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15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过桥通道2、套袋3、插板4;所述箱体1一侧面底部设有出入口11,所述箱体1内放置有蜂箱,所述蜂箱的正面巢门与出入口11正对,所述过桥通道2通过出入口11后与蜂箱的正面巢门连接,所述过桥通道2的外口设置有封闭通道的挡板21;所述箱体1上部一侧面开有插板入口12,所述插板入口12内插入插板4,所述插板4周边与箱体1内部侧面预留的插板卡槽13配合,从而能够将箱体1上表面封闭。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能够很好地为蜜蜂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蜂群正常繁殖,保持蜜蜂的出勤积极性,合理使用蜜蜂为作物授粉,达到蜜蜂健康、授粉充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设施领域,涉及蜜蜂授粉方面,具体为一种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技术工程。由于设施农业生产的空间结构独立,相对封闭,无风和传粉昆虫,授粉问题严重,从而无法实现提高作物产值的目的;人工授粉虽然能够完成授粉任务,但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管理数量有限,局限了设施作物面积扩展,不能满足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并且利用化学药剂授粉,商品安全度下降,对健康不利;花粉是蜜蜂生存、繁衍的必备食料,蜜蜂采集花粉积极主动,蜜蜂过群居生活、数量大,个体全身被毛,采集花粉时机与花粉活力同步,授粉充足,所以设施作物授粉蜜蜂成为首选昆虫。蜜蜂生长在野外,习惯于较大空间自由飞翔,初次进入设施棚内作业,撞棚致死量高,对授粉不利。日光温室内缺乏升温和除湿设备,致使昼夜温差大,湿度大。常常是夜晚温度很低(5℃左右),湿度大(相对湿度95%以上),中午阳光充足温度会快速升高到30~40℃以上。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蜂群容易发生病虫害(白垩病、大肚病、痢疾),出现卵、虫发育不良和蛹不能正常羽化现象,群势下降十分明显,以致危及整群蜜蜂的生存,后期无法完成授粉任务。另外设施作物由于常常受到病害侵袭,需要使用农药,蜜蜂需要短期离开设施环境,搬离设施后,蜂群保温困难,蜜蜂空飞,经常导致蜂群群势急剧下降,幼虫受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保障蜜蜂安全、授粉充分,降低购蜂投入,本技术特别设计出一种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包括箱体、过桥通道、套袋及插板。所述箱体一侧面底部设有出入口,所述箱体内放置有蜂箱,所述蜂箱的正面巢门与出入口正对,所述过桥通道通过出入口后与蜂箱的正面巢门连接,所述过桥通道的外口设置有封闭通道的挡板;所述箱体上部一侧面开有插板入口,所述插板入口内插入插板,所述插板周边与箱体内部侧面预留的插板卡槽配合,从而能够将箱体上表面封闭;所述箱体另一侧面预留有用于打开蜂箱背面巢门的后门,所述箱体上端外周设有外向脊突;所述套袋下端内穿有下绑绳,所述套袋上端设有上绑绳,所述套袋下部套装于箱体上端的外向脊突后系紧下绑绳,所述套袋上端套装于设施棚顶通风口后系紧上绑绳,从而构成独立通风通道。使用时,在蜜蜂进入设施作物棚内时,首先要把蜜蜂调整到蜂箱一侧,做到蜂脾相称,同时去掉放置蜜蜂一侧的蜂箱正面巢门开关挡板,另一侧背面巢门内侧加装细铁纱网,同时折叠起无蜂脾一侧覆布后角。将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的箱体放置在离地面30cm的座架上,要求出入口方向朝东或朝南。然后把整理好的蜂箱放入箱体内,蜂箱正面巢门正对出入口,通过过桥通道与出入口连接,带有封闭通道挡板部分伸出出入口,拔出挡板,形成新的蜜蜂出入巢门;用套袋下端的下绑绳(或松紧带)与箱体上端外向脊突密闭连接,用套袋上端上绑绳与设施棚顶通风口的铁丝紧密固定,形成独立通风通道,插上插板,组装完成。冬季蜜蜂进入设施棚后,在进入设施棚内的前三天,要给蜜蜂提供温度逐渐升高的环境,减少蜜蜂急速飞翔、骚动情绪,同时开始繁殖,提高内勤蜂数量,具体做法是:蜜蜂进入设施棚当天,通过箱体预留的后门打开蜂箱另一侧背面巢门,然后把插板拔出大部分,让冷空气通过套袋构成的独立的通风通道充斥于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内,设施棚内高温气流通过正面巢门进入蜂箱内,得到缓冲,蜜蜂开始活动,表现安定;第二天开始逐渐把插板往深里插,减少冷空气进入量;第三天把蜂箱另一侧背面巢门关闭,插板继续推进;第四天彻底关闭插板,蜜蜂进入正常生活与授粉状态。本技术设计合理,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能够很好地为蜜蜂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蜂群正常繁殖,保持蜜蜂的出勤积极性,合理使用蜜蜂为作物授粉,达到蜜蜂健康、授粉充足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表示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表示箱体与插板、过桥通道配合示意图。图3表示箱体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过桥通道示意图。图5表示套袋示意图。图中:1-箱体,2-过桥通道,3-套袋,4-插板,11-出入口,12-插板入口,13-插板卡槽,14-外向脊突,21-挡板,31-下绑绳,32-上绑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过桥通道2、套袋3、插板4。如图3所示,箱体1一侧面底部设有出入口11,箱体1内放置有蜂箱,蜂箱的正面巢门与出入口11正对,过桥通道2通过出入口11后与蜂箱的正面巢门连接。如图4所示,过桥通道2的外口设置有封闭通道的挡板21。如图3所示,箱体1上部一侧面开有插板入口12,插板入口12内插入插板4(如图2所示),插板4周边与箱体1内部侧面预留的插板卡槽13配合,从而能够将箱体1上表面封闭。箱体1另一侧面预留有用于打开蜂箱背面巢门的后门(图中未画出)。如图3所示,箱体1上端外周设有外向脊突14。如图5所示,套袋3下端内穿有下绑绳31,套袋3上端设有上绑绳32,套袋3下部套装于箱体1上端的外向脊突14后系紧下绑绳31,套袋3上端套装于设施棚顶通风口后系紧上绑绳32,从而构成独立通风通道。具体实施时,箱体1上端带有外向脊突14,正面右下方设有蜜蜂出入口11,一个侧面板上端设有插板入口12,其他三块板内侧留有插板卡槽13;过桥通道2前端(外口)有封闭通道的挡板21,后端(内口)与蜂箱巢门连接;套袋3下端设有下绑绳31(或松紧带),用于连接箱体,套袋3上端设有四条绑绳32,用于连接设施通风口,套袋的长度可以随设施作物棚高调整;插板4通过插板入口12、卡槽13与箱体1连接,形成闭合体。具有应用时,在蜜蜂进入设施作物棚内时,首先要把蜜蜂调整到蜂箱一侧,做到蜂脾相称,同时去掉放置蜜蜂一侧的蜂箱正面巢门开关挡板,另一侧背面巢门内侧加装细铁纱网,同时折叠起无蜂脾一侧覆布后角。将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的箱体1放置在离地面30厘米的座架上,要求出入口11方向朝东或朝南。然后把整理好的蜂箱放入箱体1内,蜂箱正面巢门正对出入口11,通过过桥通道2与出入口11连接,带有封闭通道挡板21部分伸出出入口11一部分,拔出挡板21,形成新的蜜蜂出入正面巢门;用套袋3下端的下绑绳(或松紧带)31与箱体1上端外向脊突14密闭连接,用套袋3上端4根上绑绳32,与设施棚顶通风口的铁丝紧密固定,形成独立通风通道(此处设施通风口在蜜蜂授粉期间,务必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插上插板4,组装完成。在冬季蜜蜂一旦进入设施棚内,由于棚内温度比自然界温度高很多,尤其是中午,高达25~30℃以上,骤然的温度改变,蜜蜂一定会蜂拥而出,积极飞翔排泄,大量蜜蜂不能适应狭小空间环境,一直撞棚飞翔,直到死亡,损失率极高,无法保障授粉所需蜜蜂数量,尤其是花期长的作物。所以在进入设施棚内的前三天,要给蜜蜂提供温度逐渐升高的环境,减少蜜蜂急速飞翔、骚动情绪,同时开始繁殖,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过桥通道(2)、套袋(3)、插板(4);/n所述箱体(1)一侧面底部设有出入口(11),所述箱体(1)内放置有蜂箱,所述蜂箱的正面巢门与出入口(11)正对,所述过桥通道(2)通过出入口(11)后与蜂箱的正面巢门连接,所述过桥通道(2)的外口设置有封闭通道的挡板(21);所述箱体(1)上部一侧面开有插板入口(12),所述插板入口(12)内插入插板(4),所述插板(4)周边与箱体(1)内部侧面预留的插板卡槽(13)配合,从而能够将箱体(1)上表面封闭;所述箱体(1)另一侧面预留有用于打开蜂箱背面巢门的后门,所述箱体(1)上端外周设有外向脊突(14);所述套袋(3)下端内穿有下绑绳(31),所述套袋(3)上端设有上绑绳(32),所述套袋(3)下部套装于箱体(1)上端的外向脊突(14)后系紧下绑绳(31),所述套袋(3)上端套装于设施棚顶通风口后系紧上绑绳(32),从而构成独立通风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施蜜蜂授粉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过桥通道(2)、套袋(3)、插板(4);
所述箱体(1)一侧面底部设有出入口(11),所述箱体(1)内放置有蜂箱,所述蜂箱的正面巢门与出入口(11)正对,所述过桥通道(2)通过出入口(11)后与蜂箱的正面巢门连接,所述过桥通道(2)的外口设置有封闭通道的挡板(21);所述箱体(1)上部一侧面开有插板入口(12),所述插板入口(12)内插入插板(4),所述插板(4)周边与箱体(1)内部侧面预留的插板卡槽(13)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卫华郭成俊李立新李捷李文才申晋山王松范巧梅雷红婴霍永刚毛希林王怡雷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晋中市养蜂技术推广站山西省晋中种蜂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