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79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包括冷缩接头主体,该冷缩接头主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组合结构,所述冷缩接头主体的两端呈圆锥形状,且其口径自冷缩接头主体中部位置向冷缩接头主体端部位置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心圆柱结构依次由两空心圆柱衔接而成,且一空心圆柱的内径大于另一空心圆柱;所述冷缩接头主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屏蔽层和主绝缘层,在主绝缘层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内电极层,所述内电极层分别设置在主绝缘层的两端及中部位置,且设置在小口径空心圆柱上的端部内电极层设为应力锥结构;在冷缩接头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空心圆柱结构的支撑芯绳和铜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及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
本技术属于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
技术介绍
管型母线是一种高效输送高压电流的输电装置,管型母线与传统的矩形母线相比,具有集肤效应好、单位截面载流量大、散热条件好、允许应力大、跨距大、机械强度高、电气绝缘性能强、主绝缘材料稳定性高、绝缘工艺合理等特点,能够有效保证输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的增长,社会用电量呈直线上升,使得变电站主变容量不断的加大,主变压器低压出线侧的额定电流也随之增大,电力部门越来越多的使用管型母线。经检索,专利CN209119389U公开了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中间接头,该中间接头用于连接对接后的一对绝缘管母线,包括一冷缩接头主体,该冷缩接头主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所述冷缩接头主体的两端呈圆锥形状,且其口径自冷缩接头主体中部位置向冷缩接头主体端部位置方向逐渐减小,在冷缩接头主体的两端均具有一环状凸起,所述冷缩接头主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硅橡胶半导电屏蔽层;装配时,将一对绝缘管母线对接后,直接将冷缩中间接头套装在对接处的外端即可实现绝缘管母线的装配,非常的方便,另外,采用冷缩接头具备高张紧力,利用这种弹性张紧力压紧绝缘管母线,保证装配的稳固,但是该结构的冷缩中间接头存在一定的缺陷:1.冷缩接头主体与硅橡胶半导电屏蔽层由于两者之间不能紧密贴合,会存在一定的气隙,造成局部放电不一,进而大大降低使用寿命;2.电气性能一般。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及电气性能的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是非常有必要的。技术内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及电气性能的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该冷缩接头用于连接对接后的一对绝缘管母线,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冷缩接头主体,该冷缩接头主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组合结构,所述冷缩接头主体的两端呈圆锥形状,且其口径自冷缩接头主体中部位置向冷缩接头主体端部位置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心圆柱结构依次由两空心圆柱衔接而成,且一空心圆柱的内径大于另一空心圆柱;所述冷缩接头主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屏蔽层和主绝缘层,在主绝缘层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内电极层,所述内电极层分别设置在主绝缘层的两端及中部位置,且设置在小口径空心圆柱上的端部内电极层设为应力锥结构;在冷缩接头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空心圆柱结构的支撑芯绳和铜罩,所述支撑芯绳设置在大口径空心圆柱内,并与其内部的内电极层紧密贴合,且支撑芯绳的一端部伸出冷缩接头主体外,便于支撑芯绳的抽出;所述铜罩设置在冷缩接头主体的中部,且铜罩的一端与冷缩接头主体中内电极层搭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内电极层的厚度为冷缩接头主体厚度的1/3-2/5。进一步地,所述冷缩接头主体中外屏蔽层的厚度为主绝缘层厚度的1/5-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由内之外依次包括内电极层、主绝缘层和外屏蔽层构成,使得外屏蔽、主绝缘和内电极层紧密结合,来避免各功能层之间存在气隙;同时,内电极层设置在主绝缘层的中部及端部,且一端部的内电极层设为应力锥结构,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应力锥曲线进行优化设计,获取最佳应力控制曲线,有效降低电场强度,可以使由中间向两侧局部放电更加均匀,增加绝缘寿命;此外,铜罩设置于中间接头中部,能紧密覆盖在绝缘管母线的金属接管上,并与中间接头内电极层搭接,从而降低局部放电,均匀电场分布形状,提高电气性能和运行寿命;(2)本技术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在冷缩接头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空心圆柱结构的支撑芯绳,绝缘管母线放在适当位置上,当支撑芯绳抽出,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即收缩与绝缘管母线表面紧贴,安装容易,无须专用工具或热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本实施例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该冷缩接头用于连接对接后的一对绝缘管母线,如图1所示,包括冷缩接头主体1,该冷缩接头主体1为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组合结构,冷缩接头主体1的两端呈圆锥形状,且其口径自冷缩接头主体1中部位置向冷缩接头主体1端部位置方向逐渐减小;空心圆柱结构依次由两空心圆柱衔接而成,且一空心圆柱的内径大于另一空心圆柱;冷缩接头主体1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屏蔽层11和主绝缘层12,在主绝缘层12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内电极层2,内电极层2分别设置在主绝缘层的两端及中部位置,且设置在小口径空心圆柱上的端部内电极层2设为应力锥结构;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应力锥曲线进行优化设计,获取最佳应力控制曲线,有效降低电场强度,可以使由中间向两侧局部放电更加均匀,增加绝缘寿命。在冷缩接头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空心圆柱结构的支撑芯绳3和铜罩4,支撑芯绳3设置在大口径空心圆柱内,并与其内部的内电极层2紧密贴合,且支撑芯绳3的一端部伸出冷缩接头主体1外,便于支撑芯绳3的抽出;在冷缩接头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空心圆柱结构的支撑芯绳3,绝缘管母线放在适当位置上,当支撑芯绳3抽出,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即收缩与绝缘管母线表面紧贴,安装容易,无须专用工具或热力;铜罩4设置在冷缩接头主体1的中部,且铜罩4的一端与冷缩接头主体1中内电极层2搭接设置,能紧密覆盖在绝缘管母线的金属接管上,并与中间接头内电极层2搭接,从而降低局部放电,均匀电场分布形状,提高电气性能和运行寿命。作为实施例,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为了保证较佳的绝缘性能,严格控制各功能层的厚度,内电极层2的厚度为冷缩接头主体1厚度的1/3-2/5,冷缩接头主体1中外屏蔽层11的厚度为主绝缘层12厚度的1/5-1/4,具体地,外屏蔽层11的厚度为1-2mm,主绝缘层12的厚度为5-8mm内电极层2的厚度为2-4mm。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该冷缩接头用于连接对接后的一对绝缘管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缩接头主体,该冷缩接头主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组合结构,所述冷缩接头主体的两端呈圆锥形状,且其口径自冷缩接头主体中部位置向冷缩接头主体端部位置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心圆柱结构依次由两空心圆柱衔接而成,且一空心圆柱的内径大于另一空心圆柱;/n所述冷缩接头主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屏蔽层和主绝缘层,在主绝缘层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内电极层,所述内电极层分别设置在主绝缘层的两端及中部位置,且设置在小口径空心圆柱上的端部内电极层设为应力锥结构;/n在冷缩接头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空心圆柱结构的支撑芯绳和铜罩,所述支撑芯绳设置在大口径空心圆柱内,并与其内部的内电极层紧密贴合,且支撑芯绳的一端部伸出冷缩接头主体外,便于支撑芯绳的抽出;所述铜罩设置在冷缩接头主体的中部,且铜罩的一端与冷缩接头主体中内电极层搭接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管母线用冷缩接头,该冷缩接头用于连接对接后的一对绝缘管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缩接头主体,该冷缩接头主体为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组合结构,所述冷缩接头主体的两端呈圆锥形状,且其口径自冷缩接头主体中部位置向冷缩接头主体端部位置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空心圆柱结构依次由两空心圆柱衔接而成,且一空心圆柱的内径大于另一空心圆柱;
所述冷缩接头主体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屏蔽层和主绝缘层,在主绝缘层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内电极层,所述内电极层分别设置在主绝缘层的两端及中部位置,且设置在小口径空心圆柱上的端部内电极层设为应力锥结构;
在冷缩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塨孙兴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沃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