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咽喉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77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咽喉针,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装置和咽喉针,连接装置下端与连接软管连接,上端与咽喉针连接,通过安装在光源喉镜上,并使得咽喉针伴随光源喉镜进入咽喉内,或用镊子夹住操作瓣,将咽喉针送入咽喉内,通过调整软管使得咽喉针的角度位于需要治疗的角度,方便了咽喉针进入咽喉内,同时也方便了医生对咽喉不同位置进行治疗,医生再通过软管上的刻度对咽喉针进入咽喉注射位置深度进行把控,使医护人员可以灵活操作,不仅方便了注射,还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合于的需求,以给咽喉注射,适合咽喉治疗注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咽喉针
本技术涉及咽喉注射治疗
,具体的涉及一种改进型咽喉针。
技术介绍
生理上指喉咙,包括咽、食管上部、喉及气管的通向胃和肺的通道,颈的前方上部紧接面颊的部分,也用以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咽喉是进行饮食、呼吸、发声音的器官,咽喉上连口鼻,下通肺胃,是连接口腔和肺胃的通路,又为经脉循行的要冲,故健康的咽喉对于我们显得是那么的重要,然而它也是会受病毒感染的,也会发炎的,因此需要治疗。咽喉治疗一般是在直达喉镜的明视下,用加强针(钢针)头直接药物注射,而咽喉部位深,可操作范围小,腔内曲折,且现有钢针一般为直的或针头部位弯曲,直的在治疗咽喉疾病时可操作深度相对较小,针头部位弯曲的不易放入咽喉且不能调整角度,再加上钢针上无长度标识,使得医生对咽喉治疗时对治疗深度把控的不是很理想,从而给医生的操作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调整角度和有长度标识的改进型咽喉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咽喉针,通过安装在光源喉镜上,并伴随光源喉镜进入咽喉内,或用镊子夹住操作瓣,将咽喉针送入咽喉内,在咽喉内进行注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合于咽喉注射的需求,也适合咽喉治疗注射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进型咽喉针,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装置和咽喉针,其中连接装置下端与连接软管连接,上端与咽喉针连接;所述连接软管设有注射接头、软管和连接头,其中软管上设有20个刻度,每个刻度间隔为1cm,软管的左端与注射接头连接,右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上接口、操作瓣和下接口,其中上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左端,下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右端,操作瓣位于连接装置的下侧,连接头固定在下接口内;所述咽喉针为一体化、一次性使用咽喉针。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软管为一体化、一次性使用连接软管,注射接头可与注射器接头相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整体呈圆柱状,操作瓣上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改进型咽喉针为一体化、一次性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改进型咽喉针,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装置和咽喉针,连接装置下端与连接软管连接,上端与咽喉针连接,其中软管上设有20个刻度,每个刻度间隔为1cm,软管的左端与注射接头连接,右端设有连接头,上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上端,下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下端,操作瓣位于连接装置的左侧,连接头固定在下接口上,注射接头与注射器接头相接,操作瓣设有防滑纹,连接好后,若咽喉患病处相对较深时,改进型咽喉针由光源喉镜协助使用,在光源喉镜的明视下,将咽喉针送入咽喉需要治疗的地方,再将装有药物的注射器与注射接头相接,医生再通过软管上的刻度对咽喉针进入咽喉注射位置深度进行把控,将咽喉针送入咽喉,通过调整软管使得咽喉针的角度位于需要治疗的角度,实现对患病位置进行注射,若咽喉患病处相对较浅时,将装有药物的注射器直接与下接口相接,用镊子夹住操作瓣,将咽喉针送入咽喉需要治疗的地方,实现对患病位置进行注射,其结构设计合理,以给咽喉注射治疗,适合咽喉治疗注射推广应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种改进型咽喉针,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装置和咽喉针,连接装置下端与连接软管连接,上端与咽喉针连接,通过安装在光源喉镜上,并使得咽喉针伴随光源喉镜进入咽喉内,或用镊子夹住操作瓣,将咽喉针送入咽喉内,通过调整软管使得咽喉针的角度位于需要治疗的角度,方便了咽喉针进入咽喉内,同时也方便了医生对咽喉不同位置进行治疗,医生再通过软管上的刻度对咽喉针进入咽喉注射位置深度进行把控,使医护人员可以灵活操作,不仅方便了注射,还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合于的需求,以给咽喉注射,适合咽喉治疗注射推广应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改进型咽喉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咽喉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软管上的刻度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连接软管,101-注射接头,102-软管,103-连接头,2-连接装置,201-上接口,202-操作瓣,203-下接口,3-咽喉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改进型咽喉针,包括连接软管1、连接装置2和咽喉针3,其中连接装置2下端与连接软管1连接,上端与咽喉针3连接;所述连接软管1设有注射接头101、软管102和连接头103,其中软管102上设有20个刻度,每个刻度间隔为1cm,软管102的左端与注射接头101连接,右端设有连接头103;所述连接装置2设有上接口201、操作瓣202和下接口203,其中上接口201位于连接装置2的左端,下接口203位于连接装置2的右端,操作瓣202位于连接装置2的下侧,连接头103固定在下接口203内;所述咽喉针3为一体化、一次性使用咽喉针。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软管1为一体化、一次性使用连接软管,注射接头101可与注射器接头相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2整体呈圆柱状,操作瓣202上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型咽喉针为一体化、一次性使用。本技术的具体应用为:本技术改进型咽喉针,包括连接软管1、连接装置2和咽喉针3,连接装置2下端与连接软管1连接,上端与咽喉针3连接,其中软管102上设有20个刻度,每个刻度间隔为1cm,软管102的左端与注射接头101连接,右端设有连接头103,上接口201位于连接装置2的上端,下接口203位于连接装置2的下端,操作瓣202位于连接装置2的左侧,连接头103固定在下接口203上,注射接头101与注射器接头相接,操作瓣202设有防滑纹,连接好后,若咽喉患病处相对较深时,改进型咽喉针由光源喉镜协助使用,在光源喉镜的明视下,将咽喉针3送入咽喉需要治疗的地方,再将装有药物的注射器与注射接头101相接,医生再通过软管102上的刻度对咽喉针3进入咽喉注射位置深度进行把控,将咽喉针3送入咽喉,通过调整软管102使得咽喉针3的角度位于需要治疗的角度,实现对患病位置进行注射,若咽喉患病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咽喉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装置和咽喉针,其中连接装置下端与连接软管连接,上端与咽喉针连接;/n所述连接软管设有注射接头、软管和连接头,其中软管上设有20个刻度,每个刻度间隔为1cm,软管的左端与注射接头连接,右端设有连接头;/n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上接口、操作瓣和下接口,其中上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左端,下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右端,操作瓣位于连接装置的下侧,连接头固定在下接口内;/n所述咽喉针为一体化、一次性使用咽喉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咽喉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装置和咽喉针,其中连接装置下端与连接软管连接,上端与咽喉针连接;
所述连接软管设有注射接头、软管和连接头,其中软管上设有20个刻度,每个刻度间隔为1cm,软管的左端与注射接头连接,右端设有连接头;
所述连接装置设有上接口、操作瓣和下接口,其中上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左端,下接口位于连接装置的右端,操作瓣位于连接装置的下侧,连接头固定在下接口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宁杨波段静燕张艳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保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