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34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包括出光面和入光面,且透镜本体设置有一容纳光源的腔体,腔体壁面为入光面,出光面包括位于透镜本体上表面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的接合处往两侧高度逐渐降低,且接合处位于透镜本体截面竖轴线的一侧,第一出光面为内凹的弧面。用于解决偏光透镜偏光范围不全面,偏光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第二出光面使得光线能够照射到透镜本体高度范围内的偏光侧的区域,且和透镜本体一体成型的防水卡条,减少水渗入透镜本体内部引起LED光源短路烧毁的风险,整体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
本技术属于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
技术介绍
偏光透镜已经广泛运用在一些亮光工程,娱乐场所,公共场所,建筑外墙及一些室内氛围灯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照明工具。目前,偏光透镜根据实际运用的场所不同,有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在一些不能够提供灯具的偏光角度的情况下,对透镜的偏光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偏光透镜靠墙侧存在光线偏折到达不了的阴影区域,常规偏光透镜也无法将光线偏折到透镜本体侧的阴影区,对透镜的偏光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用于解决偏光透镜偏光范围不全面,偏光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设置有一容纳光源的腔体,且所述透镜本体外表面形成出光面,所述腔体的内壁形成入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相交,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以所述相交处为基点向下倾斜,所述相交处处于所述透镜本体偏心位置,且第一出光面为内凹的弧面。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入光槽,所述入光槽的底面为第一入光面,且所述入光槽的两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由上往下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入光槽的两侧面往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用于将从入光槽进入的光线聚拢内反射至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光面为自由曲面,且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光面为向外凸的弧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光面为阶梯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光面上设置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二维阵列排布。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微结构为棱锥形凸起。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本体两侧设置有防水卡条。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本体为条形结构,所述透镜本体横截面呈M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二出光面解决常规偏光透镜偏光角度小,不能够对透镜本身靠墙侧进行偏光照射的情况进行解决,通过第二出光面将光线照向透镜本体靠墙侧的阴影区域,扩大光线偏折范围,适用于更多的情况;2、设置在第一出光面上的微结构减少眩光,柔和出光光线;3、透镜本体两侧设置有防水卡条,在与灯具等配合使用时,减少水汽渗入透镜内,减少内部光源的寿命损耗和短路概率;4、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反射面倾斜方向相反,提高透镜本体对光线的偏折效率,适用于无灯具仰角的情况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偏光透镜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偏光透镜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光线路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光线路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光斑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偏光透镜的横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偏光透镜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透镜本体;2、出光面;21、第一出光面;22、第二出光面;3、入光面;31、入光槽;311、第一入光面;312、第一反射面;313、第二反射面;4、微结构;5、防水卡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为条形结构,透镜本体横截面呈M形结构,透镜本体设置有一容纳光源的腔体,且透镜本体外表面形成出光面,腔体的内壁形成入光面,出光面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相交,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以相交处为基点向下倾斜,且相交处位于透镜本体偏心位置,使得光线出射后偏心透镜本体一侧,第一出光面为内凹的弧面,弧面结构增大偏光效率;腔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入光槽,入光槽开设在透镜本体中心位置,入光槽的底面为第一入光面,入光槽的两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由上往下逐渐增大,以便囊括更多设置在透镜本体内部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第一入光面为自由曲面,优选地,第一入光面设置为向外凸的弧面,入光槽两侧面往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用于将从入光槽进入的光线聚拢内反射至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起到聚拢入光槽入射的光线,减少光效损耗,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呈外凸的弧面,增强聚拢光线的效果,且第一入光面倾斜的方向与第一出光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反向的倾斜设置增大了偏光效率,光源设置在透镜本体的腔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设置有一容纳光源的腔体,且所述透镜本体外表面形成出光面,所述腔体的内壁形成入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相交,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以所述相交处为基点向下倾斜,所述相交处处于所述透镜本体偏心位置,且第一出光面为内凹的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设置有一容纳光源的腔体,且所述透镜本体外表面形成出光面,所述腔体的内壁形成入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相交,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以所述相交处为基点向下倾斜,所述相交处处于所述透镜本体偏心位置,且第一出光面为内凹的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入光槽,所述入光槽的底面为第一入光面,且所述入光槽的两侧面之间的水平间距由上往下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槽的两侧面往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用于将从入光槽进入的光线聚拢内反射至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型线条偏光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龙張志茂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