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49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属于称量设备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面板,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称量盘,所述称量盘的面积大于底座的面积,还包括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一侧的支撑架和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上的防水槽,所述防水槽位于称量盘的上方,所述防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防水槽相连通,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称量盘的下方环向设置有接水槽,所述导流管远离防水槽的一端位于接水槽的上方并朝向接水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防护电子天平以避免称量过程中容器内的水溢出到电子天平上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
本技术涉及称量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
技术介绍
天平是称量轻微重量精准,量程小,分度值低的一种精密称重产品。其通常适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学校、医院、科研等单位,而这些单位经常要做快速测定,对灵敏度、稳定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用电磁力平衡被称物体重力的天平称之为电子天平,其特点是称量准确可靠、显示快速清晰并且具有自动检测系统、简便的自动校准装置以及超载保护等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0381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天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座和称量盘,所述称量盘安装在基座的顶端;所述基座的顶端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两块固定板和两块移动板;所述基座的顶端设有用于嵌装移动板的凹槽;所述两块移动板的底端设有滑轮,所述凹槽的高度高于滑轮的高度,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滑轮的厚度。上述电子天平的移动板在基座的凹槽中滑动打开以放入称量物品,而移动板的底端设置的滑轮使移动板移动更加顺畅,而且滑轮完全嵌装在凹槽中,保证了挡板内的密封性,从而降低了由于挡板卡顿造成的实验误差。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使用上述的电子天平进行真空法检测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试验时,需将容器放置在电子天平上,然后向电子天平上加水进行称量,容器内的水容易溢流至电子天平,造成称量不准确,甚至导致天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具有便于防护电子天平以避免称量过程中容器内的水溢出到电子天平上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面板,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称量盘,所述称量盘的面积大于底座的面积,还包括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一侧的支撑架和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上的防水槽,所述防水槽位于称量盘的上方,所述防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防水槽相连通,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称量盘的下方环向设置有接水槽,所述导流管远离防水槽的一端位于接水槽的上方并朝向接水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的一侧设置防水机构,将容器放置到电子天平上后,防水机构位于容器的外部,对加水过程中飞溅出容器的水进行收集,同时由于防水机构与容器之间存在间隙,不会对读数的精确性造成影响,防水槽收集到的水从导流管流入接水槽内,再由接水槽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防水槽内的水装满后发生溢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固定在支撑架上并位于防水槽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定位机构,对容器进行定位,将定位机构设置在防水槽的正下方,当定位机构将容器卡紧时,容器与位于防水槽的中心位置且与防水槽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保证防水槽与容器之间不发生接触,以避免对读数的精确性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座、双向丝杠和定位块,所述双向丝杠穿设在定位支座内,所述双向丝杠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定位块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块内分别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孔并分别套设在双向丝杠的两侧,所述定位块远离定位支座的一端均设置有弧形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容器放置在定位机构上后,通过转动双向丝杠使两个定位块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定位块上的弧形块向靠近容器外壁的方向移动,当两个弧形块均与容器相抵触时,容器在弧形块的带动下移动至防水槽的中心位置,然后反向转动丝杠使弧形块离开容器,不再与容器发生接触,由于防水槽的直径大于容器的直径,此时容器与防水槽不会发生接触,从而不会对读数的精准性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支座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一端与双向丝杠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手持转动把手对双向丝杠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定位块的驱动,进而使弧形块随定位块移动,实现对容器位置的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槽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管位于防水槽的最低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防水槽倾斜设置,并将导流管设置在防水槽的最低端,方便了使防水槽内的水流出,以避免防水槽内装满水后发生溢流而导致电子天平进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槽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卡接片,所述支撑架上靠近防水槽的一侧开设有供矩形卡接片插入的矩形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矩形卡接片插入矩形卡槽,实现对防水槽的定位,从而方便对容器的防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矩形卡接片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通孔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插设有抵紧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抵紧螺栓,将抵紧螺栓插入矩形卡接片上的通孔内实现对防水槽的定位,提高防水槽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接水槽的底部设置出水口,方便了将水排出进行回收。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底座的一侧设置防水机构,对加水过程中飞溅出容器的水进行收集,同时由于防水机构与容器之间存在间隙,不会对读数的精确性造成影响,防水槽收集到的水从导流管流入接水槽内,再由接水槽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防水槽内的水装满后发生溢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和接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显示屏;12、操作面板;2、称量盘;3、防水机构;31、支撑架;311、抵紧螺栓;32、防水槽;321、导流管;322、矩形卡接片;4、接水槽;41、出水口;5、定位机构;51、定位支座;52、双向丝杠;53、定位块;54、弧形块;55、转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1和操作面板12,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称量盘2,称量盘2的面积大于底座1的面积,还包括防水机构3,防水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一侧的支撑架31和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31上的防水槽32,防水槽32位于称量盘2的上方,防水槽32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卡接片322,支撑架31上靠近防水槽32的一侧开设有供矩形卡接片322插入的矩形卡槽,矩形卡接片32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支撑架31上且位于通孔的上方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插设有抵紧螺栓311,通过将矩形卡接片322插入矩形卡槽,然后将抵紧螺栓311插入矩形卡接片322上的通孔内实现对防水槽32的定位,提高防水槽32的稳定性。如图1、2所示,防水槽32倾斜设置,防水槽32的最低端设置有导流管321,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1)和操作面板(12),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称量盘(2),所述称量盘(2)的面积大于底座(1)的面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机构(3),所述防水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一侧的支撑架(31)和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31)上的防水槽(32),所述防水槽(32)位于称量盘(2)的上方,所述防水槽(32)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321),所述导流管(321)与防水槽(32)相连通,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称量盘(2)的下方环向设置有接水槽(4),所述导流管(321)远离防水槽(32)的一端位于接水槽(4)的上方并朝向接水槽(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1)和操作面板(12),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称量盘(2),所述称量盘(2)的面积大于底座(1)的面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机构(3),所述防水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一侧的支撑架(31)和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31)上的防水槽(32),所述防水槽(32)位于称量盘(2)的上方,所述防水槽(32)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321),所述导流管(321)与防水槽(32)相连通,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称量盘(2)的下方环向设置有接水槽(4),所述导流管(321)远离防水槽(32)的一端位于接水槽(4)的上方并朝向接水槽(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5),所述定位机构(5)固定在支撑架(31)上并位于防水槽(32)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实验用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5)包括定位支座(51)、双向丝杠(52)和定位块(53),所述双向丝杠(52)穿设在定位支座(51)内,所述双向丝杠(5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定位块(53)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科邓丽莉王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衡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