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大鹏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962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括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网兜,所述第一直杆的外表面靠近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二直杆,所述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均开设圆孔,两个所述圆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双向螺栓,且双向螺栓贯穿圆孔,所述双向螺栓两侧螺帽的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且螺杆的直径与圆孔的内部相吻合,所述第二直杆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结构的打捞杆拆卸安装方便,可避免将捞入网兜的垃圾再次掉落水中,并且在打捞完毕后,方便将网兜收回,较为省力,同时该结构的打捞杆也便于在一定深度的水域打捞垃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收集处理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无论是河水中还是湖面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固定垃圾,如方便袋、塑料瓶、布料等等,人们通常是将这些水中垃圾进行打捞并统一运输进行处理,然而水面垃圾中一般会充满着大量的水,这些水无疑会增加垃圾的重量,使得垃圾很不方便打捞,对于三三两两的垃圾,使用机器打捞会增大了垃圾处理成本,且机器较大不便移动。在实现本实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现有的打捞杆结构过于简单且固定,使得捞入网兜的垃圾再次落入水面;2.现有技术打捞杆在打捞完毕将杆体收回时,避免垃圾再次落入水中,只能将杆体抬高,便需花费很多的力气,且其对一定的深度水域的垃圾不便打捞。本申请通过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配合将垃圾打捞上来。为此,提出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该结构的打捞杆拆卸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直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网兜(2),所述第一直杆(1)的外表面靠近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二直杆(3),所述第一直杆(1)和第二直杆(3)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均开设圆孔(4),两个所述圆孔(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双向螺栓(5),且双向螺栓(5)贯穿圆孔(4),所述双向螺栓(5)两侧螺帽的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且螺杆的直径与圆孔(4)的内部相吻合,所述第二直杆(3)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圆槽(6),且第一圆槽(6)贯穿第二直杆(3)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直杆(3)的下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活动连接有滑盖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水面垃圾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直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网兜(2),所述第一直杆(1)的外表面靠近的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二直杆(3),所述第一直杆(1)和第二直杆(3)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均开设圆孔(4),两个所述圆孔(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双向螺栓(5),且双向螺栓(5)贯穿圆孔(4),所述双向螺栓(5)两侧螺帽的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且螺杆的直径与圆孔(4)的内部相吻合,所述第二直杆(3)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圆槽(6),且第一圆槽(6)贯穿第二直杆(3)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直杆(3)的下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活动连接有滑盖机构(7),所述滑盖机构(7)是由网盖(8)、圆盘(9)组成,且圆盘(9)固定安装在网盖(8)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圆盘(9)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槽(10),且矩形槽(10)贯穿圆盘(9)的后端外表面,所述矩形槽(10)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平衡板(11),所述圆盘(9)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圆槽(12),且第二圆槽(12)贯穿至矩形槽(10)的内部,所述平衡板(1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也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杨大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