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799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引导管,引导管为中通结构,引导管外侧壁设有导气槽;引导管两端分别设有弹性球囊和吸盘;弹性球囊为类橄榄球状,具体而言,为两端细中间粗的长条形结构;弹性球囊的外径L1大于引导管外径;吸盘通过弹性件连接于引导管,吸盘靠近引导管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管的一端外径;弹性件为中通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引导管和吸盘密封连接。有益效果是:与心电图吸盘独立设置,无需对心电图吸盘进行改造,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心电图吸盘上进行加装辅助,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中心辅助加固,结合心电图吸盘自身的吸力,具有更好的吸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心电图用具
,尤其涉及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用具。
技术介绍
医院临床中经常使用心电图机吸球作为心电图监测用具,通过心电图机吸球的吸盘部分吸附在人体上(如图4中)。由于该吸盘为刚性金属材质,形变能力差,又受限于变形球囊的吸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吸附效果,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脱落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如CN208905636U中公开的技术,其通过在半球形的吸盘增设一个柔软的环形橡胶带以提高吸附能力,为了不影响导电能力,其又增设了导电盘、导电弹簧。CN208905636U中公开的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吸附能力,使得心电图吸盘能够更好的吸附在人体皮肤上,但是,其也造成了心电图吸盘的结构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增加,不能够在目前已经大面积使用的心电图吸盘基础上进行加固辅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较好的对心电图吸盘进行辅助固定,不便于拆卸,不能适用多种型号心电图吸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两端分别设有弹性球囊和吸盘;所述弹性球囊为类橄榄球状,所述弹性球囊中部的外径L1大于所述引导件外径;所述吸盘通过弹性件连接于引导件,所述吸盘靠近引导件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的一端外径。一种方式,所述引导件为中通结构;所述弹性件为中通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引导件和吸盘连接。<br>一种方式,所述弹性件为管型,其远离吸盘的一端连接于引导件的侧壁。一种方式,所述吸盘通过连接部与弹性件连接。一种方式,所述连接部为中通结构,所述连接部外径与所述引导件内径匹配。一种方式,所述吸盘外径大于所述引导件内径,所述引导件外侧壁设有导气槽。一种方式,所述引导件与所述弹性球囊可拆卸式连接。一种方式,所述弹性球囊设有螺纹部,通过螺纹部与引导件连接。一种方式,所述引导件长度与所述心电图吸盘深度L3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与心电图吸盘独立能拆分,无需对心电图吸盘进行改造,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心电图吸盘上进行加装辅助,降低了生产成本;2.通过中心辅助加固,结合心电图吸盘自身的吸力,具有更好的吸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心电图吸盘、球囊结构示意图;图4为心电图吸盘、球囊一种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弹性球囊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0弹性球囊,11螺纹部,20引导件,21导气槽,30吸盘,31弹性件,32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中所示,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引导件20,所述引导件20两端分别设有弹性球囊10和吸盘30;所述弹性球囊10的最大外径L1大于所述引导件20外径;所述弹性球囊10为类橄榄球状,弹性球囊10自中部至两端外径逐渐减小,弹性球囊10整体呈长条状,其被挤压后更容易穿过心电图吸盘的气孔,形成如图5中的位置关系。所述吸盘30通过弹性件31连接于引导件20,所述吸盘3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所述弹性球囊1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L2大于心电图吸盘气孔内径。一种实施例中:当心电图吸盘气孔孔径较大时,所述引导件20为中通结构,所述引导件20外侧壁设有导气槽21;所述导气槽21连通所述引导件20两端部,导气槽21的作用是,在如图5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心电图球囊也能使得心电图吸盘形成负压,即当引导件20设置在心电图吸盘气孔中时,能够保证心电图球囊和心电图吸盘能够保持相互连通,形成气道。弹性球囊10外侧壁也设置有较多通气槽。一种方式为弹性球囊10和引导件20固定连接,使用时让弹性球囊10从气孔穿过,当弹性球囊10穿过气孔后,弹性球囊10失去外力挤压,逐渐恢复,当弹性球囊10恢复后,弹性球囊10外径大于心电图吸盘的气孔内径;另一种方式为弹性球囊10和引导件20可拆卸式连接,使用时让引导件20穿过气孔后与弹性球囊10连接;在这种方式中,弹性球囊10可以采用图7中方式,其连接端为螺纹部11,通过螺纹部与引导件20旋接;所述吸盘30通过弹性件31连接于引导件20,所述吸盘3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吸盘30的外径大于心电图吸盘气孔的内径,一定程度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引导件20自靠近弹性球囊10的一端至靠近吸盘30的一端外径逐渐增大;引导件20远离弹性球囊10的一端外径大于心电图吸盘气孔内径。所述弹性件31为中通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引导件20和吸盘30密封连接,弹性件31使得引导件20和吸盘30弹性连接;所述弹性件31为管型,其远离吸盘30的一端连接于引导件20的内侧壁,弹性件31一端的外边缘均相应的连接在引导件20内侧壁;所述吸盘30通过连接部32与弹性件31连接。所述连接部32为中通结构,所述连接部32外径与所述引导件20内径匹配。当弹性件31设置完成后,自连接部32至引导件20形成一个中通的类管型结构,该类管型结构的侧壁未设有透气孔,从而保证该类管体仅有两端可以通气,避免中部漏气;所述吸盘30外径大于所述引导件20内径;所述连接部32能在所述引导件20中移动;连接部32位于引导件20中移动,一定程度实现了限位功能。结合图3中所示内容,所述引导件20长度与所述心电图吸盘深度L3相匹配,引导件20的长度略小于心电图吸盘深度L3,从而使得使用时弹性件31能够被拉伸形变,从而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使用方式为:将图3中所示心电图吸盘和心电图吸盘球囊连接安装程图4中所示结构;将弹性球囊10压扁,然后将弹性球囊10从吸盘气孔下部至上部穿过,弹性球囊10穿过后恢复形状,从而使得弹性球囊10能够保持在心电图吸盘球囊中;在使用时,通过挤压心电图吸盘球囊、挤压过程也能将弹性球囊10进行挤压,将心电图吸盘和吸盘30放置在人体皮肤上,松开后,电图吸盘球囊和弹性球囊10回复,从而形成负压,将装置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如图5中,当吸盘30吸在人体皮肤上时,由于引导件20长短略小于L3,所以弹性件31被拉伸,随着弹性件沿着引导件20长度方向拉伸;由于吸盘30和弹性球囊10位置规定,弹性件31的弹力就在吸盘和弹性球囊10之间形成了牵扯力,给予心电图吸盘一个下压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置的牢固度。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心电图吸盘气孔孔径较小时,引导件31采用外径较细的方式(比如引导线),能够保证其从气孔穿过,引导件31穿过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件(20),/n所述引导件(20)两端分别设有弹性球囊(10)和吸盘(30);/n所述弹性球囊(10)为类橄榄球状,所述弹性球囊(10)中部的外径L1大于所述引导件(20)外径;/n所述吸盘(30)通过弹性件(31)连接于引导件(20),所述吸盘(3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件(20),
所述引导件(20)两端分别设有弹性球囊(10)和吸盘(30);
所述弹性球囊(10)为类橄榄球状,所述弹性球囊(10)中部的外径L1大于所述引导件(20)外径;
所述吸盘(30)通过弹性件(31)连接于引导件(20),所述吸盘(30)靠近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小于其远离引导件(20)的一端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20)为中通结构;所述弹性件(31)为中通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引导件(20)和吸盘(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1)为管型,其远离吸盘(30)的一端连接于引导件(20)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电图吸盘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莉夏图灵夏杨金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