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990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6
一种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包括至少中空容纳横室与直竖的容纳装置及数个抽风风扇,其中,该容纳装置外部周缘设有通气孔以连通各容纳横室,该抽风风扇为相互隔着该中央排风井而两两相对配置,借由该抽风风扇以倾斜角度抽出各容纳横室中的各产生热源设备的热气至该中央排风井内,并让外部冷空气分别由该容纳装置外部的各通气孔进入各容纳横室中热交换散热后,再由该两侧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而以两侧斜向热气对冲汇集而向上排出,而各抽风风扇上、下间距区域并分别形成至少一低压区,以使各容纳横室中的部分热气流亦主动流向该低压区后,再经由该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构成一具精简抽风风扇数量及具较佳主动散热排风效能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产生热源设备散热,以及,具有两侧两两对应斜向角度设置的抽风风扇抽出热气,以产生烟囱效应及低压区主动排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在一些如通讯、工业制程及测试设备中,例如:网络服务器机房、通讯设备主机机房、奔应炉的IC(集成电路)组件预烧测试等设备,该设备中的组件、产品及机器会于运转或测试过程产生高热温度的热源,并有热风或热气流产生,因此在此些现有设备内部的诸如服务器、通讯主机或IC等产品与组件必须保持制程许可温度的操作条件限制下,皆必需设计与设置散热机制,以有效进行热交换与散热、排热,除了造价高昂的水冷设备外,最常见的是以风扇侧吹或侧吸,并平行排出,此方式的缺点为设备四周至少有一面因侧面排风需求,外部要让出空间或外接排风管,而导致设备厂房空间利用效率变低,因此,也有向上排气的方式,但皆类同上述做法,风扇于内部侧吹后,内部各散热容室均需分别加装向上排风管,或在设备上方加装抽风扇将热风向上吸出,前者则因各别排风管占据内部空间,而让设备厂房空间必需加大,使设备厂房的设置与散热设施成本均需增加,不符产业利用效益,而后者必需加装整排紧密相邻无间隔的垂直排列风扇来操作,而使该风扇数量必需随着设备厂房的体积增加而加倍遽增外,除了装设及维修不易,亦不符合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实乃目前现有产生热源设备散热所极待解决的课题。此外,在相关的先前专利技术文献方面,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I224675号「环境测试装置」专利技术专利案,则揭示上述典型的现有由上方吹风方式的排热装置及技术,必需针对每个测试组件予以个别设计及设置上方吹风的散热装置,除了设备装设成本较高外,该测试厂房空间也必需加大,并因该散热风管向上设置,而需浪费很多空间利用的效能,而不符产业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再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I342942号「用于预烧板连接器开口的闸门及具有该闸门之预烧炉」专利技术专利案、第I346783号「用于预烧系统之冷却气流控制」专利技术专利案及第M404979号「具变频风扇及加热调整装置之预烧炉」新型专利案,则均揭示一种在预烧炉中设置以热风向上及冷风向下的循环散热系统,但此种循环散热系统必需在预烧炉上方或一侧面加装以如冷气供应装置或空气冷却器,以冷却预烧炉中所排出的热风,并再加以循环利用,此种循环式散热系统的问题在于需设置循环管道及加设多组大型抽风机及送风机,并且,需严密监控冷却后的循环冷风温度,而徒增其整体设备成本外,并且,该冷却后的循环冷风的质量与温度难以控制一致,而造成预烧炉内的散热质量参差不齐及散热效能不彰,并且,该循环冷却再利用的冷风,有可能夹带因抽风机或送风机内部的金属尘粒或杂质,而影响需高精密度测试的IC的预烧及环境控制质量,致使如IC或电子设备的预烧测试结果产生偏差,或让IC在预烧过程中因金属尘粒或杂质过高而产生烧毁或短路故障的问题,如要解决循环冷却空气质量的问题,必需再加装精密及价格昂贵的空气过滤设备,并不符合产业利用价值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以消除上述现有或各专利前案所示的设备内部各散热容室均需分别加装向上排风管,或在设备上方加装抽风扇将热风向上吸出,各别排风管占据内部空间,而让设备厂房空间必需加大,风扇数量增加,使设备厂房的设置与散热设施成本及维护成本均需增加,而需浪费很多空间利用的效能,而不符产业利用效率,以及,该专利前案使用循环式散热系统,需设置循环管道及加设多组大型抽风机及送风机,并且,需严密监控冷却后的循环冷风温度,而徒增其整体设备成本外,并且,该冷却后的循环冷风的质量与温度难以控制一致,而造成如预烧炉设备内的散热质量参差不齐及散热效能不彰,该循环冷却再利用的冷风,有可能夹带因抽风机或送风机内部的金属尘粒或杂质,而致使影响如奔应炉中需高精密度测试的IC的预烧及环境控制质量,导致该测试IC或电子设备的预烧测试结果产生偏差,或让该测试IC在预烧过程中因金属尘粒或杂质过高而产生烧毁或短路故障的问题及缺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包括:至少一容纳装置,为中空状,且内部设有数个横列的容纳横室,该容纳横室可分别供容纳至少一产生热源设备,且该容纳装置外部周缘设有数个通气孔以连通各容纳横室,该容纳装置中设有至少一直竖的中央排风井,该中央排风井与各容纳横室相连通;以及,数个抽风风扇,该各抽风风扇分别以某一倾斜角度两两相对而成对对应设置于该容纳装置的中央排风井的两侧壁面上,以借由该抽风风扇以倾斜角度抽出各容纳横室中的各产生热源设备的散热热气至该中央排风井内,并让外部冷空气分别由该容纳装置外部的各通气孔进入各容纳横室中热交换散热后,再由该两侧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而以两侧斜向热气对冲汇集而向上排出,而各抽风风扇上、下间距区域并分别形成至少一低压区,以使各容纳横室中的部分热气流亦主动流向该低压区后,再经由该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进一步,本技术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中,该容纳装置为一奔应炉。上述本技术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中,该容纳装置的容纳横室所容纳的产生热源设备为一IC预烧(BURNIN)测试设备。上述本技术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中,该容纳装置为一网络服务器机房。上述本技术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中,该容纳装置的容纳横室所容纳的产生热源设备为一网络服务器设备。上述本技术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中,该中央排风井的两侧壁面分别设有数个斜向出风部,以供该抽风风扇结合固定。上述本技术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中,该中央排风井的上方设有至少一热风出口,以供该散热热气向上排出。上述本技术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中,该各抽风风度设置于该容纳装置的中央排风井的两侧壁面上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45~80度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借由该容纳装置中的容纳横室、中央排风井及容纳装置外部的通气孔与以某一倾斜角度设置于该中央排风井的一壁面的抽风风扇,形成如同烟囱效应的热气自动向上排出及该通气孔的由该容纳装置外部外围自动源源不断补充冷风,可以具备以下各项优点:1.透过该中央排风井的热风出口位于该容纳装置上方,节省设备四周因排气需要而需单独设置排气管而浪费占用的空间;2.能均匀吸取容纳装置中的各容纳横室中的各产生热源设备内的散热热气,并以最小及精简数量的抽风风扇达到最大的散热排风效果,节省更多如抽风风扇散热或更复杂循环冷却设备的制造、控制、维修成本;3.各抽风风扇除了两两相隔于该中央排风井两侧相对应外,该各抽风风扇的上、下间距区域并分别形成至少一低压区的流体特性,可以使各容纳横室中的部分热气流亦主动流向该低压区后,再经由该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即以主动导引方式,将该散热热气以两侧斜向热气对冲汇集方式,而自动经由该中央排风井上方排出,并可使该容纳装置周遭的环境冷风有效地自动吸入该容纳装置中,而不必再加设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容纳装置,为中空状,且内部设有数个横列的容纳横室,该容纳横室可分别供容纳至少一产生热源设备,且该容纳装置外部周缘设有数个通气孔以连通各容纳横室,该容纳装置中设有至少一直竖的中央排风井,该中央排风井与各容纳横室相连通;以及,/n数个抽风风扇,该各抽风风扇分别以某一倾斜角度两两相对而成对对应设置于该容纳装置的中央排风井的两侧壁面上,以借由该抽风风扇以倾斜角度抽出各容纳横室中的各产生热源设备的散热热气至该中央排风井内,并让外部冷空气分别由该容纳装置外部的各通气孔进入各容纳横室中热交换散热后,再由该两侧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而以两侧斜向热气对冲汇集而向上排出,而各抽风风扇上、下间距区域并分别形成至少一低压区,以使各容纳横室中的部分热气流亦主动流向该低压区后,再经由该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容纳装置,为中空状,且内部设有数个横列的容纳横室,该容纳横室可分别供容纳至少一产生热源设备,且该容纳装置外部周缘设有数个通气孔以连通各容纳横室,该容纳装置中设有至少一直竖的中央排风井,该中央排风井与各容纳横室相连通;以及,
数个抽风风扇,该各抽风风扇分别以某一倾斜角度两两相对而成对对应设置于该容纳装置的中央排风井的两侧壁面上,以借由该抽风风扇以倾斜角度抽出各容纳横室中的各产生热源设备的散热热气至该中央排风井内,并让外部冷空气分别由该容纳装置外部的各通气孔进入各容纳横室中热交换散热后,再由该两侧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而以两侧斜向热气对冲汇集而向上排出,而各抽风风扇上、下间距区域并分别形成至少一低压区,以使各容纳横室中的部分热气流亦主动流向该低压区后,再经由该抽风风扇抽入该中央排风井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热风主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为一奔应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鸿邦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