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99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表壁通过第二转辊转动连接有行动滚轮,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座,且所述定位座底部固定连接有锄具,所述第一支架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人为手持牛角把手配合行动滚轮与支撑滚轮实现装置的移动,装置底部连接的锄具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杂草的清除的同时实现该田地的培土,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控制杆组成类三角结构,保证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且通过可伸缩的控制杆配合牛角把手的设计,符合人体力学原理,使得操作人员使用时方便省力,从而提高了除草装置的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具
,尤其涉及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
技术介绍
黄芪,又名黄耆,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目前,现有的黄芪种植田地内的除杂草方式多是通过人为使用锄具或者是利用现有的除草机进行清除,上述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人为使用锄具或者是采用除草机都需要手持对应的部件,长时间手持会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导致肌肉酸痛,降低了工作效果;其次,现有的方式中锄具切口大多固定,且均是人为控制除草位置,使得除草过程中容易损坏植株的同时无法保证除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表壁通过第二转辊转动连接有行动滚轮,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座,且所述定位座底部固定连接有锄具,所述第一支架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呈倾斜设置,所述控制杆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牛角把手,所述控制杆外表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转辊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且所述支撑滚轮与行动滚轮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座内腔竖直穿设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外表壁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升降套,所述升降套底部与锄具固定连接,所述锄具包括有支撑框架与锄铲,所述支撑框架与锄铲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内腔设置有转动销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架与控制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牛角把手水平端外表壁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杆由固定杆与伸拉杆组成,且所述固定杆与伸拉杆卡扣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螺杆与定位座卡合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人为手持牛角把手配合行动滚轮与支撑滚轮实现装置的移动,装置底部连接的锄具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杂草的清除的同时实现该田地的培土,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控制杆组成类三角结构,保证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且通过可伸缩的控制杆配合牛角把手的设计,符合人体力学原理,使得操作人员使用时方便省力,从而提高了除草装置的工作效果。2、本技术中,通过转动转动螺杆,转动螺杆通过外螺纹带动升降套移动,升降套则带动锄具进行上下移动,使得锄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位置调节,且锄具整体呈口字型结构,通过转动销栓的脱离或结合可以实现锄铲刀头的角度变化,配合结构整体特征,使得锄具会沿着指定的线路进行除草的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锄铲位置的改变,避免装置在除草过程中损坏植株的同时保证了装置的除草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锄具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行动滚轮;2、第一支架;3、连接杆;4、控制杆;5、锄具;501、支撑框架;502、锄铲;503、转轴;504、转动销栓;6、第二支架;7、支撑滚轮;8、牛角把手;9、橡胶垫层;10、转动螺杆;11、定位座;12、升降套;13、第一转辊;14、第二转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内表壁通过第二转辊14转动连接有行动滚轮1,第一支架2竖直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座11,且定位座11底部固定连接有锄具5,第一支架2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杆4,控制杆4呈倾斜设置,控制杆4远离第一支架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牛角把手8,控制杆4外表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架6,第二支架6通过第一转辊13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7,且支撑滚轮7与行动滚轮1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具体的,如图2与图3所示,定位座11内腔竖直穿设有转动螺杆10,转动螺杆10外表壁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升降套12,升降套12底部与锄具5固定连接,锄具5包括有支撑框架501与锄铲502,支撑框架501与锄铲502通过转轴503转动连接,且转轴503内腔设置有转动销栓504,通过转动转动螺杆10,转动螺杆10通过外螺纹带动升降套12移动,升降套12则带动锄具5进行上下移动,使得锄具5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位置调节,且锄具5整体呈口字型结构,通过转动销栓504的脱离或结合可以实现锄铲502刀头的角度变化。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2与控制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用以增加控制杆4倾斜方向上的预应力,保证了控制杆4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1所示,牛角把手8水平端外表壁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层9,用以保证操作人员操作时的持握手感的同时增加了摩擦力。具体的,如图1所示,控制杆4由固定杆与伸拉杆组成,且固定杆与伸拉杆卡扣连接,使得装置可以根据操作人员的需求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高度调节。具体的,如图3所示,转动螺杆10与定位座11卡合连接,限制转动螺杆10进行竖直端方向的移动,保证了转动螺杆10的稳定性。工作原理:使用时,人为手持牛角把手8配合行动滚轮1与支撑滚轮7实现装置的移动,装置底部连接的锄具5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杂草的清除的同时实现该田地的培土,通过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6与控制杆4组成类三角结构,保证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且通过可伸缩的控制杆4配合牛角把手8的设计,符合人体力学原理,使得操作人员使用时方便省力,从而提高了除草装置的工作效果,通过转动转动螺杆10,转动螺杆10通过外螺纹带动升降套12移动,升降套12则带动锄具5进行上下移动,使得锄具5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位置调节,且锄具5整体呈口字型结构,通过转动销栓504的脱离或结合可以实现锄铲502刀头的角度变化,配合结构整体特征,使得锄具5会沿着指定的线路进行除草的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锄铲502位置的改变,避免装置在除草过程中损坏植株的同时保证了装置的除草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内表壁通过第二转辊(14)转动连接有行动滚轮(1),所述第一支架(2)竖直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座(11),且所述定位座(11)底部固定连接有锄具(5),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杆(4),所述控制杆(4)呈倾斜设置,所述控制杆(4)远离第一支架(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牛角把手(8),所述控制杆(4)外表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通过第一转辊(13)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7),且所述支撑滚轮(7)与行动滚轮(1)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内表壁通过第二转辊(14)转动连接有行动滚轮(1),所述第一支架(2)竖直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座(11),且所述定位座(11)底部固定连接有锄具(5),所述第一支架(2)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杆(4),所述控制杆(4)呈倾斜设置,所述控制杆(4)远离第一支架(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牛角把手(8),所述控制杆(4)外表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通过第一转辊(13)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7),且所述支撑滚轮(7)与行动滚轮(1)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除生长于黄芪种植田地中杂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1)内腔竖直穿设有转动螺杆(10),所述转动螺杆(10)外表壁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升降套(12),所述升降套(12)底部与锄具(5)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吉县瑞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