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02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包括水平的屋顶基层,屋顶基层上设置有中空的隔热装置,隔热装置的顶面设置有柔性的防水层,隔热装置的顶面设置有驱动防水层上升或下降的第一驱动组件,隔热装置的顶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防水层远离或靠近隔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隔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改善的渴望也越来越高。普通房屋的屋面一般采用混泥土浇筑作为基层,同时在基层表面铺设一层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屋面长期接受阳光暴晒,屋面混凝土层易产生膨胀缝隙,且传统混凝土导热性强,导致室内温度攀升,上述屋面结构隔热效果并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具有较强的隔热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包括水平的屋顶基层,所述屋顶基层上设置有中空的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的顶面设置有柔性的防水层,所述隔热装置的顶面设置有驱动防水层上升或下降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隔热装置的顶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防水层远离或靠近隔热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屋顶基层的顶面设置用隔热装置,隔热装置其本身起到隔热的效果,且隔热装置为中空的结构,即隔热装置便于空气的流动,从而使隔热的效果更佳。根据实际的需求,当天气十分炎热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推动防水层的中部上升,则防水层与隔热装置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且第二驱动组件同步推动防水层的侧边运动,从而使防水层与隔热装置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当天气处于下雨的状态时,第二驱动组件会推动防水层靠近隔热装置,雨水顺着防水层流至地面,不会出现从防水层经过的雨水渗入中空的隔热装置内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装置包括:若干铺设在屋顶基层顶面的隔热板;均匀设置在隔热板的底面且与屋顶基层的顶面连接的隔热柱,所述隔热板与屋顶基层之间存在间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柱使得隔热板与屋顶基层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位于与屋顶基层中部对应的隔热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隔热板上的驱动箱;设置在隔热板上且其输出轴伸入驱动箱内的电机;位于驱动箱内且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锥齿轮;竖直转动连接在驱动箱内的转动杆;设置在转动杆上且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设置在转动杆伸出驱动箱的端部且顶面与防水层连接的转动件;相对设置在驱动箱的顶面的导向板;所述转动件滑动连接在两导向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从而使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上连接有转动件,正常情况下,转动件应随着转动杆的转动而发生转动,而转动件滑动连接在两导向板上,即两导向板限定了转动件不能发生转动,而转动杆的转动会带着转动件上下运动,从而改变防水层的中部上升或下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对应的隔热板上的伸缩组件;设置在两伸缩组件远离隔热板端部的连接杆;设置在对应的隔热板上且位于两伸缩组件之间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连接杆连接;通过气缸推动连接杆从而使防水层的边沿高于或低于屋顶基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的情况,控制气缸运动,从而使连接杆发生运动,连接杆会推动防水层从而改变防水层与隔热板之间的间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对应隔热板上的伸缩筒;滑动连接在伸缩筒内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伸缩筒的端部与连接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杆同步运动,两伸缩组件起到导向的效果,使连接杆的运动更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筒内设置有与伸缩杆抵接的弹性件,所述伸缩筒远离隔热板的端部设置有限定伸缩杆位置的第一限位板,所述伸缩杆位于伸缩筒内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板抵接的第二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运动的过程中,会同步推动伸缩杆同步运动,从而使伸缩杆在伸缩筒内滑入或滑出,该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互抵接,从而限定伸缩杆始终在伸缩筒内,增设弹性件从而减少伸缩杆碰撞伸缩筒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板内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板内本身具备贯通的通孔,从而使空气流通效果更佳,进而使隔热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屋顶基层的顶面设置用隔热装置,隔热装置其本身起到隔热的效果,且隔热装置为中空的结构,即隔热装置便于空气的流动,从而使隔热的效果更佳;通过设置隔热柱使得隔热板与屋顶基层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当天气十分炎热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推动防水层的中部上升,则防水层与隔热装置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且第二驱动组件同步推动防水层的侧边运动,从而使防水层与隔热装置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当天气处于下雨的状态时,第二驱动组件会推动防水层靠近隔热装置,雨水顺着防水层流至地面,不会出现从防水层经过的雨水渗入中空的隔热装置内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屋顶基层;2、隔热装置;21、隔热板;22、隔热柱;23、通孔;3、防水层;4、第一驱动组件;41、驱动箱;42、电机;43、第一锥齿轮;44、转动杆;45、第二锥齿轮;46、转动件;47、导向板;48、翼板;5、第二驱动组件;51、伸缩组件;52、连接杆;53、气缸;54、伸缩筒;55、伸缩杆;56、弹性件;57、第一限位板;58、第二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包括水平的屋顶基层1,在屋顶基层1上连接有隔热装置2,通过隔热装置2对屋顶基层1起到隔热的效果。隔热装置2包括若干隔热板21和若干隔热柱22,若干隔热板21铺设在屋顶基层1上,隔热板21通过四个隔热柱22连接在屋顶基层1上,隔热板21与屋顶基层1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为了使空气流动的效果更佳,在隔热板21内开设有若干通孔23,若干通孔2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纵横交错,从而使隔热装置2的隔热效果更佳。在隔热装置2的顶面设置有柔性的防水层3,防水层3将整体的隔热装置2和屋顶基层1覆盖,当雨水落下时,通过防水层3减少隔热装置2和屋顶基层1渗水的现象。隔热装置2的顶面连接有驱动防水层3上升或下降的第一驱动组件4,根据实际的情况,当天气较为湿润或寒冷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4从而使防水层3下降,则防水层3能较好的覆盖在隔热装置2上,从而起到保温的效果;当天气较为炎热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4从而使防水层3上升,则防水层3与隔热装置2之间存在间距,从而便于空气的流动。参照图1和图2,第一驱动组件4位于与屋顶基层1中部对应的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包括水平的屋顶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基层(1)上设置有中空的隔热装置(2),所述隔热装置(2)的顶面设置有柔性的防水层(3),所述隔热装置(2)的顶面设置有驱动防水层(3)上升或下降的第一驱动组件(4),所述隔热装置(2)的顶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驱动组件(5),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驱动防水层(3)远离或靠近隔热装置(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包括水平的屋顶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基层(1)上设置有中空的隔热装置(2),所述隔热装置(2)的顶面设置有柔性的防水层(3),所述隔热装置(2)的顶面设置有驱动防水层(3)上升或下降的第一驱动组件(4),所述隔热装置(2)的顶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驱动组件(5),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驱动防水层(3)远离或靠近隔热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装置(2)包括:若干铺设在屋顶基层(1)顶面的隔热板(21);均匀设置在隔热板(21)的底面且与屋顶基层(1)的顶面连接的隔热柱(22),所述隔热板(21)与屋顶基层(1)之间存在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隔热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位于与屋顶基层(1)中部对应的隔热板(2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设置在隔热板(21)上的驱动箱(41);设置在隔热板(21)上且其输出轴伸入驱动箱(41)内的电机(42);位于驱动箱(41)内且与电机(42)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锥齿轮(43);竖直转动连接在驱动箱(41)内的转动杆(44);设置在转动杆(44)上且与第一锥齿轮(43)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5);设置在转动杆(44)伸出驱动箱(41)的端部且顶面与防水层(3)连接的转动件(46);相对设置在驱动箱(4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瑜王习合周晋彭小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康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