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77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除雾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及壳体,控制模块设于壳体内,该内窥镜除雾装置还包括管体、感应器、加热器和供电电池;管体开口端设于壳体外,管体一侧部设于壳体内;感应器设于管体外侧;控制模块分别与感应器、加热器、供电电池电性连接;感应器、加热器及供电电池均设于壳体内;加热器设于管体一侧部旁侧;所述管体用于插入内窥镜;所述感应器用于检测管体的安装位置;所述加热器用于对管体和/或内窥镜进行加热;所述供电电池用于给加热器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会对内窥镜镜头或人体产生毒副作用,明显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目前市场使用的各种内窥镜医疗器械,存在以下缺陷:1、当内窥镜从手术室环境插入人体内,由于人体内的温度高于手术室的环境温度,内窥镜的镜头会产生水汽凝结,导致内窥镜影像模糊;2、部分医生为了解决内窥镜雾汽问题,采取的办法是内窥镜在插入人体前用热水浸泡内窥镜镜头,使内窥镜温度接近人体温度,而部分避免内窥镜镜头雾汽凝结问题,但是操作不便,水温无法控制,内窥镜被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缺陷;3、目前市场上有部分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在内窥镜使用前临时向内窥镜镜头表面喷附防水汽凝结物质;这种方式也存在以下缺陷:对内窥镜镜头表面有腐蚀性副作用、会对内窥镜镜头产生二次污染、防水汽凝结物质会带入人体,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预测。申请号为201420040130.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内窥镜加热防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加热装置,壳体内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除雾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1)及壳体(25),控制模块(11)设于壳体(25)内,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除雾装置还包括管体(4)、感应器(8)、加热器(14)和供电电池(12);管体(4)开口端设于壳体(25)外,管体(4)一侧部设于壳体(25)内;感应器(8)设于管体(4)外侧;控制模块(11)分别与感应器(8)、加热器(14)、供电电池(12)电性连接;感应器(8)、加热器(14)及供电电池(12)均设于壳体(25)内;加热器(14)设于管体(4)一侧部旁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除雾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1)及壳体(25),控制模块(11)设于壳体(25)内,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除雾装置还包括管体(4)、感应器(8)、加热器(14)和供电电池(12);管体(4)开口端设于壳体(25)外,管体(4)一侧部设于壳体(25)内;感应器(8)设于管体(4)外侧;控制模块(11)分别与感应器(8)、加热器(14)、供电电池(12)电性连接;感应器(8)、加热器(14)及供电电池(12)均设于壳体(25)内;加热器(14)设于管体(4)一侧部旁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4)包括碳纤维丝和玻璃罩;碳纤维丝位于玻璃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除雾装置还包括护管口环(1)和管体安装座(2);管体安装座(2)开设有过管口;所述管体(4)开口端设有管体折边;护管口环(1)紧压管体折边并与管体安装座(2)一侧部连接,管体(4)一侧部穿过所述过管口,管体折边位于护管口环(1)与管体安装座(2)一侧部之间;管体安装座(2)另一侧部安装于壳体(25)开孔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除雾装置还包括若干弹性垫(3);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宋彩红王泉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德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