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支撑面积的纺织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加工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支撑面积的纺织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在纺织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支撑装置对纺织机械进行支撑,现有的支撑装置无法根据不同大小的纺织机械调节支撑面积,使得支撑时稳定较差,很容易导致纺织机械发生晃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支撑装置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撑面积的纺织支撑装置,具备可调节支撑面积的优点,解决了无法根据不同大小的纺织机械调节支撑面积,使得支撑时稳定较差,很容易导致纺织机械发生晃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支撑装置支撑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支撑面积的纺织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表面中心处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1),所述底板(1)顶部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固定杆(10)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框体(3),所述框体(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的左侧贯穿框体(3),所述螺纹杆(2)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螺套(15),所述螺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支撑面积的纺织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表面中心处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1),所述底板(1)顶部的表面且位于两个固定杆(10)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框体(3),所述框体(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的左侧贯穿框体(3),所述螺纹杆(2)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螺套(15),所述螺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连接杆(8)远离第一弹簧(16)的一侧贯穿至第二支撑板(7)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杆(8)内腔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顶部表面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12)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杆(8)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1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8),所述第二连接杆(12)远离第一连接杆(8)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杆(8)和第一支撑板(11)延伸至凹槽(18)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7),所述凹槽(18)内腔顶部和底部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21),所述固定框(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两个第二弹簧(20)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9),所述第二限位块(19)远离第二弹簧(20)的一侧贯穿固定框(21)并延伸至凹槽(18)的内腔,所述第二限位块(19)的正表面且远离固定框(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22),所述底板(1)顶部表面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底部贯穿至底板(1)的底部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然,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鑫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