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76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属于减震装置领域。包括包装箱体、底部固定单元、组缓冲气囊、支撑单元、滑动导向单元、控制室、以及固定锁紧单元;运输前在安装包装箱体,通过向充气管充入0.3Mpa的氮气并经过不锈钢管依次进入到两组缓冲气囊中;使得两组缓冲气囊将包装箱整体升高40mm;包装箱体安装到位后,运输过程中,控制包装箱体的整体高度升高110mm后停止充气;通过两组缓冲气囊实现包装箱体的运输减震。能够提供较大的缓冲作用也增强了缓冲气囊的承载能力;滑动导向单元采用可伸缩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支撑单元和包装箱体的重心,使得包装箱体处于悬浮状态,对包装箱体内的发动机起到了防护作用,其减震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属于高精密机械,对运输、贮存条件要求很高,目前针对包装箱大多数采用橡胶或弹簧进行有限的减震,没有设计专门的航空发动机包装箱,采用橡胶或弹簧的减震弹簧,用久之后易变形,发动机包装箱受力后易反冲,导致上下震动,使得减震通用性较差。不仅如此目前航空发动机直接包装箱内,再在内部放置起缓冲作用零部件,这样就会导致航空发动机的部分表面承受整个发动机的重量,进一步导致航空发动机包装箱作用在减震机构上重力分布不均匀;如此设置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倾斜后航空发动机就会出现在包装内滑动撞击、磕碰包装箱侧壁,这种磕碰也可能导致内部零部件、弹性减振装置等其它部件发生微小变形,影响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因此,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航空发动机包装箱作用在减震机构上重力分布不均匀;如此设置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倾斜后航空发动机就会出现在包装内滑动撞击、磕碰包装箱侧壁,这种磕碰也可能导致内部零部件、弹性减振装置等其它部件发生微小变形,影响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包括包装箱体、用于支撑所述包装箱体且可实现与外部吊具吊装的底部固定单元;还包括沿所述底部固定单元横向非等间距对称设置的两组缓冲气囊、用于承接所述包装箱体且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的支撑单元、设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和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滑动导向单元、固定在所述包装箱体前侧且用于控制缓冲气囊充放气压力的控制室、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部固定单元上且用于定位紧固所述支撑单元固定锁紧单元;每组所述缓冲气囊的数量为五个;所述缓冲气囊之间通过不锈钢管依次相互串联,所述控制室上具有充气管和放气管;所述充气管、所述放气管和所述不锈钢管之间通过三通阀门连接贯通;所述控制室上还设有压力表;运输前在安装所述包装箱体,通过向所述充气管充入0.3Mpa的氮气并经过所述不锈钢管依次进入到两组所述缓冲气囊中;使得两组所述缓冲气囊将包装箱整体升高40mm;所述包装箱体安装到位后,运输过程中,控制所述包装箱体的整体高度升高110mm后停止充气;通过两组所述缓冲气囊实现所述包装箱体的运输减震。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中部区域的所述缓冲气囊的竖直中心轴线与所述包装箱体在满箱状态时重心点之间的水平段距离为32mm~33mm。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单元包括两个截面为工字形的横梁、焊接在所述横梁的两端相对内侧面的纵梁、以及焊接在所述横梁的中部相对内侧面的两个中部加强梁;所述纵梁和所述中部加强梁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纵梁的纵向中空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中部加强梁的纵向中空横截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内侧设有固定设于所述缓冲气囊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包括与所述横梁内侧面固定连接的贴合板、竖直焊接在所述贴合板两侧的支撑板、焊接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底部连接板、竖直向上焊接在所述底部连接板中部的中间支撑板、以及焊接在所述支撑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板上方的气囊底板;所述缓冲气囊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中间支撑板的竖直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横向对称设置且与所述缓冲气囊顶部相抵持的底托板件和纵向设置且焊接设于所述底托板件的底部三个底托板紧柱;所述底托板紧柱的两侧且与所述底托板件的支撑连接处设有凸起部;所述底托板紧柱的中部且位于所述包装箱体的底部设有梯形凹槽;所述包装箱体的底面与所述梯形凹槽的底面具有间隙;所述底托板紧柱的两侧与所述底托板件的外侧面平齐,且与所述横梁的内侧面具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导向单元包括第一滑动导向部和第二滑动导向部;所述第一滑动导向部包括纵向设置在所述横梁内侧的第一导向支撑梁、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梁两端且上端与所述底托板件底部相抵持的第一导向柱、以及嵌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梁内孔中的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柱底部沿所述第一导向套导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导向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加强梁与所述横梁之间的第二导向支撑梁、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支撑梁上与所述底托板件底部相抵持的第二导向柱、以及嵌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柱内孔中的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柱底部沿所述第二导向套导向滑动。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横梁两端部的L形夹持座、与所述L形夹持座的水平段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栓、以及固定设于所述定位螺栓底部的定位螺母;当所述包装箱体安装到位后,调整并使得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定位螺母抵持固定在所述底托板件的顶面。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焊接设有多个吊环;所述吊环的总数为7个,所述吊环与所述缓冲气囊间隔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包装箱体的前侧面设有工具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包装箱,通过设置两组缓冲气囊并排列布局组成缓冲气囊阵列,能够承受包装箱在遇到颠簸路面时的振动提供较大的缓冲作用,体积小,重量轻,缓冲效果显著,仅需要较少的气体,较小的气囊就可以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气囊气压稳定;缓冲气囊在充气完成后,支撑单元能够对缓冲气囊产生向上的驱动力,因此缓冲气囊充入气体后达到高压状态时,也使得支撑单元具备较高强度;也增强了缓冲气囊的承载能力;滑动导向单元采用可伸缩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支撑单元和包装箱体的重心,使得包装箱体处于悬浮状态,对包装箱体内的发动机起到了防护作用,其减震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的缓冲气囊的充放气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去除包装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去除包装箱体)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去除包装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A-A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B-B剖视图。图中:1、包装箱体;2、底部固定单元;21、横梁;22、纵梁;23、中部加强梁;3、缓冲气囊;4、支撑单元;41、底托板件;42、底托板紧柱;421、凸起部;422、梯形凹槽;5、滑动导向单元;51、第一滑动导向部;511、第一导向支撑梁;512、第一导向柱;513、第一导向套;52、第二滑动导向部;521、第二导向支撑梁;522、第二导向柱;523、第二导向套;6、控制室;61、充气管;62、放气管;63、压力表;7、固定锁紧单元;71、L形夹持座;72、定位螺栓;73、定位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包括包装箱体(1)、用于支撑所述包装箱体(1)且可实现与外部吊具吊装的底部固定单元(2);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沿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横向非等间距对称设置的两组缓冲气囊(3)、用于承接所述包装箱体(1)且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的支撑单元(4)、设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和所述支撑单元(4)之间的滑动导向单元(5)、固定在所述包装箱体(1)前侧且用于控制缓冲气囊(3)充放气压力的控制室(6)、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上且用于定位紧固所述支撑单元(4)的固定锁紧单元(7);/n每组所述缓冲气囊(3)的数量为五个;/n所述缓冲气囊(3)之间通过不锈钢管(8)依次相互串联,所述控制室(6)上具有充气管(61)和放气管(62);所述充气管(61)、所述放气管(62)和所述不锈钢管(8)之间通过三通阀门(9)连接贯通;/n所述控制室(6)上还设有压力表(63);/n运输前在安装所述包装箱体(1),通过向所述充气管(61)充入0.3Mpa的氮气并经过所述不锈钢管(8)依次进入到两组所述缓冲气囊(3)中;使得两组所述缓冲气囊(3)将包装箱整体升高40mm;/n所述包装箱体(1)安装到位后,运输过程中,控制所述包装箱体(1)的整体高度升高110mm后停止充气;通过两组所述缓冲气囊(3)实现所述包装箱体(1)的运输减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包括包装箱体(1)、用于支撑所述包装箱体(1)且可实现与外部吊具吊装的底部固定单元(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沿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横向非等间距对称设置的两组缓冲气囊(3)、用于承接所述包装箱体(1)且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的支撑单元(4)、设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和所述支撑单元(4)之间的滑动导向单元(5)、固定在所述包装箱体(1)前侧且用于控制缓冲气囊(3)充放气压力的控制室(6)、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上且用于定位紧固所述支撑单元(4)的固定锁紧单元(7);
每组所述缓冲气囊(3)的数量为五个;
所述缓冲气囊(3)之间通过不锈钢管(8)依次相互串联,所述控制室(6)上具有充气管(61)和放气管(62);所述充气管(61)、所述放气管(62)和所述不锈钢管(8)之间通过三通阀门(9)连接贯通;
所述控制室(6)上还设有压力表(63);
运输前在安装所述包装箱体(1),通过向所述充气管(61)充入0.3Mpa的氮气并经过所述不锈钢管(8)依次进入到两组所述缓冲气囊(3)中;使得两组所述缓冲气囊(3)将包装箱整体升高40mm;
所述包装箱体(1)安装到位后,运输过程中,控制所述包装箱体(1)的整体高度升高110mm后停止充气;通过两组所述缓冲气囊(3)实现所述包装箱体(1)的运输减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中部区域的所述缓冲气囊(3)的竖直中心轴线与所述包装箱体(1)在满箱状态时重心点之间的水平段距离为32mm~33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固定单元(2)包括两个截面为工字形的横梁(21)、焊接在所述横梁(21)的两端相对内侧面的纵梁(22)、以及焊接在所述横梁(21)的中部相对内侧面的两个中部加强梁(23);所述纵梁(22)和所述中部加强梁(23)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纵梁(22)的纵向中空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中部加强梁(23)的纵向中空横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包装箱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21)的内侧设有固定设于所述缓冲气囊(3)的定位座(10);
所述定位座(10)包括与所述横梁(21)内侧面固定连接的贴合板(101)、竖直焊接在所述贴合板(101)两侧的支撑板(102)、焊接在所述支撑板(102)底部的底部连接板(103)、竖直向上焊接在所述底部连接板(103)中部的中间支撑板(104)、以及焊接在所述支撑板(102)之间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帅张诚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绿洲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