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05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定位横管和支撑立管,所述定位横管的顶侧位于对称位置处竖向插接有支撑立管,所述支撑立管的内侧在位于上中下位置处均匀的插接有弯管的一端,所述弯管之间在位于水平横向位置处设置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内部在位于左右两侧位置处设置有水箱槽,所述水箱槽的内部嵌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填充有漂浮板,所述水箱的顶端端面在位于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管道插接口,所述管道插接口处插接有弯管的另一端,且该装置使用多样化,不仅仅可以灌溉,同时还可利用那个水流对基体进行营养和病虫化治理,使用更加全面的同时可大大降低人力投入成本,实用性极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
本技术属于温室栽培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温室栽培,是指园艺作物的一种栽培方法,用保暖、加温、透光等设备(如冷床、温床、温室等)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保护喜温植物御寒、过冬或促使生长和提前开花结果等。公开号为20758964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属于植物栽培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植物栽培装置的供液管路固定设置在机柜内部所带来的不便移出栽培盒的问题,本案的植物栽培装置包括机柜、设置在机柜内部的多层栽培盒、用于为多层栽培盒供给植物栽培所需液体的供液循环系统,供液循环系统包括储液箱、设置在储液箱与栽培盒之间的液体转接组件,液体转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栽培盒排液口下方的转接液盘、设置在栽培盒进液口下方的接液盒以及连接在转接液盘和接液盒之间的三通管,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案的植物栽培装置使得各个栽培盒能够自由移出机柜内部,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但是现有的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温室大棚中植物栽培装置多为单体设置,即在浇水的过程中需挨个按照既定的数量对栽培装置进行浇水作业,该种设置,一方面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人力,另一方面则是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栽培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温室大棚中植物栽培装置多为单体设置,即在浇水的过程中需挨个按照既定的数量对栽培装置进行浇水作业,该种设置,一方面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人力,另一方面则是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栽培使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定位横管和支撑立管,所述定位横管的顶侧位于对称位置处竖向插接有支撑立管,所述支撑立管的内侧在位于上中下位置处均匀的插接有弯管的一端,所述弯管之间在位于水平横向位置处设置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内部在位于左右两侧位置处设置有水箱槽,所述水箱槽的内部嵌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填充有漂浮板,所述水箱的顶端端面在位于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管道插接口,所述管道插接口处插接有弯管的另一端,所述水箱的内侧端面在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有渗水孔隙层,所述培养槽的底端端面在位于水箱之间的内侧均匀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下方在位于培养槽的底端端面处连接有集水箱。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右端端面在位于中心偏下位置处贯穿有流通孔。优选的,所述支撑立管共设置两组,所述支撑立管表面插接的弯管在位于横向位置处呈水平设置。优选的,所述漂浮板嵌入于水箱的内部,所述漂浮板可在浮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水箱进行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渗水孔隙层处设置有众多均匀的贯穿小孔,所述渗水孔隙层处的贯穿小孔可缓慢的将水箱中储存的水进行排出。优选的,所述弯管的一端插接于管道插接口处,所述弯管的端口处未伸入至水箱的内部,所述弯管的一端端口与管道插接口的底端端口呈相持平设置。优选的,所述定位横管必须进行定位固定,所述定位横管需埋入于坚实的混凝土基体中进行限位。优选的,所述集水箱与培养槽呈相通设置,所述集水箱通过排水孔与培养槽进行相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管道进行支撑,同时利用管道进行传输,可大大减低在建造时的投入成本,且该装置未采用的电子化设置,即可对水流进行导流、阻流和渗透,无需使用者往复对单个培养基体进行灌溉,即可达到相应的使用目的,且该装置使用多样化,不仅仅可以灌溉,同时还可利用那个水流对基体进行营养和病虫化治理,使用更加全面的同时可大大降低人力投入成本,实用性极佳。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中支撑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中培养槽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中水箱的分散结构示意图;图中:1、弯管;2、培养槽;3、水箱槽;4、支撑立管;5、定位横管;6、水箱;7、管道插接口;8、渗水孔隙层;9、排水孔;10、漂浮板;11、集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定位横管5和支撑立管4,定位横管5的顶侧位于对称位置处竖向插接有支撑立管4,支撑立管4共设置两组,支撑立管4表面插接的弯管1在位于横向位置处呈水平设置,支撑立管4的内侧在位于上中下位置处均匀的插接有弯管1的一端,弯管1之间在位于水平横向位置处设置有培养槽2,这样的设置,可保持培养槽2呈水平横向设置,可避免培养槽2因角度歪斜而产生水分渗透不均现象。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培养槽2的内部在位于左右两侧位置处设置有水箱槽3,水箱槽3的内部嵌入有水箱6,水箱6的内部填充有漂浮板10,漂浮板10嵌入于水箱6的内部,漂浮板10可在浮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水箱6进行上下移动,水箱6的顶端端面在位于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管道插接口7,管道插接口7处插接有弯管1的另一端,弯管1的一端插接于管道插接口7处,弯管1的端口处未伸入至水箱6的内部,弯管1的一端端口与管道插接口7的底端端口呈相持平设置,水箱6的内侧端面在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有渗水孔隙层8,渗水孔隙层8处设置有众多均匀的贯穿小孔,渗水孔隙层8处的贯穿小孔可缓慢的将水箱6中储存的水进行排出,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可避免水流过大对植物根系产生破坏性损伤,另一方面可通过缓慢渗透时水分均匀的存留于基体中。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培养槽2的底端端面在位于水箱6之间的内侧均匀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9,排水孔9的下方在位于培养槽2的底端端面处连接有集水箱11,集水箱11的右端端面在位于中心偏下位置处贯穿有流通孔,集水箱11与培养槽2呈相通设置,集水箱11通过排水孔9与培养槽2进行相通连接,这样的设置,可在基体吸水饱和后,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可避免水分过多,出现烂根现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在使用的过程中,自定位横管5中导入水流至支撑立管4中,其后,支撑立管4可在水压的作用下将水流导流至弯管1的内部,与此同时,弯管1通过插接于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定位横管(5)和支撑立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横管(5)的顶侧位于对称位置处竖向插接有支撑立管(4),所述支撑立管(4)的内侧在位于上中下位置处均匀的插接有弯管(1)的一端,所述弯管(1)之间在位于水平横向位置处设置有培养槽(2),所述培养槽(2)的内部在位于左右两侧位置处设置有水箱槽(3),所述水箱槽(3)的内部嵌入有水箱(6),所述水箱(6)的内部填充有漂浮板(10),所述水箱(6)的顶端端面在位于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管道插接口(7),所述管道插接口(7)处插接有弯管(1)的另一端,所述水箱(6)的内侧端面在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有渗水孔隙层(8),所述培养槽(2)的底端端面在位于水箱(6)之间的内侧均匀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9),所述排水孔(9)的下方在位于培养槽(2)的底端端面处连接有集水箱(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定位横管(5)和支撑立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横管(5)的顶侧位于对称位置处竖向插接有支撑立管(4),所述支撑立管(4)的内侧在位于上中下位置处均匀的插接有弯管(1)的一端,所述弯管(1)之间在位于水平横向位置处设置有培养槽(2),所述培养槽(2)的内部在位于左右两侧位置处设置有水箱槽(3),所述水箱槽(3)的内部嵌入有水箱(6),所述水箱(6)的内部填充有漂浮板(10),所述水箱(6)的顶端端面在位于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管道插接口(7),所述管道插接口(7)处插接有弯管(1)的另一端,所述水箱(6)的内侧端面在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有渗水孔隙层(8),所述培养槽(2)的底端端面在位于水箱(6)之间的内侧均匀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9),所述排水孔(9)的下方在位于培养槽(2)的底端端面处连接有集水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11)的右端端面在位于中心偏下位置处贯穿有流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层式温室大棚用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管(4)共设置两组,所述支撑立管(4)表面插接的弯管(1)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戟杨金雯秦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柏钧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