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及管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251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包括:管夹、固定板以及支撑件,支撑件用于在管道的下方支撑管道,管夹包括中心部和端部,中心部用于夹持管道的外壁,端部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固定在支撑件上。相应地,还提供一种包含该支撑装置的管道结构。该支撑装置的安装简便,能够满足固定支撑要求或导向支撑要求,以及易于工厂进行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及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及包含该支撑装置的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的管道支撑结构有管夹式导向支撑、支管式固定支撑,以及钢框架搭建式支撑等,这些支撑在对于无保温的管道的支撑上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有保温层的管道支撑上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对于管夹式导向支撑结构,安装保温层时安装过程复杂且拆卸检查时不方便,图1所示为管夹式导向支撑结构,安装完该支撑结构后,在管道上安装保温结构时,需同时将固定管夹用的钢结构21和管夹22包进保温结构23中,包裹复杂,且遇管夹松动时拆卸检查较不方便,此外,对于不同厚度的保温结构适应性较差。对于支管式固定支撑结构,其功能单一,仅能满足固定支撑要求,而无法满足非绝对固定型支撑的要求,例如导向支撑要求。对于钢框架搭建式支撑结构,其无法在工厂进行规模化的加工生产,且对于小管径管道固定时因部件较小,安装焊接时较困难,对现场安装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不利于保温层的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管道支撑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及管道结构,该支撑装置的安装简便,能够满足固定支撑或导向支撑要求,以及易于工厂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包括:管夹、固定板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在管道的下方支撑管道,所述管夹包括中心部和端部,所述中心部用于夹持所述管道的外壁,所述端部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为基端和口端,所述基端用于与预埋件连接,所述口端用于支撑所述管道,所述固定板上开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通孔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管夹的形状为U型,所述端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管夹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设于固定板的中部,固定板上还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分设于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母,管夹的两个端部具有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管夹的两个端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并通过所述螺母与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设于固定板的中部,固定板上还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分设于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紧固件包括单头螺柱,管夹的两个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具有与单头螺柱相配合的内螺纹,管夹的两个端部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并通过将单头螺柱插入所述连接孔中而与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支撑件采用支撑管或型钢,支撑件的口端的形状与所述管道的外壁相适配。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结构,包括管道和第一方面所述的管道的支撑装置。优选地,该管道结构还包括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覆在所述管道上,管夹的中心部设于保温装置的内部,管夹的端部设于保温装置的外部。优选地,该管道结构还包括防磨垫板,所述防磨垫板垫设于支撑件与所述管道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的支撑装置由于支撑件设于管道下方,且与管夹连接的固定板穿设在支撑件上,能够实现对管道的良好的固定和支撑;且在管道上采用该支撑装置,当管道上敷设有保温装置时,能将管夹的端部设于保温装置的外部,使得支撑装置的安装更为简便;并且,可根据管道的型号对管夹进行选型和固定,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管道;此外,该支撑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工厂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现有的管夹式导向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1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圆形钢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扁形钢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2的管道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管夹;2-防磨垫板;3-固定板;4-支撑件;5-保温装置;11-中心部;12-端部;31-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41-基端;42-口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管夹1、固定板3以及支撑件4,支撑件4用于从管道的下方支撑管道,管夹1包括中心部11和端部12,中心部11用于夹持管道的外壁,端部12与固定板3连接,固定板3固定在支撑件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撑件4的两端分别为基端41和口端42,基端41用于与预埋件连接,口端42用于支撑管道,固定板3上开有第一通孔31,支撑件4贯穿第一通孔31。本实施例中,预埋件可以是固定在墙壁的碳钢预埋板、后置碳钢基板或者钢结构框架,基端41与预埋件具体为焊接连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以达到稳定支撑装置的作用。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31开设于固定板3的中部,由于支撑件4贯穿第一通孔,因此第一通孔31的形状应与支撑件4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第一通孔的尺寸应略大于支撑件的截面尺寸。其中,第一通孔3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1为圆形,因此支撑件4的截面形状也为圆形,且第一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支撑件的外径。可选地,支撑件4与固定板3的第一通孔31焊接连接,因支撑件4及固定板3均为主要受力部件,通过将两者焊接固定可达到支撑稳定的作用。管夹1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管道的型号和尺寸进行相应选型。可选地,管夹1的形状为U型,管夹的端部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部12分别通过紧固件与固定板3连接。因管夹1为主要的受力部件之一,其承受管道施加的横向力和竖向力,部分管夹1还要承受管道施加的轴向力,故将管夹1的两个端部通过紧固件与固定板3连接可达到支撑稳定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管夹1可选用直径为6mm的碳钢圆钢或者由不锈钢棒弯制而成的圆形钢管夹;如图2和图5所示,管夹1还可采用由一定厚度的钢板切割而成的扁形钢管夹。如果采用扁形钢管夹,还可以在管夹1与固定板3之间加装垫圈以实现导向功能。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31设于固定板3的中部,且固定板3上还开有第二通孔32,第二通孔3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由于管夹1的端部贯穿第二通孔32,因此第二通孔的形状应与管夹1端部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第二通孔的尺寸应略大于管夹1端部的截面尺寸。本实施例中,当管夹1的端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则第二通孔32也为圆形。其中,第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1)、固定板(3)以及支撑件(4),/n所述支撑件(4)用于在管道的下方支撑管道,/n所述管夹(1)包括中心部(11)和端部(12),所述中心部用于夹持所述管道的外壁,所述端部与所述固定板(3)连接,/n所述固定板(3)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1)、固定板(3)以及支撑件(4),
所述支撑件(4)用于在管道的下方支撑管道,
所述管夹(1)包括中心部(11)和端部(12),所述中心部用于夹持所述管道的外壁,所述端部与所述固定板(3)连接,
所述固定板(3)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为基端(41)和口端(42),所述基端用于与预埋件连接,所述口端用于支撑所述管道,
所述固定板(3)上开有第一通孔(31),所述支撑件(4)贯穿所述第一通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通孔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的形状为U型,所述端部(12)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管夹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固定板(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1)设于固定板(3)的中部,
固定板上还开有第二通孔(32),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分设于第一通孔的两侧,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母,
管夹(1)的两个端部具有与所述螺母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徐国飞许克凤郭晴赵丹峰赵振晖彭春华陈洪涛陈昊阳陈元初叶晓丽张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