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88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和电力转换器本体,箱体的内部开设有通腔,通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力转换器本体,箱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箱体的两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散热管,散热管包括U形管和连通管,U形管与连通管一体成型,箱体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外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限位杆与限位槽相互嵌合,在使用时,将箱体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通过箱体以及箱体内部通腔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外部保护,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将电力转换器本体嵌合固定于箱体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安拆更换以及外部防护,同时本装置散热较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转换器是电力转换的重要转换装置,通过电力转换器能够将一次电能转换为二次电能,并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以供生活使用或工业使用,例如型号为STC-DML2211的智能电力转换器,已经在电力领域中广泛使用。电力转换器安装方式多为固定安装,能够让电力转换器稳定运行与工作,直接通过螺栓或螺丝将电力转换器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日后电力转换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安拆更换较为不便,且会对墙体造成二次创伤,同时电力转换器为电力装置,具有一定功率,会产生一定能耗,进而使得电力转换器产生一定温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较好的散热,会导致电力转换器发生故障造成损坏,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便于安拆更换,便于通风散热的电力转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安拆便捷和散热便捷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和电力转换器本体,箱体的内部开设有通腔,通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力转换器本体,箱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箱体的两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散热管,散热管包括U形管和连通管,U形管与连通管一体成型,箱体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外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限位杆与限位槽相互嵌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箱体为方形结构,箱体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为弧形结构,固定座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固定栓,固定栓为圆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电力转换器本体为方形结构,电力转换器本体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均电性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线,电力转换器本体的一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把手,把手为弧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箱体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旋筒,旋筒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限位栓,限位栓的底端与限位杆通过旋合相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限位杆与限位槽均为梯形结构且相互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箱体的两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插筒,U形管与插筒相互穿合,U形管与连通管相互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为一种新型电力转换器,在使用时,将箱体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通过箱体以及箱体内部通腔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外部保护,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将电力转换器本体嵌合固定于箱体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的安拆更换以及外部防护;在使用时,电力转换器本体工作产生一定热流并向外扩散至箱体内部通腔中,并继续向外扩散至箱体两侧的散热管中,通过箱体背部的散热扇出风吹过通腔,从而带走通腔内部以及电力转换器本体外部热流热量,同时,通过散热管中一体成型的U形管和连通管对通腔内部热流进行引流,从而通过外部自然风吹拂U形管和连通管,进而带走散热管内部热流热量,结构简单,散热快捷。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限位杆与限位槽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散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通腔;3、电力转换器本体;4、连接线;5、固定座;6、固定栓;7、把手;8、散热管;9、散热扇;10、限位杆;11、限位槽;12、旋筒;13、限位栓;14、插筒;15、U形管;16、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1和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腔2,通腔2的内部设置有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9,箱体1的两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散热管8,散热管8包括U形管15和连通管16,U形管15与连通管16一体成型,箱体1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1,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外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本实施例中散热扇9使用的是型号为A1150的散热扇9,本型号散热扇9包括马达、风罩以及内部扇叶等结构,散热扇9固定于箱体1背面,且外接外部电源,在使用时,将箱体1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通过箱体1以及箱体1内部通腔2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外部保护,通过限位杆10和限位槽11将电力转换器本体3嵌合固定于箱体1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安拆更换以及外部防护;在使用时,电力转换器本体3工作产生一定热流并向外扩散至箱体1内部通腔2中,并继续向外扩散至箱体1两侧的散热管8中,通过箱体1背部的散热扇9出风吹过通腔2,从而带走通腔2内部以及电力转换器本体3外部热流热量,同时,通过散热管8中一体成型的U形管15和连通管16对通腔2内部热流进行引流,从而通过外部自然风吹拂U形管15和连通管16,进而带走散热管8内部热流热量,结构简单,散热快捷。具体的,箱体1为方形结构,箱体1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为弧形结构,固定座5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固定栓6,固定栓6为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箱体1为金属方形结构,一侧开合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安拆更换,一侧封合便于散热扇9安装设置,箱体1内部开设有通腔2,通过方形通腔2便于电力转换器本体3安放,固定座5为金属弧形座,固定栓6为金属材质,通过固定座5和固定栓6便于箱体1与墙体相固定,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座5和固定栓6将箱体1固定安装于墙体表面,并使箱体1与墙体表面存留一定间距,方便散热扇9的安装设置。具体的,电力转换器本体3为方形结构,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均电性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线4,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一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把手7,把手7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使用可参考型号为的STC-DML2211的智能电力转换器,连接线4为铜制线且外部包裹有橡胶绝缘层,把手7为金属弧形把,在使用时,通过把手7对电力转换器本体3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腔(2),通腔(2)的内部设置有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9),箱体(1)的两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散热管(8),散热管(8)包括U形管(15)和连通管(16),U形管(15)与连通管(16)一体成型,箱体(1)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1),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外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腔(2),通腔(2)的内部设置有电力转换器本体(3),箱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9),箱体(1)的两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散热管(8),散热管(8)包括U形管(15)和连通管(16),U形管(15)与连通管(16)一体成型,箱体(1)的内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1),电力转换器本体(3)的外表面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与限位槽(11)相互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1)为方形结构,箱体(1)的一侧表面上下两端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为弧形结构,固定座(5)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固定栓(6),固定栓(6)为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伟田成波黄鹏王磊郭应马志举袁波郝会杰谷青波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市长江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