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904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所述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主机,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且位于伺服主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机,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伺服主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体,所述机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头,所述机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线架,所述机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针盒,所述机头的底部且位于针盒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压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上设置的移动板具有增加使用者的操作空间,同时也能够在装置不使用的时候,对操作板有防尘作用,该装置改变了以往手动换针的功能,增加了自动换针的功能,方便快捷,自动穿线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
本技术涉及绣花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
技术介绍
绣花,也称刺绣,又名"针绣"。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黹"、"针黹"。后因绣花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据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绣花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绣花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绣花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绣花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目前已有的绣花装置需要手动穿线,工作效率低,使用过程中如果断针,也是需要手动换针,使用繁琐,工作台小,无法防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制衣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主机(2),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且位于伺服主机(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机(3),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伺服主机(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体(5),所述机体(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头(6),所述机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线架(7),所述机头(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针盒(8),所述机头(6)的底部且位于针盒(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压脚(10),所述机头(6)底部的右侧设置有扳手(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伺服主机(2),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且位于伺服主机(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机(3),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伺服主机(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体(5),所述机体(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机头(6),所述机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线架(7),所述机头(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针盒(8),所述机头(6)的底部且位于针盒(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压脚(10),所述机头(6)底部的右侧设置有扳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盒(8)内壁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贯穿有第一弹簧(12),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2)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3),两个所述卡块(13)相对的一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绣针(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盒(8)内壁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块(14),所述针盒(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18),所述电机箱(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制衣用绣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艳芳王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新力高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