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811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预臭氧接触池和沉淀池、与预臭氧接触池相连通的配水井、分别与配水井和沉淀池相连通出水管、安装在出水管上的阀门、与阀门相连接用于控制阀门的开度的电动执行机构、安装在配水井中的液位仪、分别与液位仪和电动执行机构相连接且能够根据液位仪的信号控制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配水井中的液位恒定的控制系统;出水管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垂直段,出水管的垂直段的上端部与配水井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证在任意流量下,配水井至出水管突缩流为全湿状态,在配水井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隔绝出水管与大气的连通,从而消除不同流量下出水管处的漩涡,避免下游沉淀池的气浮现象,保证水厂安全、连续、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构筑物,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活性炭工艺是我国饮用水处理所采用的一种常见的工艺。其中预臭氧接触池采用射流方式投加臭氧,达到预氧化的目的,再经过配水井,将水均匀的分配到下一水处理单元。配水井的垂直出水管是一种典型的排水方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运行物体均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科里奥利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运动轨迹的右边(即速度矢量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矢量叉乘的方向)。在北半球该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于出水管管径大,伴随漩涡流动将引起显著的掺气现象,造成下游沉淀池出现气浮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下游沉淀池出现气浮现象的饮用水处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预臭氧接触池和沉淀池,所述的饮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预臭氧接触池相连通的配水井、分别与所述的配水井和所述的沉淀池相连通出水管、安装在所述的出水管上的阀门、与所述的阀门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阀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预臭氧接触池(3)和沉淀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饮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预臭氧接触池(3)相连通的配水井(4)、分别与所述的配水井(4)和所述的沉淀池(6)相连通出水管(5)、安装在所述的出水管(5)上的阀门(12)、与所述的阀门(12)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阀门(12)的开度的电动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的配水井(4)中的液位仪、分别与所述的液位仪和所述的电动执行机构相连接且能够根据所述的液位仪的信号控制所述的阀门(12)的开度从而控制所述的配水井(4)中的液位恒定的控制系统(13);所述的出水管(5)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垂直段,所述的出水管(5)的垂直段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预臭氧接触池(3)和沉淀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饮用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预臭氧接触池(3)相连通的配水井(4)、分别与所述的配水井(4)和所述的沉淀池(6)相连通出水管(5)、安装在所述的出水管(5)上的阀门(12)、与所述的阀门(12)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阀门(12)的开度的电动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的配水井(4)中的液位仪、分别与所述的液位仪和所述的电动执行机构相连接且能够根据所述的液位仪的信号控制所述的阀门(12)的开度从而控制所述的配水井(4)中的液位恒定的控制系统(13);所述的出水管(5)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垂直段,所述的出水管(5)的垂直段的上端部与所述的配水井(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13)包括PL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12)为无级调节阀门(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井(4)包括第一池(41)、与所述的第一池(41)通过水堰(43)相连通的第二池(42),所述的出水管(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池(42)的底部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祺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