结构,该结构为沿河流分布的一组与河水水流垂直的墙式结构,所述的墙式结构内依据处理污染物种类的不同填充的反应填料;在所述的墙式结构表面种植有净水植物。该结构适用于河流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的水源区受污染水体修复,如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集中开采井井群、输水管渠的地下水排入区等。其对河流、均质含水层、非均质含水层中单一或复合污染物均适用。在进行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过程中,需要在相应的河段设立围堰,抽干围堰内的水,清除围堰内的部分污泥,然后在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立围栏,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格状的壳体和填充在所述的壳体内的PRB填充物;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与其它壳体相互拼接形成堆砌在水中或者污泥中的可渗透反应墙的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格状的壳体和填充在所述的壳体内的PRB填充物;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与其它壳体相互拼接形成堆砌在水中或者污泥中的可渗透反应墙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呈六面体状,长为200~500mm,宽为50~150mm,高为200~500mm,长和宽以及这和宽形成的面上形成与其它壳体的相应面拼接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不锈钢材料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