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16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由直杆手柄连接着长方形网框,长方形网框的长度为190‑210mm,宽度为140‑150mm,网框的下部连接着由正四棱锥台形骨架构成的网架,网架的四个侧面和底面上均匀固接着分离捞网,分离捞网的结构为由白色尼龙线构成的网片上均布设置着网孔,网孔的直径为3mm,网架的高度为130‑160mm,其底面的长度为140‑160mm,宽度为90‑1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现很方便地将欧鲇仔鱼活体与死苗、死卵和卵膜等废物中分离出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培育水体环境水质干净和提高欧鲇水花鱼苗培育成活率,提高欧鲇水花鱼苗规模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特别是一种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欧鲇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需要开展欧鲇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人工繁殖条件下,实现欧鲇亲鱼产卵授精之后,还需要将其受精卵孵化成为仔鱼。刚孵化出膜仔鱼也需要继续培育成开口摄食的上浮(平游)仔鱼,获得的平游仔鱼被称为欧鲇水花鱼苗。培育期间尤其培育前期,由于部分鱼苗存在本身体质弱、发育不良、对人工环境适应能力弱等问题,再加上在培育水体环境中欧鲇仔鱼表现容易集群不动即很密集地贴身堆积在水体环境某一角落上的固有特性,若集群堆积时间长,在下层和内部的仔鱼由于得不到足够水量和溶解氧,导致处于下层和内部的大部分仔鱼容易死亡的后果。故从刚出膜到平游期间的仔鱼,在专业的人工培育水体环境(如:矩形培育槽)里会陆续出现死亡现象,同时在培育环境中也会存在跟刚出膜仔鱼一起混进来的部分死卵。死亡仔鱼(包括从死鱼体内发霉腐烂出来的卵黄体和孵化仔鱼留下的卵膜等杂物)及死卵同活体仔鱼一起构成混乱难分的问题,导致培育水质变差、鱼苗容易得病,培育成活率下降等后果。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结果的发生,传统的做法是由专人利用镊子、吸管等用具取出死卵及死苗、卵黄体和卵膜等杂物。然而该传统方法投入的时间长、工作量大,但分离效果较差即仔鱼活体与死苗、死卵分离并不干净,这种问题对欧鲇水花鱼苗规模化培育生产造成明显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其结构合理,可以实现很方便地将欧鲇仔鱼活体与死苗、死卵和卵膜等废物中分离出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确保培育水体环境水质干净和提高欧鲇水花鱼苗培育成活率,提高欧鲇水花鱼苗规模化,培育生产得到技术有效保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由直杆手柄连接着长方形网框,长方形网框的外部长度为190-210mm,外部宽度为140-150mm,在长方形网框的下部连接着由正四棱锥台形骨架构成的网架,在网架的四个侧面和底面上均匀固接着分离捞网,分离捞网的结构为由白色尼龙线构成的网片上均布设置着网孔,网孔为圆形孔,网孔的直径为3mm,网架的高度为130-160mm,网架底面的长度为140-160mm,宽度为90-110mm。分离装置的网体主要由网框和手柄等2个结构组成,网框平面观呈直角长方形,其四边是由直径为1mm的白色尼龙线捆绑(缝合)而成,(也可以由Φ5.0mm实心PVC筋条或10mm钢管)链接(焊接)而成,长方形网框外部长度为200.0mm,长方形网框外部宽度为150.0mm。分离捞网4条侧边相连接之处就是网架的四棱(4条边),是用直径为1mm的白色尼龙线捆绑(缝合)而成,4条边长度(网架的高度)均为151mm。网架的4棱(4边)长度均为151.0mm(垂着高度均等于150.0mm),网架底面的长为150.0mm,网架底面的宽为100.0mm。该捞网网架各面(4个侧面和1个底面)均用现成的网片制作,网片由直径为0.2mm的白色柔软尼龙线编织;网片网目形状呈圆圈状,网目规格(内侧直径)3mm。利用同前述一致的尼龙网线将各面从其边缘缝合形成网兜。然后就利用直径为1mm、颜色和质量同网片线段相一致的尼龙线,将网兜上边均固定在网头四边形框架内侧的相对应的边上。网柄选用直径为30mm(Φ30mm)的不锈钢管制作,长度为300.0mm,其一端与网框钢管中部焊接而成,另一端同直径为30.0mm,圆圈结构(挂环)焊接在一起,圆圈是用直径为2.0mm的实心不锈钢筋制作。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分离捞网的网兜呈等腰四菱台形状,网兜底部远小于其口部,具备这样结构的捞网从水体里来回捞物体(仔鱼活体与尸体、死卵)时,其网兜容易张开;捞出来的废物也容易从网兜内向外倒出(反倒)。前述的内容说明该捞网网兜具备容易张开、反倒的结构原理。选用具有弹性的细软尼龙网线制作网兜,网兜网目呈圆圈形状,网目(内圈直径Φ3mm)远大于平游仔鱼身体最粗部位(Φ1.5mm),实际操作证明利用捞网捞废物时,在水体中慢慢移动动力也使得网兜的网目向四面弹开网,传过捞网网目时鱼苗不会被网兜受损伤,就留在水体环境之内,这就是网兜的确具备活体仔鱼安全传过的构造原理。死亡仔鱼、死卵及卵膜杂物由于在水体中容易吸水膨胀并受微生物影响变质腐烂而连结成团状、管状、带状或叶状、球状等,其绝大多数大小规格均大于网兜网目,而且容易产生粘附特性;在水体中根本不具备自游能力,只有被外力作用下漂浮于水中的特性。所以当利用捞网去捞前述废物时,绝大多数死鱼、死卵及卵膜杂物传不过在水体中慢慢移动的网兜网目,就容易留在网兜里。穿过网兜网目而留在水体中的小个体死鱼或残留、小体积死卵、卵膜或其它杂物,经过半天到一天就会转变成被捞网捞出来规格的物体,同样可以被捞出来。从前述的实际结果可以看出该捞网所具备捞出死鱼、死卵及卵膜杂物的构造原理。上述捞网结构、材料质量和网目形状和大小规格均符合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的原理。使用方法:1、需要初次使用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捞网时,先用清澈干净水冲洗网具2-3次,之后将网具浸泡于10%的盐水里15分钟,然后即可使用。2、先从培育环境(培育槽)一头开始操作,抓好网柄尾段,把网头前上边接近水底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堆积之处,之后把网身向前拨拉2-3次,此时仔鱼活体向四面游动,同时死鱼、死卵、卵膜等废物向前上方飘动,紧接着将网口针对漂浮的废物(死鱼、死卵、卵膜)进行推移捞废物,推移速度0.5m/s左右即可,推移到对面,然后又对着漂浮废物翻转推移另外一边,来捞取废物。3、当水里漂浮废物被捞取完毕之后,通过将网头前边紧靠水底向前来回推移,捞取水底存在的废物。4、捞取废物过程中,在网兜中累积废物体积接近(达到)网兜容积的1/4~1/3时,就将废物倒入于专用水桶或水盆,进行合理处理。5、一次清理废物工作完备之后,利用新鲜水清洗网身(网兜),之后将捞网浸泡于10%盐水中5分钟,用干净水再冲洗,最后找个阴凉处悬挂晾干即可。或者将用新鲜水清洗干净的捞网直接悬挂在室外阳光之下暴晒60分钟左右即可。有益效果:1、起到容易把欧鲇仔鱼活体从欧鲇死鱼、死卵、卵膜等废物中分离出来的作用。2、起到欧鲇水花鱼苗安全培育及培育成活率大幅度提高的作用。3、起到在水花鱼苗培育过程中废物(死鱼、死卵、卵膜等)清理工作量的大幅度减轻作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起到水花鱼苗培育环境保持干净、水质良好、病害防御等作用。5、在培育期间,利用捞网进行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操作1-2次/天,这样操作起到对鱼苗拉网锻炼、体质强化的作用。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现了很方便地将欧鲇仔鱼活体与死苗、死卵和卵膜等废物中分离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其特征是:由直杆手柄(1)连接着长方形网框(2),长方形网框(2)的外部长度为190-210mm,外部宽度为140-150mm,在长方形网框(2)的下部连接着由正四棱锥台形骨架构成的网架(3),在网架(3)的四个侧面和底面上均匀固接着分离捞网(4),分离捞网(4)的结构为由白色尼龙线构成的网片上均布设置着网孔,网孔为圆形孔,网孔的直径为3mm,网架(3)的高度为130-160mm,网架(3)底面的长度为140-160mm,宽度为90-1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其特征是:由直杆手柄(1)连接着长方形网框(2),长方形网框(2)的外部长度为190-210mm,外部宽度为140-150mm,在长方形网框(2)的下部连接着由正四棱锥台形骨架构成的网架(3),在网架(3)的四个侧面和底面上均匀固接着分离捞网(4),分离捞网(4)的结构为由白色尼龙线构成的网片上均布设置着网孔,网孔为圆形孔,网孔的直径为3mm,网架(3)的高度为130-160mm,网架(3)底面的长度为140-160mm,宽度为90-1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欧鲇仔鱼活体与死鱼、死卵、卵膜分离装置,其特征是: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达可白克·可尓江张人铭贺疆滔时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