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36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取暖器,包括壳体、电热管、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和电控器;电热管、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和电控器均安装在壳体内,电控器控制电热管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的发热功率,壳体包括前板、后板、侧板和顶板,前板设置有第一散热区域,第一散热区域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对齐,第一散热区域用于用户以热辐射的方式取暖,顶板设置有第二散热区域,第二散热区域用于用户以热对流的方式取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综合取暖器的发热体采用电热管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热对流加热辐射的综合发热形式显著提高用户的取暖效果,同时,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不产生可见光且无噪音,不影响用户夜间休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流和辐射二合一的综合取暖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热取暖器一般包括壳体、发热体、电控器和交互设备,发热体通电后产生热量,电控器控制发热体的功率。现有技术电热取暖器一般具有如下缺陷:发热体的形式单一,单纯采用对流式发热体的取暖器升温较慢,单纯采用辐射式发热体的取暖器会产生可见光,影响睡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综合取暖器将对流和辐射两种热传递模式相结合提高取暖器的升温效率,避免夜间可见光的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综合取暖器,包括壳体、电热管、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和电控器;电热管、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和电控器均安装在壳体内,电控器控制电热管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的发热功率,电热管用作对流式热传递的热源,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用作辐射式热传递的热源;其中,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不产生可见光且无噪音,不影响用户夜间休息;壳体包括前板、后板、侧板和顶板,前板设置有第一散热区域,第一散热区域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对齐,第一散热区域用于以热辐射的方式取暖,顶板设置有第二散热区域,第二散热区域用于以热对流的方式取暖。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上安装有散热翅片。进一步的,所述前板的高度小于后板的高度,所述顶板倾斜,倾斜的顶板使得第二散热区域向前倾斜,进而使得热空气以斜向前的方式对流,有利于用户取暖。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长度大于侧板的宽度,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一般情况下,取暖器的壳体呈直立的平板状,较宽的支撑脚能够避免取暖器侧翻,万向轮则有助于客户移动取暖器。进一步的,所述后板的表面安装有挂架和垫脚,用户也可以利用挂架将取暖器悬挂在墙壁上。进一步的,综合取暖器还包括过热保护器,过热保护器安装在电热管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与电源之间,当过热保护器检测到环境温度过高时,过热保护器自动断开电路,避免发生危险。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综合取暖器的发热体采用电热管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热对流加热辐射的综合发热形式显著提高用户的取暖效果,同时,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不产生可见光且无噪音,不影响用户夜间休息。(2)本技术的综合取暖器将顶板设计为倾斜状态,倾斜的顶板使得第二散热区域向前倾斜,进而使得热空气以斜向前的方式对流,有利于用户取暖。(3)本技术的综合取暖器在壳体的底部设置较宽的支撑脚,有效避免取暖器侧翻,提高取暖器的稳定性。(4)本技术的综合取暖器在后板的表面设置挂架和垫脚,方便用户根据使用环境将综合取暖器悬挂使用,增加了综合取暖器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综合取暖器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1综合取暖器的左视图。图3是实施例1综合取暖器的俯视图。其中:1、电热管;2、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3、电控器;4、支撑脚;5、万向轮;6、挂架;7、垫脚;8、过热保护器;9、散热翅片;10、前板;1001、第一散热区域;11、后板;12、侧板;13、顶板;1301、第二散热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综合取暖器,包括壳体、电热管1、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电控器3、支撑脚4、万向轮5、挂架6、垫脚7和过热保护器8;电热管1、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电控器3和过热保护器8均安装在壳体内,电热管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均用作热源,电热管在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之上,电热管上安装有散热翅片9;壳体包括前板10、后板11、侧板12和顶板13,前板10设置有第一散热区域1001,第一散热区域1001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对齐,第一散热区域1001用于让用户以热辐射的方式取暖,顶板13设置有第二散热区域1301,第二散热区域1301用于让用户以热对流的方式取暖;其中,前板10的高度小于后板11的高度,顶板13向前倾斜,倾斜的顶板13使得第二散热区域1301向前倾斜,进而使得热空气以斜向前的方式对流,有利于用户取暖;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4,支撑脚4的长度大于侧板12的宽度,支撑脚4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5;取暖器的壳体呈直立的平板状,较宽的支撑脚4能够避免取暖器侧翻,万向轮5则有助于客户移动取暖器;壳体的后板11的表面安装有挂架6和垫脚7,用户也可以利用挂架6将取暖器悬挂在墙壁上;电控器3控制电热管1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的发热功率;过热保护器8安装在电热管1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与电源之间,过热保护器8采用KSD301系列温控器,保护温度设定在123℃左右,当过热保护器8检测到环境温度超过保护温度时,过热保护器8自动断开电路,避免发生危险。虽然说明书中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热管(1)、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和电控器(3);/n电热管(1)、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和电控器(3)均安装在壳体内,电控器(3)控制电热管(1)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的发热功率;/n所述壳体包括前板(10)、后板(11)、侧板(12)和顶板(13),前板(10)设置有第一散热区域(1001),第一散热区域(1001)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对齐,顶板(13)设置有第二散热区域(1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热管(1)、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和电控器(3);
电热管(1)、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和电控器(3)均安装在壳体内,电控器(3)控制电热管(1)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的发热功率;
所述壳体包括前板(10)、后板(11)、侧板(12)和顶板(13),前板(10)设置有第一散热区域(1001),第一散热区域(1001)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热体(2)对齐,顶板(13)设置有第二散热区域(1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1)上安装有散热翅片(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取暖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施耐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