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83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4
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有变频器的箱体,箱体的顶板上设有凸起的边条,边条环绕一周后首尾相接,顶板上边条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顶板上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位于出风部内;出风部上安装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盖板,盖板与顶板间隔设置。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通过在顶板上设置通风口,并在通风口上方设置盖板,使箱体内的热空气能够从箱体顶部散出,保持顶部出风散热方式能够高效散热的效果,同时盖板能够对通风口形成遮挡,防止雨水的落入,保证防水性能。热气流通过盖板与顶板之间空间排出,使热空气能够由四个方向排出,加快了散热速度。另外,盖板相对于顶板的凸起程度较低,突兀感较弱,美观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供配电装置为了便于运输,主要采用集装箱式结构,内装有变频器。变频器中的变压器,功率大,发热量高,需要高效的散热,才能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由于热空气容易向上流动,在集装箱顶部出风,散热效果最好,才能满足变压器的散热要求。现有的顶出风结构,采用在风道上方开孔出风的方式、将箱体顶部垫高四周出风的方式或者将风道安装在箱体顶部的方式。三种现有出风方式都存在较多的不足,第一种方式开孔朝上,雨水容易落入,无法满足防水性能;后两种方式使箱体顶部凸起,大幅增加了设备的高度,也使设备整体突兀感较强,美观性较差,而且雨水仍存在流入的风险,防水性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出风结构防水性能差、占用高度空间、美观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水效果好、结构紧凑且美观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有变频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顶板上设有凸起的边条,所述边条环绕一周后首尾相接,所述顶板上边条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所述顶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出风部内;所述出风部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面的边缘上环设有凸缘;所述边条均位于所述凸缘所围区域中,并与盖板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凸缘与箱体的顶板之间设有间隔,并与对应边条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风箱,所述风箱的顶部开敞,扣盖在顶板的底面上,并与通风口相连通;所述变频器的变压器上套设有通风罩,所述通风罩顶端的端口与风箱相连,底端的端口与箱体的底板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风箱上设有连通口,用以使风箱和通风罩相连通;所述连通口上安装有风机,所述箱体的侧板底部设有进风口。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均平行设置有两个,横梁与纵梁相连,并呈#形排列;所述横梁和纵梁的端部均设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端与箱体的顶板固接。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梁,所述纵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均平行设置有两个,并呈#形排列;第一加强梁与第二加强梁相连,且连接点上设有底端与顶板相连的支腿。作为优选,所述横梁端部与纵梁的端部相互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通风口位于出风部的前侧。作为优选,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且与风箱的侧壁之间均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百叶窗。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的上沿高于所述通风罩的底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通过在顶板上设置通风口,并在通风口上方设置盖板,使箱体内的热空气能够从箱体顶部散出,保持顶部出风散热方式能够高效散热的效果,同时盖板能够对通风口形成遮挡,防止雨水的落入,保证防水性能。热气流通过盖板与顶板之间空间排出,使热空气能够由四个方向排出,加快了散热速度。另外,盖板相对于顶板的凸起程度较低,突兀感较弱,美观性较强。2、顶板上设置一周的边条,能够作为凸起结构,阻挡顶板表面上的积水流入到通风口中,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3、盖板的凸缘包在边条外侧,边条与盖板、凸缘与顶板以及凸缘与边条之间均设置间隔,从而形成Z形的风道,增加雨水和灰尘流入的难度,提高防水防尘性能。另外,Z形风道使排出的热空气能够一定程度的向下流动,从而使气流能够贴着顶板表面流动,将顶板表面的积水吹落,防止积水造成腐蚀,也进一步降低积水流入的风险。4、变压器上套设导风罩,使箱体内流动的气流,都能够流过变压器,带走热量,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率。安装有风机的风箱位于箱体内,能够避免设备顶部凸起过高,防止设备外形突兀感较强,保证美观性,同时使风机更加靠近变压器,提高对热空气的吸引力。5、支撑盖板的支架呈井字形,能够充分的对盖板形成支撑,同时保证气流的通过性,从而保证散热效率。加强梁也呈井字形,进一步提高对盖板各部分的支撑性能,同时作为框架结构增强支架整体的强度,提高稳定性。6、横梁与纵梁的端部相连,使两者构成井字形结构后,横梁之间的间距和纵梁之间的间距较大,保证气体四个方向的流动空间,从而提高散热效率。7、通风口位于顶板前侧,使其靠近顶板前端,热空气中的一部分能够向前侧排出后,快速离开箱体,提高散热效率。8、风机采用离心风机,并与风箱的侧壁间隔设置,使抽来的热空气能够切向吹出后,吹向风机与风箱侧壁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使热空气在风箱内充分分布,然后再通过通风口排出,使热空气的排出也能够均匀分散,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速度,提高散热效率。9、进风口上安装百叶窗,能够直接阻挡雨水的进入。进风口上沿高于通风罩底端,使气流由箱体外进入通风罩的过程中,流动轨迹呈S形,使通风罩外壁对气流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促进灰尘的沉积,降低灰尘随气流流入变压器的可能,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防尘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的爆炸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的剖视结构图;以上各图中:1、箱体;11、顶板;12、底板;13、侧板;14、通风口;15、进风口;2、边条;3、支架;31、横梁;32、纵梁;33、第一加强梁;34、第二加强梁;35、支腿;4、盖板;5、凸缘;6、风箱;7、变压器;8、通风罩;9、风机;10、百叶窗;A、出风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内安装变频器。箱体1的顶板11上设有凸起的边条2,边条2环设在顶板11上,即在顶板11上环绕一周后收尾相接,可呈圆形、矩形等封闭的形状。顶板11中被边条2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A,出风部A可为顶板11的一部分或整体。如图1至3所示,当边条2设置在顶板11的边缘上时,顶板11整体均为出风部A。顶板11上设有通风口14,用以使箱体1内部与外部相连通。通风口14位于出风部A内,即使边条2围绕在通风口14的外侧。出风部A上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安装有盖板4,使盖板4覆盖在出风部A的上方,支架3将盖板4与出风部A的表面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变频器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板(11)上设有凸起的边条(2),所述边条(2)环绕一周后首尾相接,所述顶板(11)上边条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A);/n所述顶板(11)上设有通风口(14),所述通风口(14)位于出风部(A)内;/n所述出风部(A)上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底面的边缘上环设有凸缘(5);/n所述边条(2)均位于所述凸缘(5)所围区域中,并与盖板(4)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n所述凸缘(5)与箱体(1)的顶板(11)之间设有间隔,并与对应边条(2)之间设有间隔;/n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风箱(6),所述风箱(6)的顶部开敞,扣盖在顶板(11)的底面上,并与通风口(14)相连通;/n所述变频器的变压器(7)上套设有通风罩(8),所述通风罩(8)顶端的端口与风箱(6)相连,底端的端口与箱体(1)的底板(12)之间设有间隔;/n所述风箱(6)上设有连通口,用以使风箱(6)和通风罩(8)相连通;/n所述连通口上安装有风机(9),所述箱体(1)的侧板(13)底部设有进风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变频器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板(11)上设有凸起的边条(2),所述边条(2)环绕一周后首尾相接,所述顶板(11)上边条所围区域设为出风部(A);
所述顶板(11)上设有通风口(14),所述通风口(14)位于出风部(A)内;
所述出风部(A)上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安装有盖板(4),所述盖板(4)底面的边缘上环设有凸缘(5);
所述边条(2)均位于所述凸缘(5)所围区域中,并与盖板(4)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凸缘(5)与箱体(1)的顶板(11)之间设有间隔,并与对应边条(2)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风箱(6),所述风箱(6)的顶部开敞,扣盖在顶板(11)的底面上,并与通风口(14)相连通;
所述变频器的变压器(7)上套设有通风罩(8),所述通风罩(8)顶端的端口与风箱(6)相连,底端的端口与箱体(1)的底板(12)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风箱(6)上设有连通口,用以使风箱(6)和通风罩(8)相连通;
所述连通口上安装有风机(9),所述箱体(1)的侧板(13)底部设有进风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配电站顶出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横梁(31)和纵梁(32),所述横梁(31)和纵梁(32)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铮孙贤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