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97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捕网器,它包括有网筒(1)、捕捉网(2)和击发器(3),捕捉网(2)四周均布有若干牵引线(8),每根牵引线的自由端各设有牵引头(6),其特征是网筒(1)内部分隔成发射区和装网区:上部发射区内设有基座(9),下部装网区上方设有一牵引线导向隔板(7),牵引头(6)依次安放在基座(9)上,牵引线(8)通过导向隔板(7)有序地与叠置在装网区内的捕捉网(2)相连,基座(9)的底端设有两个凸柱,两个凸柱卡置在击发器(3)前端对应的滑槽内,使网筒(1)与击发器(3)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捕网器的制作方法 1.
本技术是一种非致命警用器材,尤其是一种捕网器,属现有捕网器的改进技术。2.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一种采用击发装置以击发空包弹产生的高压气体为动力向目标发射编织网,用于现场抓捕和制服各种持械拒捕的犯罪嫌疑人的新型非致命警用器材在国内外逐步得到了应用。目前的这些捕网器大都是由空包弹击发装置、捕捉网和网筒组成。如中国专利“00220804.0防暴器”,它就是由捕捉网、导气管、筒体等部分组成,其中捕捉网安装在筒体及导气管之间,筒体与击发器通过螺纹连接,因此,使用时筒体与击发器的连接不快捷,容易错过最佳发射时机,捕捉网的安装比较麻烦,网线与牵引头容易相互缠绕、装配时间长、捕捉网展开度不大;网筒导气管较长,致使网筒整体长度较长,击发器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动力损耗较大,使得产品的有效射程短、捕捉网飞行速度不高、效率低。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捉网安装简便快捷、网线与牵引头不易相互缠绕,有效射程长、效率高的捕网器。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有网筒、捕捉网和击发器;捕捉网四周均布有若干牵引线,每根牵引线的自由端各设有牵引头;网筒内分隔成发射区和装网区,发射区内设有基座,装网区上方设有一牵引线导向隔板,牵引线通过导向隔板有序地与叠置在装网区内的捕捉网相连;基座的尾端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凸柱,两个凸柱与击发器前端对应的两个滑槽相卡接,使网筒与击发器连接在一起,击发器前端开口与网筒基座尾端的圆柱体内孔连通。本技术的基座为一内有多个通孔的腔体;基座的顶部呈环形均布有若干牵引头安装孔,这些孔与基座尾端的圆柱体内孔相通,形成一贯通的腔体;牵引头分别密封放置在基座上各个牵引头安装孔内。本技术基座顶部所有的牵引头安装孔均与基座的轴线成一夹角。安放后的牵引头形成环形放射状排列,一经发射便能迅速、有效地牵引捕捉网向四周展开。本技术牵引头后部上还设有环形的密封圈,以保证牵引头与牵引头安装孔能有效地密封。本技术在所有牵引头上还分别设有弹性的牵引头帽。即使发射时牵引头击中人体,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保障使用的安全。本技术在网筒的前端还设有网弹壳盖。这样可使捕捉网不会从网筒的装网区内滑出,同时还可防潮、防尘。本技术中的击发器可以为专用的击发器,它整体形状为一长圆柱体,从前端往后依次包括有击发器接管、弹匣仓、击针、击针滑柱、圆柱销、活动定位销、保险、击发按钮、击针弹簧和手柄,击发器接管前端设有滑槽,网筒基座尾部两侧壁上的两个凸柱卡置在滑槽内,使网筒与击发器连接在一起;在弹匣仓内装有空包弹专用弹匣,这样能保证击发器的使用安全、装弹操作也更方便;弹匣仓外部设有一圆筒滑套,用于上膛及密封弹匣仓,使上膛操作简单、快捷;击针滑柱上固定有两个由圆筒滑套推动的圆柱销和一个用于定位的活动定位销;保险为独立的旋环装置,因此上保险和打开保险方便、明确;击发按钮设在手柄与保险之间部位的上表面,适合用拇指按键击发的使用习惯。本技术中的击发器也可以为制式枪械,网筒与制式枪械由一联接器联接成一体,联接器包括有本体、内衬、接管、密封圈、弹簧、本体的尾端有一枪管夹卡,密封圈和弹簧设在接管内,接管前端设有滑槽,本体尾端的枪管夹卡紧靠准星夹在枪管上,接管的后端套在枪口上,网筒基座底端的两个凸柱卡置在接管前端的滑槽内。本技术中的击发器还可以采用其它枪械。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牵引头、捕捉网在网筒中是隔离的,但又构成一有机整体,牵引头依次安放在基座上各个牵引头安装孔内,并通过由导向隔板分隔的牵引线有序地与叠置在装网区内的捕捉网相连,因此,使得捕捉网安装简便快捷、网线与牵引头不易相互缠绕;另外,网筒结构紧凑,筒体长度较小,基座尾部直接与击发器卡接,击发器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动力损耗较少,使得本技术的有效射程较长、捕捉网飞行速度较高、效率也较高;而且现场使用时网筒与击发器可快速卡接,容易把握发射的最佳时机。4.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的网筒去掉网弹壳盖后的左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联接器的结构示意图。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有网筒1、捕捉网2和击发器3,捕捉网2四周均布有若干牵引线8,每根牵引线的自由端各连接有牵引头6,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8个牵引头的方案,牵引头6的前端为半圆球形,牵引头6的后部还设有环形的密封圈,以保证安放牵引头时,牵引头6能有效地密封牵引头安装孔,所有牵引头6上还分别固定有橡胶材料制成的牵引头帽5,使得发射后,牵引头6即使击中人体,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保证使用的安全;网筒1为中轴较短的杯状体,其内分隔成发射区和装网区,发射区内设有基座9,基座9为一内有多个通孔的腔体,基座9的顶部有若干呈环形放射状分布的牵引头安装孔28,安装孔28均与基座的轴线成一夹角;牵引头6依次安装在基座9顶部的牵引头安装孔28内,安放后的牵引头6形成环形放射状排列,保证牵引头6被发射出去后能合理地牵引捕捉网向四周展开;装网区上方设有一牵引线导向隔板7,牵引头6通过牵引线8经由导向隔板7有序地与叠置在装网区内的捕捉网2相连,基座9的尾端圆柱体表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凸柱,两个凸柱卡置在击发器前端对应的滑槽内,并由一弹簧压紧,在此两个凸柱和滑槽的卡接结构与卡式灯泡和灯头的卡接结构相同,使网筒1与击发器3连接在一起,击发器3前端与网筒基座尾端的圆柱体内孔连通。本技术在网筒1的前端还设有网弹壳盖4。这样可以保证捕捉网2不会从网筒1的装网区内滑出,同时还可防潮、防尘。网弹壳盖4由脆性塑料制成,使用时,不用打开网弹壳盖4,直接击发,牵引头6击碎网弹壳盖4后将捕捉网2牵引发射出去。本技术中的击发器3可以设计成专用的击发器,它整体形状为一长圆柱体,从击发器3的前端往后依次包括有击发器接管10、接管接头11、密封圈13、顶紧弹簧14、弹匣仓、击针16、击针滑柱17、保险18、击发按钮19、击针弹簧20和手柄21,击发器接管10前端设有滑槽,网筒基座9尾部两侧壁的两个凸柱卡置在滑槽内,并由弹簧14压紧,由密封圈13将接缝密封,使网筒1与击发器3连接在一起;在弹匣仓内装有空包弹专用弹匣12,只能使用空包弹,这样既保证击发器3的使用安全、装弹操作也更方便;弹匣仓外部设有一用于上膛及密封弹匣仓的圆筒滑套15,上膛时,圆筒滑套15推动击针滑柱17外侧的两个圆柱销,使击针滑柱17后移,压缩击针弹簧20,当上膛(压缩)到位时,安装在击针滑柱17上的活动定位销会弹出,顶住击发按钮19,并定位;击发时,按下击发按钮19,定位销复位,释放击针弹簧20,击针滑柱17迅速前移,击针16撞击空包弹底火,完成击发;上膛操作简单、快捷;保险18为独立的旋环装置,因此上保险和打开保险方便、明确,不会发生误操作;击发按钮19设在手柄21与保险18之间部位的上表面,适合用拇指按键击发的使用习惯,操作非常方便。本技术使用时,将网筒1后端套在击发器3前端的卡口上,左旋拧紧到位;将圆筒滑套15往后拉至定位点,并向右旋保险18,确认保险到位;将弹匣12正确装入弹匣仓,前移圆筒滑套15至定位点,务必使圆筒滑套15盖住弹匣12并定位;左旋打开保险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捕网器,它包括有网筒(1)、捕捉网(2)和击发器(3),捕捉网(2)四周均布有若干牵引线(8),每根牵引线的自由端各设有牵引头(6),其特征是网筒(1)内部分隔成发射区和装网区上部发射区内设有基座(9),下部装网区上方设有一牵引线导向隔板(7),牵引头(6)依次安放在基座(9)上,牵引线(8)通过导向隔板(7)有序地与叠置在装网区内的捕捉网(2)相连,基座(9)的底端设有两个凸柱,两个凸柱卡置在击发器(3)前端对应的滑槽内,使网筒(1)与击发器(3)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网器,其特征是基座(9)为一内有多个通孔的腔体,基座(9)的顶部呈环形均布有若干牵引头安装孔(28),这些孔与基座尾端的圆柱体内孔相通,形成一贯通的腔体;牵引头(6)分别密封放置在基座(9)上各个牵引头安装孔(28)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网器,其特征是基座(9)顶部所有的牵引头安装孔(28)均与基座(9)的轴线成一夹角,使牵引头(6)安放好后形成环形放射状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捕网器,其特征是牵引头(6)后部上还设有环形的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捕网器,其特征是所有牵引头(6)上还分别设有弹性的牵引头帽(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网器,其特征是在网筒(1)的前端还设有网弹壳盖(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网器,其特征是击发器(3)的整体形状为一长圆柱体,从前端往后依次包括有击发器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锦杨高郑克光汤启光韩汨鸿李伟敏林凯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粤安器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