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23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所述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包括多个阀体模块以及混胶模块,所述阀体模块包括第一壳体、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储液腔体、第二壳体、活塞、以及观察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阀可以观察到流体是否泄漏、以便及时更换受损零件;采用高性能的材料,从而使混合阀具有更长的实用寿命;通过混交接法兰的结构改进,使得流体混合效果更优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混合阀,特别是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
技术介绍
工业上很多需要用到各种胶水、粘合剂等流体物质,并且一次不仅仅只是一种流体,甚至需要多种流体混合,或是多种流体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使用;而且工业用的流体物质基本上具有强酸性或是强碱性等腐蚀性能,有的粘稠度高容易导致零件的磨损大;目前常用的流体混合阀难以观察到是否有泄漏现象,当发现泄漏时、流体已经将混合阀的各个零件损坏得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阀体模块,且每一阀体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进液口,以及与所述进液口联通的第一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之间形成储液腔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活塞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中,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中,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口的开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进一步包括观察窗口,用于观察所述储液腔体是否有流体从所述第二壳体泄露;混胶模块,设置于所述阀体模块下方,用于混合从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口出来的流体,且所述混胶模块设置有第二出液口,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应用于所生产的产品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壳体进一步包括密封口,所述活塞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口,S簧超纤维密封圈容置于所述密封口和所述活塞之间,进而防止流体从所述密封口泄露到所述第二壳体中。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簧超纤维密封圈包括本体以及S簧,所述本体的截面呈“V”状,容置所述S簧。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簧采用拉伸弹簧、呈扭曲“S”状,环形容置于所述本体内;使所述S簧超纤维密封圈具有更高的密封性能。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本体采用超纤维的高分子材料,使所述S簧超纤维密封圈具有更好的耐酸耐碱耐磨耐腐蚀的性能。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观察窗口四面贯通所述阀体模块,用于多方向观察流体泄漏情况。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混胶模块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二出液口的混胶接法兰、混合管、以及将所述混交接法兰和所述混合管紧固连接的旋紧压头。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出液口为锥形结构,与所述混合管的入口紧密配合,使多种流体均匀混合到所述混合管,进而流出应用于所生产的产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阀体模块上的观察窗口,可以观察到流体是否有泄漏,以便及时更换密封零件、降低维护成本;通过S簧超纤维密封圈的结构和材料的改进,使得S簧超纤维密封圈具有更高的密封性能和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加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的S簧超纤维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模块2.混胶模块10.第一壳体11.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储液腔体14.第二壳体15.活塞16.观察窗口17.密封口18.S簧超纤维密封圈180.本体181.S簧20.第二出液口21.混交接法兰22.混合管23.旋紧压头140.第一进气口141.第二进气口150.活塞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3所示,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阀体模块1,且每一阀体1包括:第一壳体10,其包括进液口11,以及与所述进液口11联通的第一出液口12,所述进液口11与所述第一出液口12之间形成储液腔体13;第二壳体14,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活塞15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4中,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出液口12中,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口12的开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4进一步包括观察窗口16,用于观察所述储液腔体13是否有流体从所述第二壳体14泄露;混胶模块2,设置于所述阀体模块1下方,用于混合从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口12出来的流体,且所述混胶模块2设置有第二出液口20,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液口20流出应用于所生产的产品上。具体地,所述进液口11接流体进管,第一进气口140和第二进气口141分别接气体进管,且不同时通气;当所述第一进气口140进气时,所述活塞15受气体压力而产生向上运动,活塞套150堵住所述第一出液口12,从而使流体无法通过;当所述第二进气口141进气时,所述活塞15受气体压力而产生向下运动,所述活塞套150同时向下运动,使所述第一出液口12敞开,进而使流体从所述第一出液口12流出。所述第一壳体10进一步包括密封口17,所述活塞15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口17,S簧超纤维密封圈18容置于所述密封口17和所述活塞15之间,进而防止流体从所述密封口17泄露到所述第二壳体14中。工业用的流体物质基本上都具有强酸性或是强碱性等腐蚀性能,或是粘稠度高容易导致零件的磨损大,当流体混合阀处于流通工作状态下时,通过所述观察窗口16,可以观察到流体是否延所述活塞15向上渗透而损坏所述第二壳体14内的零部件;当发现流体从所述观察窗口16渗漏出时,表示所述S簧超纤维密封圈18已经受损,应当及时更换;否则待流体延着所述活塞15向上黏连在所述活塞15或是所述第二壳体14内的零部件时,受损零件太多、维护成本高且复杂;因而当发现所述观察窗口16有流体渗漏时,应当立即排查更换零件。进一步地,所述S簧超纤维密封圈18包括本体180以及S簧181,所述本体180的截面呈“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阀体模块(1),且每一阀体模块(1)包括:/n第一壳体(10),其包括/n进液口(11),/n以及与所述进液口(11)联通的第一出液口(12),所述进液口(11)与所述第一出液口(12)之间形成储液腔体(13);第二壳体(14),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活塞(15)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4)中,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出液口(12)中,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口(12)的开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4)进一步包括观察窗口(16),用于观察所述储液腔体(13)是否有流体从所述第二壳体(14)泄露;/n混胶模块(2),设置于所述阀体模块(1)下方,用于混合从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口(12)出来的流体,且所述混胶模块(2)设置有第二出液口(20),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液口(20)流出应用于所生产的产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阀体模块(1),且每一阀体模块(1)包括:
第一壳体(10),其包括
进液口(11),
以及与所述进液口(11)联通的第一出液口(12),所述进液口(11)与所述第一出液口(12)之间形成储液腔体(13);第二壳体(14),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活塞(15)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4)中,且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出液口(12)中,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口(12)的开闭;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4)进一步包括观察窗口(16),用于观察所述储液腔体(13)是否有流体从所述第二壳体(14)泄露;
混胶模块(2),设置于所述阀体模块(1)下方,用于混合从多个所述第一出液口(12)出来的流体,且所述混胶模块(2)设置有第二出液口(20),流体从所述第二出液口(20)流出应用于所生产的产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进一步包括密封口(17),所述活塞(15)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口(17),S簧超纤维密封圈(18)容置于所述密封口(17)和所述活塞(15)之间,进而防止流体从所述密封口(17)泄露到所述第二壳体(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流体静态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普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