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及其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263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下模的上部设有注塑机构,在上模上开设有注塑孔,注塑机构包括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的若干模腔和模腔注塑的主料道,模腔与主料道之间通过分料道连通、与下模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排气槽;在分料道上装有可替换浇口组,所述的可替换浇口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若干与分料道一一对应的浇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替换浇口组的设置,不同的浇口尺寸可以完成不同规格产品的试验,满足多种使用需求;通过顶针机构与模腔的配合实现了脱模的方便快捷;通过设置多个模腔,一次注塑试验可以得到多组数据,提高了测试的效率;通过定位机构的设置防止了下模和上模之间的配合错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及其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固性塑料领域,特别是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环氧模塑料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等封装,其组成一般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无机填料、催化剂和其它添加剂。环氧模塑料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过特殊设计的浇口注射封装电子元器件。为了保证封装后的电子元器件均匀致密,通常会让环氧模塑料在流到模腔体时以一定角度快速填充完成,因此需要将浇口设计的比流道相对狭小。同时要求环氧模塑料中不能有大于浇口尺寸的颗粒,否则浇口堵塞,造成客户端封装时出现封不满(缺位)等不良。环氧模塑料中的大颗粒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环氧模塑料的填料,2、环氧模塑料生产过程中,提前固化的部分。第一种情况主要靠管控填料的粒度,第二种情况是属于生产过程产生的,起因有很多种情况。这样就需要评估每批环氧模塑料的是否含有超过浇口尺寸的大颗粒。现有的测试方法是用有机溶剂将环氧模塑料溶解后过筛,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筛网来判断颗粒是否小于筛网孔径,原理为:无机填料和提前固化部分不能被溶剂溶解。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为:1、有机溶剂本身易燃、易挥发、对人体和环境有害;2、只是筛查比较样品中颗粒和筛网孔径大小的关系,属于破坏性实验,不能大量检查,经常会出现检测结果和客户端使用情况不匹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及其试验方法,该方法主要改变原有利用溶剂溶解后过不同孔径的标准筛的传统方法,采用模拟客户端的封装条件,来评估环氧模塑料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下模的上部设有注塑机构,在上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的注塑机构对应设置的注塑孔,其特点是:所述的注塑机构包括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的若干模腔和为所述的模腔注塑的主料道,每个模腔与主料道之间通过分料道连通、与下模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排气槽;在分料道上装有可替换浇口组,所述的可替换浇口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若干与分料道一一对应的浇口,每个浇口由靠近主料道方向的水平面和靠近模腔方向的倾斜面相互连接组成,水平面与分料道相接,倾斜面朝向模腔方向向上倾斜形成15°-45°的倾斜角,倾斜面的顶端与下模上表面之间留有用于环氧模塑料通过的间隙。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隙为0.12mm~0.16mm或0.20mm~0.26mm或0.4mm~0.5mm。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浇口的水平面和倾斜面的连接处宽度为0.8mm或1.2mm或2mm。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下模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的模腔配合的用于脱模的顶针机构,在每一个模腔的下表面均开设有顶针孔,所述的顶针机构包括与顶针孔一一对应的顶针,顶针的底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在连接板的两端沿着顶针方向设有顶针压头,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顶针压头配合的压头通孔,在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设有若干弹簧定位块,弹簧定位块的下方设有用于将连接板弹出的弹簧,在弹簧下方设有活动盖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模腔设置为并排设置的两排,所述的主料道设置在两排模腔的中轴线上。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主料道两侧的下模上开设有两个浇口安装槽,可替换浇口组的安装架安装在浇口安装槽内。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下模和上模之间还设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模的上表面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对角设置且尺寸不同,在上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排气槽的深度为0.3mm~0.6mm。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注塑孔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步骤如下;(1)选取相应产品规格的可替换浇口组,装入下模内,将上模与下模锁定,当互相锁定的下模和上模的温度恒定在173℃-177℃时,把80g环氧模塑料样品经注塑孔倒入,为模腔注塑,注塑速度为8.5cm/s-11.5cm/s,注塑压力为6.73MPa-7.07MPa;(2)注塑完成后,固化60s-300s,打开上模,顶针机构在弹簧的作用下将模腔内的样品顶出;(3)样品成型后中心块余料厚度为3.0mm~5.0mm,根据余料厚度适当增减所加样品量;(4)余料厚度符合要求后,观察所有模腔是否填充满,并做好记录;(5)清理下模、模腔、排气槽、上模上的残留试样,将下模和上模放回传递模塑压机上保温;(6)重复上述操作五次以上,计算封不满比例,封不满比例为未填充模腔数/总模腔数;(7)清理样品、排气槽时观察是否有粘膜现象,记录有粘膜现象的试验次数,评估产品的模塑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可替换浇口组的设置,不同的浇口尺寸可以完成不同规格产品的试验,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二)本专利技术通过顶针机构与模腔的配合实现了脱模的方便快捷。(三)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模腔,一次注塑试验可以得到多组数据,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四)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机构的设置防止了下模和上模之间的配合错位。附图说明图1为下模俯视图;图2为下模主视图;图3为可替换浇口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图5为顶针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模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2,在下模2的上部设有注塑机构,在上模1上开设有与所述的注塑机构对应设置的注塑孔202,所述的注塑机构包括在下模2的上表面开设的若干模腔102和为所述的模腔注塑的主料道106,每个模腔102与主料道106之间通过分料道107连通、与下模2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排气槽103;在分料道103上装有可替换浇口组108,所述的可替换浇口组108包括安装支架10801,安装支架10801上开设有若干与分料道107一一对应的浇口10802,每个浇口10802由靠近主料道106方向的水平面10804和靠近模腔102方向的倾斜面10803相互连接组成,水平面10804与分料道107相接,倾斜面10803朝向模腔102方向向上倾斜形成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下模的上部设有注塑机构,在上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的注塑机构对应设置的注塑孔,/n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注塑机构包括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的若干模腔和为所述的模腔注塑的主料道,每个模腔与主料道之间通过分料道连通、与下模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排气槽;/n在分料道上装有可替换浇口组,所述的可替换浇口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若干与分料道一一对应的浇口,每个浇口由靠近主料道方向的水平面和靠近模腔方向的倾斜面相互连接组成,水平面与分料道相接,倾斜面朝向模腔方向向上倾斜形成15°-45°的倾斜角,倾斜面的顶端与下模上表面之间留有用于环氧模塑料通过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下模的上部设有注塑机构,在上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的注塑机构对应设置的注塑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注塑机构包括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的若干模腔和为所述的模腔注塑的主料道,每个模腔与主料道之间通过分料道连通、与下模的外壁之间开设有排气槽;
在分料道上装有可替换浇口组,所述的可替换浇口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若干与分料道一一对应的浇口,每个浇口由靠近主料道方向的水平面和靠近模腔方向的倾斜面相互连接组成,水平面与分料道相接,倾斜面朝向模腔方向向上倾斜形成15°-45°的倾斜角,倾斜面的顶端与下模上表面之间留有用于环氧模塑料通过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隙为0.12mm~0.16mm或0.20mm~0.26mm或0.4m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浇口的水平面和倾斜面的连接处宽度为0.8mm或1.2mm或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下模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的模腔配合的用于脱模的顶针机构,在每一个模腔的下表面均开设有顶针孔,所述的顶针机构包括与顶针孔一一对应的顶针,顶针的底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在连接板的两端沿着顶针方向设有顶针压头,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顶针压头配合的压头通孔,在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设有若干弹簧定位块,弹簧定位块的下方设有用于将连接板弹出的弹簧,在弹簧下方设有活动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设置为并排设置的两排,所述的主料道设置在两排模腔的中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氧模塑料大颗粒试验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亮谭伟蒋小娟成兴明张慧刘红杰李兰侠范丹丹段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